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普通本科院校外语分层教学的实施

2017-09-28王蕾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语种外语

王蕾

摘要: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就是革新,分层教学的理念作为一个教学方法在我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该方法付诸实践,不少普通本科高校从大学外语开始实施分层教学,本文示例高校就是实施大学外语分层教学,从实践和操作来看有其科学性,但是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

关键字:分层教学、大学外语、实施、问题

【中图分类号】G752.0

一、实行大外分层教学的理论背景

20世纪80 年代,美国的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在研究人类的第二语言输入过程时提出了著名的“i+1”,即“输入假说”理论。他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时,才可能习得语言。顾名思义,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当中,所接收到的语言知识一定是可理解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消化吸收并变成自己的语言的,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的输入远远超出语言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语言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学习者便不能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i+2”太难理解不了,而“i+0”太容易而无须付出努力,这样都难以收到好的语言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只有充分理解含有“i+1”的语言输入,并按照自然序列(the natural order) 对其进行排列,才能从“i”层次过渡到“i+1”层次。 按照这种理论来理解,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只有接触的是“i+1”,才能很好地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习得这种语言。

二、为什么实行大外分层教学制度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的基数导致国民对教育的需求必然十分庞大,因此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自教育部的数字显示,1978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55%, 2002年则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经过十几年发展,截至去年201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 中国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達到36%,2020年达到40%。

除此之外高校数量快速增加,满足了大多数青年学生的接受教育的需求。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

而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学校当中,开设英语专业的占八成,在高校开设最多的十大高考专业中,英语专业排第一。这样的现状可以反映出当今中国社会英语类人才饱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要学习大学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应用型工具,英语是否还会像过去那样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良好的就业契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来往较过去变得密切,在英语类人才数量庞大的前提下,其他的小语种反而更受青年学生的欢迎,需求量在逐步上升。而我国高校中,能让学生接受专业小语种教学的数量不多,其他非语言专业的想学习小语种的学生,几乎也没有这个机会。

因此,在现如今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普通本科高校实行大外分层制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选择想要学习的语言和种类。

三、外语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以D高校为例

1、指导思想和原则

D高校实施外语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学习语言真正做到能用、有用、实用。

因此D高校决定从2015-2016学年的第一学期正式开始实施大学外语分层教学制度,对象为2015年入学的普通本科新生,具体方案由外国语学院颁布,具体实施由教务部门和各院系配合。

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同时遵循学生意愿,提供日语、法语、俄语三个小语种供学生选择,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2、操作办法

(1)确定语种

2015级新生入学后,立刻组织语种选择工作,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在慎重思考的前提下,从英、法、日、俄四个语种中自由选择自己要学习的语种,一旦确定以后不得更改。

(2)分级编班

在学生确定语种以后,校方首先做了数据统计,选择日语的学生一共为38人、法语11人、俄语的4人,总体来说人数较少,大部分学生选择英语,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日、法、俄三个小语种班级各成一班,不再安排分层,而其余的大部分学生选择英语,针对这部分学生,学校安排英语分层考试,根据每个校区新生的考试成绩,按照5%,75%和20%的比例划分A、B、C班。以Ⅰ校区为例,该校区普通本科新生为583人,其中49人选择了日/法语,在剩余的534人中,28人编入A班,406人编入B班,100人编入C班,打破按照学院和自然班级上课的规律,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层次来安排教学。具体班级安排如下表:

如此划分,A班面向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教学内容、进度、训练方面都会比B、C类班要求高;B班面向英语基础良好但不拔尖的学生,参照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制定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在巩固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实现提升;C班面向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用相对简单易懂的教学来调动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四六级困难户”。

(3)学习要求

2007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A班和B班的学生所使用的是相同的教材,但是在教学方面,针堆A班学生,教师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较高要求”设计教学计划和大纲;而针对B班学生则是参照“一般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C班学生使用另外一套相对简单的教材,教师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结合教材来安排教学。

(4)考核标准

A、B、C班学生和选择日、法、俄语的学生都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以往D校学生毕业颁发学位证书对英语四级有要求,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才能够顺利拿到学位证书,针对本次大外分层教学的改革,该项规定也做出相应调整,学习英语的学生继续根据该规定拿学位证书,而选择小语种的则参加小语种的级别考试,以此作为获得学位证书的依据。

四、外语分层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D高校实施分层教学,在新生入学时即安排语种选择和考试工作,使得部分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报到的学生失去选择和考试的机会,最终被编制进入英语C班,可能会导致其实际水平与分班不相称的情况。

2、分层分班教学打破了自然班级授课的模式,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的学生不是来自于同一个专业和同一个班级,无形中给教务部门和各学院增添了压力,原本的教学计划被打乱,大外的课程安排、教室、师资资源都需要重新整合;同时也给班级学生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需要重新选择临时的学生主干作为凝聚核心,来帮助任课老师完成教学管理工作,这其实也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在小语种的安排方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小语种学习任务为期两年,同英语的学习任务周期相同。大学生至少都有六年的英语学习经历,有一定的功底,为期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可以达到良好的提升效果;而小语种则不一样,D高校本次大外分层教学安排中,选择小语种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相关教学培训,基础薄弱,同样用两年的时间无法让学生对该语种达到一定程度的掌握。

(2)对于小语种级别与学位证书挂钩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D高校没有明确地给出日语、法语 、俄语的考级分别达到什么级别可以享受和英语四级一样的待遇,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4、分层分级可能会导致学生之间的歧视心理出现,A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从而导致以下级别班级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状态。

五、结语

外语分层教学在高校中是一股趋势,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的实施有其优点和好处,对于高校教学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师资的成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不足之处还需要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改进之策。endprint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语种外语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小语种的重要性分析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新建本科高校”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
多一点等
“一个笑话可能要经过几秒钟才会听见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