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比较

2017-09-29梁波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结节性发生率差异

梁波

(邓州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河南 南阳 474150)

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比较

梁波

(邓州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河南 南阳 474150)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NG)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双侧N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术,观察组行甲状腺次全切术。统计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39),低于对照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均可取得显著效果,但甲状腺次全切术手术时间较短,且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次全切术;结节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是指散发性甲状腺肿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晚期所致多发结节,而双侧NG为其常见类型,多伴有乏力、心悸、心率失常或体质量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囊性病变,进而导致局部纤维化或钙化,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手术为双侧NG主要治疗方式,其手术方式有甲状腺次全切术与甲状腺全切术。相关学者研究表明,甲状腺次全切术与甲状腺全切术均具有良好疗效[2]。本研究选取78例双侧NG患者分组讨论,旨在探究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NG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双侧N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10例,女29例;年龄25~50岁,平均(37.50±10.02)岁;观察组男12例,女27例;年龄26~52岁,平均(36.25±8.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经CT和彩超检查诊断为双侧NG;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伴有心血管疾病者;伴有全身疾病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术。采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显露甲状腺,分离上极血管,结扎上动脉、下动脉、中静脉及下静脉。由患者气管间隙入手,于甲状腺内外侧做分离处理,显露气管食管沟及甲状腺背侧,提起甲状腺上极,去除两边侧叶。观察组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操作方式与对照组大致相同,但此手术方式会保留腺体组织及甲状腺背侧包膜。

1.4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治疗效果。显效:该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且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检查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该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且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检查趋于正常水平;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甲状腺各项功能指标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治疗效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手术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3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39),其中包括1例声音嘶哑,2例甲状腺损伤;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10/39),其中包括3例四肢麻木,2例声音嘶哑,3例甲状腺损伤,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P<0.05)。

3 讨论

双侧NG作为甲状腺多发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饮食、遗传、碘含量均为其致病因素。研究指出,甲状腺组织增生是导致双侧NG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因素[3]。由于双侧NG治疗时间较长,致使整个甲状腺发生病变结节,最终演变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恶变[4]。以往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采用药物治疗时间较为漫长,且复发率高,难以满足临床预期。

甲状腺全切术可最大程度去除病灶,但由于颈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导致术后易出现并发症,且多数患者需长期口服甲状腺类药物。甲状腺次全切术可有效降低对患者自身损伤,针对性去除病变组织,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吴瑞正等[5]研究指出,采用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NG患者均具有良好效果,且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原因在于甲状腺次全切术中不分离下动脉,且不暴露喉返神经,故可有效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及形成瘢痕,从而降低迟发性声带麻痹发生率。此外,不解剖气管食管沟可有效降低手术刺激及手术难度,进而缩短手术时间。胡晓东[6]研究指出,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NG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且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NG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甲状腺次全切术手术时间较短,且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 胡玉辉,向科妍.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对照研究[J].华西医学,2014,29(3):499-502.

[2] 顾筱旻,马宇园.手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45例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14,38(11):985-986.

[3] 高全生,魏松锋,李治国,等.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4,34(11):1399-1401.

[4] 徐巍,王晓光,张科,等.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再手术方式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5):724-726.

[5] 吴瑞正,滕奔宇,陈培升,等.甲状腺次全切术与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比较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4):4689-4691.

[6] 胡晓东.不同术式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8):862-864.

R 653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76

2016-12-26)

猜你喜欢

结节性发生率差异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相似与差异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