APP下载

不同术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临床效果比较

2017-09-29王进涛耿红超郭岗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探查胆总管胆道

王进涛 耿红超 郭岗

(襄城县人民医院 普外肝胆外科 河南 许昌 467100)

不同术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临床效果比较

王进涛 耿红超 郭岗

(襄城县人民医院 普外肝胆外科 河南 许昌 467100)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襄城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25例,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A组2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配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B组8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以及胆管一期缝合治疗,C组25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探察以及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康复进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的腹腔引流时间、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的术后的腹腔引流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具有自己的优缺点,而且有不同的适应证,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最好,其次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肝外胆管结石;手术方式;临床效果

肝外胆管结石既可以原发于胆管系统,也可以从胆囊排出至胆管。一般情况下患者并无明显自觉症状或者仅有上腹部不适,但当结石阻塞胆管时患者会出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上对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辅助下的胆道探查术已经成为临床主流的治疗方式[2]。为了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不同术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襄城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25例,其中男60例,女65例,年龄为25~85岁,平均(60.1±2.3)岁;所有患者术前相关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排除具有严重的心、肝、肾以及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等疾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B、C 3组。3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A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配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患者全麻后,采用临床常规的四孔入路法,向右上方将胆囊推起,充分游离胆囊三角后,从远端将胆囊管夹闭,对胆囊管进行扩张后,于剑突下将纤维胆道镜置入后在胆道镜的直视下进行取石,对于较大的结石应该先碎石后再进行取石,对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开闭功能以及胆总管下段状态进行检查,确定十二指肠乳头功能良好且胆总管下段无狭窄后,对胆囊管进行夹闭。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以及胆管一期缝合治疗,C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以及T管引流术治疗,采用常规四孔入路法将胆管前壁切开1.5~2.0 cm,将导尿管置入后采用高压注水对胆道进行冲洗,直至结石取尽,若不能全部取出结石则需要在腹腔镜的辅助下采用取石蓝取石,待所有结石取出后B组用可吸收缝合线对胆管进行一期缝合,C组患者则常规安置T管进行引流。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的腹腔引流时间、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2 结果

2.1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的腹腔引流时间、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的术后的腹腔引流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2.2术后并发症情况A组患者术后并未出现胆漏或者腹腔出血情况,B组有3例患者出现胆漏、1例患者出现腹腔出血,C组有2例患者出现胆漏情况。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后患者也均未出现黄疸、胰腺炎、胆管炎以及远期胆管狭窄等并发症。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已经逐渐取代碎石、溶石、排石、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成为临床主流的治疗方式,甚至有学者[3]认为可将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

目前临床上主流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察取石方式分别是: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配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以及胆管一期缝合;③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探察以及T管引流术。此次研究结果显示:①A组、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的腹腔引流时间、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均优于C组(P<0.05),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探察以及T管引流术的效果要低于另外两种方式。②A组与B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的术后的腹腔引流时间短于B组(P<0.05),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配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的效果要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以及胆管一期缝合;③A组、B组、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察取石术后的并发症率较低。

但在使用中需要注意: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配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主要适用于胆囊管直径在0.5 cm左右,且结石的直径不得超过8 mm,结石的数量不得多于3枚的患者。②当患者伴有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囊炎时则不建议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配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4]。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以及胆管一期缝合主要适用于术前胆道无感染,无结石残留且胆总管直径在1 cm以上时才可以使用,同时使用时要配合高质量的缝合技术。④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探察后,需要通过T管对胆管进行支撑和减压,并对胆汁进行引流,以防止胆漏、胆管炎以及胆管狭窄等发生[5]。

综上,不同的手术方式具有自己的优缺点,而且有不同的适应证,从总体上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最好,其次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 蔡立军,周帅.3种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2):256-258.

[2] 伍学明.对比不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8):73,75.

[3] 汤和林,张子光,陈柄宏.对比不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8):148.

[4] 钟涛.ERCP+EST后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J].四川医学,2014,35(10):1339-1341.

[5] 董威威,任建强.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146.

R 657.4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47

2017-02-15)

猜你喜欢

探查胆总管胆道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