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试题解析

2017-09-27李传鹏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示例本题参考答案

李传鹏

今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科目,试卷题型、题量、分值与前两年的试题基本相似,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在原来试题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例如,试卷中列举了重庆方言:“灯儿晃”“撑花儿”“搭扑趴”“巴心巴肠”等4句方言,让考生选择其中一项,说出它的妙处。命题者意在考查考生的语言方言的实际运用和理解能力,是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的创新,下面走进今年中考试题解析,感受语文语言魅力,提高语文做题能力。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重庆三面濒(bīn)水,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

B.苗破土,绿芽初绽.春,已在耳畔(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

C.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心,聆(líng)听语言的声音。

D.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的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怯(qiè)。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的拼音判断能力。做好本题需要考生对加点字,进行仔细分析,注意有的字是多音字,要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拼音。A项“濒临”的“濒”读作“pīn”;B项有误,“耳畔”应读作“ěr pàn”;C项正确,不要把“聆听”的“聆”读作“lìng”;D项正确,不要把“胆怯”的“怯”读作“què”。

【参考答案】B。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確的一项是( )

A.羁绊 高梁 彬彬有礼 沧海桑田

B.取谛 迸溅 沁人心脾 辗转反侧

C.竣工 板栗 斩钉截铁 眼花燎乱

D.霹雳 抱歉 惊涛澎湃 诲人不倦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A项“高梁”应写作“高粱”;

B项“取谛”应写作“取缔”;

C项“眼花燎乱”应写作“眼花缭乱”;

D项正确。

【参考答案】D。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

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的对字词的含义解释能力。做好本题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词语的不同意思,解释时要根据语境,对该词语进行解释,切忌不要脱离语境。例句中的“暖”有被动的意思,“暖心”的意思是让人感到温暖人心。

A项句中的“暖”是动词,热一热的意思;

B项句中的“暖”是动词,“暖场”就是“热场”;

C项句中的“暖”由被动的意思,“暖男”就是让人感到温暖的男人;

D项句中的“暖”是形容词,温暖的意思。

【参考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本题解答可从语境中“‘小我向‘大我的转变,”中获得思路,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②句讲得是“小”我,自已;③句讲得是“别人”;①句讲得是“大”我;所以可排序为:②③①。

【参考答案】B。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B.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C.《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

D.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塑造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项有误,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

B项正确。

C项正确。

D项正确。

【参考答案】A。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endprint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能力。可包括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是弄清题目具体要求;再是要阅读全文,把握中心,理清内容要点;三是根据中心决定内容取舍;四是根据保留的内容进行文字的加工,力求通顺、连贯。本题解答,要先通读全句段,理解语意,弄清层次,然后进行概括,注意句意通顺,符合具体要求。

【参考答案】示例: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7. 综合性学习

为庆祝重庆直辖20周年,学校要制作一本《时间的痕迹——老重庆的记忆》的册子,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方言拾萃

重庆方言形象幽默,富有韵味。请从下表提供的四个方言词语中选择一个,说说它的妙处。

【任务二】老物记忆

同学们拍摄了下面一组重庆“老玩意儿”的照片,请你从中选择一张,参考示例,给它配上一句优美的话。(要求:体现物件特征,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示例:摇椅——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

“老玩意儿”照片:木梳 茶壶 折扇 灯笼

【任务三】旧事回顾

编辑“老重庆的故事”,需要采访在重慶土生土长的王爷爷,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用电话联系他。你会怎么说?(校名、人名用“××”代替)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考查了考生对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文化传统知识。第一题考查学生赏析方言的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第三题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做好⑴考查学生赏析方言的能力。重庆方言含义妙处。做好本题,关键在于平时对方言的积累。要活学活用。⑵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即可。⑶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解答时,进行采访时应结合采访对象的身份和采访内容进行提问。

【参考答案】示例:

(1)①灯儿晃无事闲逛,这里的灯是指旧时悬挂起来或手提的照明灯,这里用“悬挂起来或手提的照明灯”的晃动,形象生动地写出人的无事闲逛。②撑花儿雨伞。撑,张开。形象生动地写出伞的现状像花一样美;③搭扑趴摔跟头。搭,方言读dá,摔。运用拟声词形象生动地写出摔地动作很脆;④巴心巴肠全心全意。巴,紧贴。运用夸张地手法,写出了对人的爱。

(2)示例:折扇——扇着扇着,扇出一个清爽的世界。

(3)示例:王爷爷您好,我是××学校的学生××,我们学校想编辑“老重庆的故事”,因为您是重庆土生土长的,我们需要采访您,了解一下重庆的旧事,您能谈谈“老重庆的故事”吗?

8.默写填空

⑴ 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诗经·蒹葭》)

⑵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⑶兔从狗窦出,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⑷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⑸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⑺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注】[1]鄂版教材为逗号。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句的连续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从考试来讲,古诗文默写试题考查的是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解答古诗文默写题时要做到:

(1)学会审题。正确理解具体题型的要求,按要求默写,特别是要看清题干提示的篇目和作者。

(2)准确记忆古诗文名句的关键字词,默写古诗文名句尤须注意不能写错字。特别要注意分清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区分形近异义字,突破生僻难写字。答题本类试题时要注意题目提供的上下句和题干要求,做到字迹清楚,书写正确。

【参考答案】

(1)蒹葭萋萋;(2)学而不思则罔;(3)雉从梁上飞;(4)恨别鸟惊心;(5)似曾相识燕归来;(6)会挽雕弓如满月;(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1]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有何间焉( ) ②小惠未徧( )

③小大之狱( ) ④故克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endprint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课内文言分析理解能力。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②句意为: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通假字,通“遍”,遍及、普遍。

③句意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狱:古今异义词,案件。

④句意为: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克:战胜。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话,注意“鄙”,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句意为: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第二句话,注意“鼓”,词类活用,击鼓;“再”,第二次;“竭”,枯竭。句意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3)本題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阅读全文内容可知,D项不正确,在曹刿心目中,取信于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和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得出探究结果,分析原因即可。课文中鲁庄公能够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了胜利;而材料中赵王不能知人善用,导致了失败。

【参考答案】

(1)示例:

①参与;

②通“遍”,遍及、普遍;

③案件;

④战胜。

(2)示例:

①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②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3)D。

(4)示例:君主可以从历代贤军身上可以学到好多东西,尤其是一些交友与管理方面的:交友时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会不断进步,同样,在与同事和下属的交往中也要学会听取别人意见,同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凡是多从别的角度想想,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或许会是另一番天地。(提示:可以围绕“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知人善任”回答即可。)endprint

猜你喜欢

示例本题参考答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参考答案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