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土楼文化 丰富习作素材

2017-09-27张宏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1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

张宏伟

摘要:素材是习作的基础。充分挖掘土楼文化,指导孩子“土楼构造我来说”“ 土楼人家我来夸”“ 淳朴民风我来写”“ 土楼导游我来当”, 打通习作与生活的“绿色通道”,丰富习作素材,解决习作教学孩子素材匮乏的“老大难”问题。

关键词:习作教学 ; 习作素材; 土楼文化 ;丰富习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4

素材是习作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福建土楼,故里南靖”,我校位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所在地,美丽神奇的土楼,悠久的建筑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淳朴的民风民俗……这一切都是孩子们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只要把小学习作教学置于广阔的生活空间,充分挖掘土楼文化,指导孩子在生活中观察、感悟、积累,就能打通习作与生活的“绿色通道”,丰富习作素材,解决习作教学孩子素材匮乏的“老大难”问题。

一、 指导观察 土楼构造我来说

南靖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内部构造更是独特。山村没有城市的高楼,没有都市的繁华,却因为有了土楼而赢得世界关注的目光。正因为如此,土楼应该成为教师指导孩子丰富习作素材的“着眼点”。为了更好地指导孩子的观察,老师组织开展“我为土楼建档案”的活动。让孩子以自己居住的土楼为观察点,细致地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数据填在“土楼小档案”里。整个过程,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态度非常认真,他们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用尺子量,用心地数,把各自居住的土楼有几根柱子,楼里住了几个居民都准确地记录下来。教师接着让孩子们围绕“抓住最主要特点介绍土楼”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因为有了先前的观察经历,孩子们写起来,笔端再也不“生涩”了。他们饱含深情地介绍各自居住的土楼。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介绍:“裕昌楼,十二年前我就出生在这里。这座土楼共有五层,高18.2米,房间269间,全楼有五部楼梯。每家每户一楼厨房都有一口水井,井深不足50厘米,水源充盈,水味甘甜。放学回到家,口渴了,舀一瓢送入口中,凉至心房,让人回味。要说她的奇,还是在于那东歪西斜的柱子。二百七十四根柱子最大倾斜度为15°,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历了风风雨雨,至今依然如故。我和我的家人在土楼里安居乐业。裕昌楼,中国的‘比萨尔斜塔,我心目中生命的摇篮……”这分明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

二、 追寻历史 土楼人家我来夸

土楼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一座土楼就是一部充满艰辛的奋斗史。土楼历史中的名人不少,他们应该成为孩子们笔尖的人物。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塔下村,在这个拥有“太极水乡”“闽南周庄”的美丽山村里,旅居国外的华侨数万之多。已故新加坡爱国侨领张荣汀先生热心公益,为家乡建学校,搭桥梁,慷慨解囊,堪称世人之楷模;还有泰国爱国华侨张建禄先生、张翰湍先生……土楼人家,爱国爱乡,勤劳朴实,薪火相继,英才辈出。为此,老师开展“土楼名人知多少”“土楼故事我来讲”等活动,让孩子们访谈先辈的创业史,让土楼的文化永驻孩子心田。当孩子们习作表达需要时,它们如一个个小精灵,跃然纸上,成了孩子们表达情感很好的载体。一个同学在写《我心目中的人》这篇习作时,他从学校荣誉室的画像写起:“在学校荣誉室正中挂着一幅画像,他慈眉善目,温文尔雅。他就是学校捐建者,新加坡著名侨领张荣汀老先生。虽然,我和他并未谋过面,但他是我心目中永远值得敬佩的一个人……”文章接着写爷爷和当时建校负责人回忆老先生建国初期建校的经历,最后以梦结尾,想象与张老先生见面的情景,表现老一辈华侨的家乡情怀,表达作者对老先生的敬佩之情。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打动人心。

三、 探访民俗 淳朴民风我来写

“邻里好,赛金宝”。土楼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那热闹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等习俗,无不带给孩子们许多快乐。教学中,我们引导孩子们以这些节日活动为观察立足点,或以主人的角色参与活动,或以第三者角度经历活动的整个过程,让孩子们临其境,观其人,感其心,表其情,写其文。如端午节老师要求每位同学参加包粽子,从不同的关注点用心观察包粽子过程中发生的事,把最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写下来。有了亲身的经历,孩子们对端午节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对生活更多了一份关注和体验。于是,习作中有的孩子关注自身,写了自己第一次包粽子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受到妈妈的表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有的同学关注包粽子的“主角”——妈妈,通过写技术的娴熟,表达对妈妈的敬佩之情;还有的同学写包好粽子煮熟后,妈妈让我把喷香的粽子送给邻居五保户张大爷,到了张大爷家发现桌子上早已放满了粽子,从而表達土楼人家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四、 参加实践 土楼导游我来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土楼的世遗文化大背景为孩子们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以土楼布局、建筑,土楼的历史、名人,土楼的对联,各景点导游词等内容,编写《我是土楼小讲解员》的校本课程。以每周一课时编入学校课程计划,由各班的语文老师组织实施,并在每学期举行“我是土楼小导游”等级考核。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土楼红领巾导游小分队”,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和“十一”长假,老师有计划地带领孩子在土楼各个景点进行义务讲解活动。一是增强语文实践机会,让孩子在宣传土楼文化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二是拓展与人交往空间,让孩子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土楼的游客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在习作课上,老师一提起到土楼景点当小导游的话题时,他们的话匣子就被打开了:有的说,当小导游很有意义,看到我的介绍让在场的人啧啧称赞时,我为自己是“土楼文化小使者”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老师适时引导孩子以《我骄傲,我是小导游》为题写下这篇文章;有的说,那天在田螺坑土楼群为一家美国客人当小导游,在讲解的过程中认识这家客人的孩子——小琼斯,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老师就指导以《飞越太平洋彼岸的友谊》为题记录下这段美好的时光;还有的说,在当小导游的过程中,自己心中萌生了长大后当国家级导游的念头,老师就引导孩子以《金色的种子》为题写下自己孩时的理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
习作评价表撬动小学习作教学的翻转
新课程理念下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探讨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谈新媒体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让作文充满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