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教育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

2017-09-27吴淑卿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素质能力教育

【摘要】我国正在全面促进现代教育,而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水平。而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说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专业知识,广阔的文化视野,无私的奉献精神,前瞻的教育理念、强烈的进取意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较强的教研能力等。

关键字:现代教育; 教师素质;教育模式;创新教育

【分类号】G451.6

1、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国家的现代化必先是教育的现代化。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就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党中央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胡锦涛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温家宝总理也指出:“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的好坏在于教师”。

2、中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还具有以下特点:

(1)、素质教育得以大力推广;

(2)、人们受教育的目的性有重大改变,不再是以升学主要目的,而更多地是为了掌握本领,满足社会需要;

(3)、教育者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等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竞争机制被引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

(5)、教材更具人性化,課程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6)、世界教育一体化的大趋势基本形成。

3、教师素质的概述

3.1、教师素质的概念

教师素质,又称为教师专业素质,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一般包括专业性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3.2教师素质的发展

3.2.1、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以培养“合格+特长”作为评价标准,承认学生在生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特长,结合时代的特点,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人才设计。

树立大教育观念。学生从社会中获取的知识可能会影响课堂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着眼于社会,着眼于未来,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局限于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还是在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强调“全民教育”、“开放式教育”、“终生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转变角色。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灌输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者、帮助者和为人的示范者。

3.2.2、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教师原有知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要求教师以本学科知识为中心,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系统地学习一些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教学传播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课件脚本的编写等等,不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修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结构,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3.2.3、注重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是针对学习需求,从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出发,制定教学方案的系统决策过程。。教学设计既重视教师怎么教,更重视学生如何学。从学生角度去教学,促进与指导学生的学习。因此,每位教师均应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3.2.4、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技能

(1)、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2)、熟练操作现代教育媒体。

(3)、自制教学软件。

3.3、教师素质的现状

3.3.1、少数教师缺乏正确的人生观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良好的专业精神是指从事教学事业人员所具备的教学理念且拥有较高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教书是一份事业,是一种追求,不是一种谋生手段,只有具有良好的专业精神才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基础。其次,应坚定信念,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其三,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3.2、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过硬、知识面不广

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过硬,文化素养不高,这在农村特别突出。在我国农村中学里,部分教师的学历根本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农村的一些重点学校和城市的学校教师则是刚刚合格。一些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等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不多,或者以前学过但现在忘了一部分;综合文化素养不高,理科教师对人文科学的知识知之不多,文科教师对自然科学的相关理论了解甚少。

3.3.3、教师的职业能力不强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直接承担着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人才的重担,只有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才能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职业能力:

第一, 组织管理能力。

第二,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第三, 工作计划,课程安排的能力。

3.4教师的情感不丰富

教育的独特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情感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也高。现代教学要求更多的双向交互,以便在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必须关爱、体贴学生,在教学中用“爱”去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如今的教师,情感方面比较缺乏。有的教师缺乏耐心,对一些学生的过错不能认真对待,不能耐心引导,而只是大致的了解情况,对有过错的同学进行单一地惩罚,而不能深入了解事情的全过程,不能剖析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endprint

4、现代教育对于教师素质要求的提出有着重要意义

4.1、有利于现代教育教师角色的定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以来,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主导地位和家长角色几乎没人怀疑,也一直没有改变过。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定位。

(1)、学生学习的督促者。

(2)、教育问题的研究者。

(3)、终身学习者。

4.2、有利于培养现代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4.2.1、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渊博的专业知识应包括学科理论知识、驾驭教材的运用功底、驾驭学生的控制功底等。

第一.学科理论知识。学科本身所要求的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较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哲学理论知识、经济理论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及较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等。这是当代社会对教师角色内涵的基本要求。

第二,驾驭教材的功底。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和掌握教学大纲,精通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内容,从全局上把握教材;更应具备钻研与组织教材的能力,熟练驾驭教学语言能力和进行教科研能力。

第三,驾驭学生、控制课堂的能力。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绝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4.2.2、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

第一,未来知识来源广泛。新课改传输的新理念告诉我们:未来的知识不仅包括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供的知识;还包括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捕获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第二,教育使命要求教师博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1992年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早已强调:“未来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

总之,学科综合性特点决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久而广泛的阅读、积累是教师丰富专业知识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要不懈地博览群书,具备极强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方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5、现代教育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

5.1、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

“德高为范”。教师的高尚师德对学生具有吸引和感化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要思想进步——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事业心强——具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治学严谨——具有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热爱学生——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人师表——语言文明、举止端庄、严于律己,堪称学生表率。

5.2、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一元智能”理论下采用的统一课程与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而“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立足于学生组织教学,通过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现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一元智能”的狭隘性,考虑学生在理性思维、语言表达、想象力、情感、创造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和方式,以适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5.3、必须掌握灵活、精当和富有实效的教育方式

教学是一门艺术。优秀教师的教学技艺会使学生对学习活动越来越感兴趣,而愉快学习。现代教育中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必须丰富灵活,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运用精当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可以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深能自探,终生能受益”的效果。教学方式切忌华而不实,杜绝纯形式、无效果的“方式”。

5.4、必须掌握先进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是实践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多媒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尤为突出。这些教学手段为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时空、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加快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提供了条件。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手段,充分利用这些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创新。

5.5、必须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

现代教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種专业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敢于“扬弃”,对于所学专业要深入开展研究,成为“学者型”教师,而且要善于指导、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研究,使教与学结合得更紧密,教学与研发融为一体,把自己培养成“专家型”的教师。

5.6、必须具有创新和服务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师既要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突破、新的发展,提供创造性的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又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变“管、盯、压”为“导、扶、放”,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

5.7、必须具有较宽的文化视野和较强的劳动技能

当今社会,科学知识飞速发展,相关学科相互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既要有厚实的专业基础,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做到资之深才能取其左右而逢其源。还要广泛涉猎与本专业有关的学科知识,不断学习和掌握有关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进行教学时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代教育要求强化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能力的培养。

5.8、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世界或区域竞争最主要的内容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蒂是教育的竞争。诚然,引入竞争机制,会产生压力,但竞争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动力才有发展。从教育界到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都面临着由过去的“伯乐相马”制到“赛场选马”制的转变,其结果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因此,现代社会的教师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树立竞争观念,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将自己置身于社会的竞技场,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6、结束语

总之,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是以发挥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科学教育,以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这一特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者只有努力提高各种必要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这种新的变化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第十九章)[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版).

[2] << 论语>> (子路)[M].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版)

[4]吉贻祥.论创新教育中高校教师素质的优化[J].学术交流,2002(6).

[5]沈华岚.新时期高校教师角色调整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

[6]郭永红.现代教学中教师素质新理念[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作者简介:吴淑卿(1991.2—),女,广东省广州人,桂林市七星区广西师范大学 科学教育专业 本科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素质能力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