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7-09-29徐淑莉廖付军

关键词:降脂瑞舒伐冠脉

徐淑莉,李 屏*,胡 欢,张 正,廖付军

(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1;3.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科,湖南 邵阳 422200)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徐淑莉1,李 屏2*,胡 欢2,张 正2,廖付军3

(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1;3.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科,湖南 邵阳 42220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ACS的患者70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瑞舒伐他汀20 mg/d,各35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b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予瑞舒伐他汀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血清中LDL-C水平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 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ACS患者的血脂水平,大剂量(20 mg/d)的瑞舒伐他汀较常规剂量(10 mg/d)降低LDL-C水平效果更显著。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降脂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并呈年轻化发展趋势。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其发生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1],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2]。既往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具有降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的作用,但究竟是高剂量还是低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降脂作用更明显,需要进一步研究[3-5]。本研究旨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诊断为ACS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经两名以上副主任医师依据症状典型、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手术治疗史等一致判定。排除标准:既往有明确他汀类药物过敏史或入院前60天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患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的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或不全;滥用药物或酗酒;其他不符合研究目的的情况。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35例(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35例(瑞舒伐他汀20 mg/d),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心血管危险因素、入院前诊断及用药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C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常规吸氧、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受体拮抗剂(ARB)、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予瑞舒伐他汀20 mg/d。

1.3 血标本采集及检测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小时内)及治疗4周后各抽一次外周静脉血,采用为贝克曼Lx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指示进行,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予瑞舒伐他汀治疗4周后,A、B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s,mmol/L)

注:*表示B组治疗前与A组比较,#表示同一组别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组别 治疗前后 A组 B组(n=35)TC 前 4.54±0.62 4.65±0.60*后3.54±0.73# 3.21±0.56#TG 前 1.52±0.89 1.87±1.09*后4.24±0.62 1.51±0.76#LDL-C 前 2.54±0.52 2.76±0.54*后2.12±0.67# 1.75±0.58#HDL-C 前 1.09±0.28 1.12±0.25*后1.12±0.31 1.09±0.22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幅度比较

△TC即TC降低幅度,指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TC的差值,两组ACS患者中△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即LDL-C降低幅度,指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LDL-C的差值,两组ACS患者中B组△LDL-C显著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ACS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幅度比较(s,mmol/L)

表3 两组ACS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幅度比较(s,mmol/L)

A组 B组 t P△TC 1.22±0.72 1.16±0.98 0.292 0.771△LDL-C 0.48±0.52 0.98±0.65 3.554 0.000

2.3 不良反应情况

在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出现轻微头痛、头晕、恶心、纳差等,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

3 讨 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由于冠状动脉内膜上已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粥样硬化斑块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以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心肌急性缺血的临床综合征[6-7],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指南一致推荐的首选调脂药物,也是最有效的调脂药物,广泛用于各类高血脂症的治疗中,其通过竞争性抑制机制减少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增加血清胆固醇清除、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水平。瑞舒伐他汀是一种新型他汀类药物,既往研究表明其在降脂方面作用优于其他同类药物,同时在抗炎、抗非动脉粥样硬化等非降脂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炎性指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进展。

目前已经明确ACS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脂异常相关,特别是血清中LDL-C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8],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9]。另外,既往研究也已证实血清中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与ACS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10]。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ACS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血脂胆固醇的水平发现,予瑞舒伐他汀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C、LDL-C、non-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说明瑞舒伐他汀在治疗ACS患者中不仅具有有效的调脂疗效,而且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LDL-C水平,进而改善ACS的预后。同时,本研究中发现,使用20 mg/d瑞舒伐他汀时,仅LDL-C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10 mg/d,说明使用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可更大幅度的降低血清中LDL-C的水平。

综上所述,大剂量(20 mg/d)使用瑞舒伐他汀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C、LDL-C水平,LDL-C水平降低效果优于常规剂量(10 mg/d),且无其他不良反应。由于本研究仅分析了20 mg/d剂量与10 mg/d剂量的差异,存在局限性,但本研究结果可作为为今后研究更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患者的降脂效果的基础。

[1] 赵文淑.急性冠脉综合征[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0,38(1):15-18.

[2] 王子宽,金葵花,张 薇,等.冠状动脉病变与血脂相关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970-973.

[3] 吕晓东,贡联兵.瑞舒伐他汀[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8):650-651.

[4] 杨 文,刘洁云,秦 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6):621-623.

[5] 丁智晓,任建明,刘俊飞.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20):116-117.

[6] 朱兴雷,赵 鹏.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J].山东医药,2010,50(5):100-101.

[7] 陈韵岱.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07,22(5):390-392.

[8] 徐天祥.HDL-C/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6,15(7):506-507.

[9] 庄锦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6.

[10] 牛晶晶,龙晓凤.多种无创性指标联合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8):787-789.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1.4

B

ISSN.2095-6681.2017.21.65.02

李屏,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降脂瑞舒伐冠脉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