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提琴的演变与发展

2017-09-27李恒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6期
关键词:中提琴油性油漆

李恒川

【分类号】J622.2

中提琴是一件古老的乐器,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现代的交响乐队里,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所讲的是中提琴及弦乐器的发展,乐器的进化,以及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

在16世纪初,弦乐器的早期形态“维奥尔”诞生,它的音域和今天的中提琴最为相似。到了16世纪中叶,维奥尔分成两种,一种叫“viola da gamba” 是演奏者把琴夹在两腿中间演奏;另一种叫”viola da braccio”是放在肩上演奏的。这两种乐器有个共同的词语”viola”,正是今天中提琴的名称,因此也有人认为中提琴是弦乐器的鼻祖 。在当时的宫廷贵族中,乐师们演奏这些乐器,以供贵族消遣,娱乐。到了17世纪中叶,在民间出现了“violin”,就是小提琴,它的音域比“viola da braccio”要高,演奏者多为贩夫走卒,而贵族们对此并不认可,因此“violin”早期的含义又有混混,二流子的含义,可见当时的宫廷对这个新出现的乐器并不认可。而“viola da gamba”则变成低音乐器,名称变为“Violoncello”,后简化为“cello”,就是今天的大提琴。当时的乐器构造也和今天不尽相同,尺寸也没有固定,总体来说,比现在的乐器尺寸略小,短一些,内部没有低音梁和音柱,而是用木头片把琴箱隔开,就像是给房间打上隔断一样,以支撑面板和背板。而且指板有品,琴弦则用羊肠,琴弓和今天的二胡弓有点像,因此整体音量非常小,定音也比现在低很多,因为琴弦达不到现在的张力。而早期的作曲家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使用人海战术,演奏f时,全体演奏;演奏p时,部分演奏。因此早期的音乐很少有大幅度的渐强渐弱,通常是整段的f和整段的p交替进行,这一点在维瓦尔第的作品中有明显体现。

在17世纪末,在意大利的克雷莫纳几乎同时诞生了三位大师级制琴人物,阿马蒂,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里。阿马蒂率先为提琴的制作制订了相对的标准,规范了琴头的比例,当时的提琴已经和现在非常接近,而斯特拉迪瓦里则在细节上更加完善,把小提琴和大提琴固定为现在的尺寸。瓜内里的琴用料偏厚,但存世不多,因此极其珍贵。有意思的是,很多演奏家死后会把斯式琴卖掉,但瓜式琴则捐给博物馆或国家以及一些基金会。这些名琴时至今日,无法超越,本人有幸,曾见过一把瓜氏的大提琴,和一把斯氏小提琴。

刚才说斯特拉迪瓦里把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尺寸固定为现在这样,唯独没有固定中提琴,直到今天也是这样。中提琴从14寸到18寸都有,即390到430甚至更大(这个数据是指琴背板的长度,单位是毫米),我想也许是因为在乐队中中提琴的角色所決定的,琴箱大,意味着音量大,作为内声部的衔接,在现代的交响乐队中,需要中提琴声音越来越响,因此早期中提琴普遍偏小,现在则越来越大,目前,国内乐队中普便用410-420的,而国外乐队由于欧洲人普遍比亚洲人高,则多用420-430,甚至更大。

而影响琴声音的另一大因素,就是琴的漆。从声音上来讲,白琴,即不上漆的琴声音是最好的,但是这十分不利于琴的保护,如果刷上漆,就相当于给共鸣箱裹上一层“衣服”,会对音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用什么样的漆就成了制琴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按油漆的材质来讲,通常分为三种漆,分别是油性漆,半油性漆和酒精漆。油性漆最为讲究,一把琴至少要刷四十到五十遍漆才能达到所需要的厚度,而每刷一遍漆,都要等它完全干透才能刷第二遍,因此,需要较长的制作时间,通常这种工艺会用在较高档的琴上。而随着工业的发展,酒精漆用在了制琴上面,这种漆由酒精调配,挥发比较快,而且,只要刷三十遍左右又可以了,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这种漆通常用在普通琴上。至于半油性漆,则介乎两者之间。当然,这只是大体上油漆的种类,而具体的油漆配方则是商业机密。几百年来,每位制琴师傅都有自己的独特配方,而那些传世名琴之所以珍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那些制琴大师的油漆配方失传了,因此,这些名琴就再也无法复制了。

到了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行业机器都取代了人工,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而有些东西,是机械化永远都取代不了的,比如提琴的制作。我想,这也正是它的可贵之处。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提琴油性油漆
巧克力能否去除桌上的油性笔笔迹
中国交响乐作品中的中提琴作用及其演奏技法
老余
纸杯螺旋桨
油性头发少梳多按
可以撕掉的油漆
在刷子上涂上足够的油漆
致命的油漆
酒瓶上的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