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7-09-26王立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范读语气感情

王立英

【摘要】在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更多地是在理论的指引下探索,而不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理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也一样。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倡,随着“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呼吁,人们开始选择了“感悟式”朗读,开始追求“个性化”朗读,主张让学生自由读,有个性地读,多层次地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甚至在许多老师看来——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关键词】朗读能力 ; 朗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17-01

总观许许多多阅读研讨教学,绝大多数老师不愿走“教给学生朗读技巧”的老路。老师们认为“教给学生朗读技巧”这是让学生被动接受,不能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更没有个性化的朗读,不符合新课标精神,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讀能力呢?

一、进行有层次的练读。

朗读是传声的艺术,而非评价的艺术。它需营造的是一个以语言为凭借的声音场,从而感染学生的心灵。评价朗读比朗读的难度更高,因为评价不但要判断出某人读得好或不好,还要用语言表达出其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朗读点评能力好的学生,不但自身朗读水平要高,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要强。一般情况下,学生连读好都有困难,又该怎样去评别人呢?可见让学生去评价读得怎样,不大符合学生实际,显得有些盲目。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也评不出什么,白白浪费了时间,挫伤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而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大面积、有层次的练读,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怎么练读呢?我的意见是让学生有层次地反复朗读、反复练习。怎么分层次?总体上一是读准读熟练,二是读得自然、有感情。学生读不好,老师多范读,学生多跟读。

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要练好朗读,我想最重要的是老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跟读。这也是防止唱读的比较有效的办法。语音是“口耳”之学,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老师课文读得很好,经常范读,让学生跟读,学生就会从听读、跟读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及停顿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技能,学得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哪些地方特别需要跟读呢?难读的地方要多跟读(长句子、生字多的地方、拗口的地方);指导有感情朗读时,学生读不好时,要让其多跟读;学生朗读水平较差要让其多跟读。

二、读正确,合文意。

读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语音的准确,包括轻声、儿化、停顿的正确。这是基础。另一方面是语意的正确表达,具体地说是结合文本,正确地表达文意,正确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从听觉上来说就是自然、有感情。“自然”就是读得不别扭,尽量是规范的普通话语气,比如轻重词的处理、音调的高低等。这里特别要指出有感情并不是拿腔拿调,而是正确地读出文本的思想感情,读出韵味和美感。针对课文来说,读得自然、有感情,应该是结合文本的特点,符合文本的基调。比方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朗读低沉悲伤;《船过三峡》读得轻松愉悦;《寒号鸟》中叙述的语言读得平实朴素,这一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得天真夸张有童趣。

从朗读的本身来说,朗读是对文字作品的再创造,是对文字所承载的作者思想感情的有声还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定的,读者的朗读由于受时间、空间、阅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也许无法完全达到跟作者的意图一致,但是一定要利用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缓急等变化形式,利用补白、回想等各种技巧,追求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达到情感的共鸣。

也许,就某一个词,一句话,甚至某一段话,你可能说他的读法是多样的,是可以有多种读法的,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从整个语言环境中整体考虑,因为我们的朗读还没有真正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对作者的情感世界把握的越是精确,作品朗读的表现方法就越是单一,当完全贴近作者的心灵的时候,哪怕任何微小的停顿、微小的声音高低变化都会影响表达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朗读的指导,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所以说,在朗读指导中,学生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语意表述不确切的地方,老师要及时指出来,给予纠正,有难度的地方教师可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等必要的指导。

三、作指导,授技巧。

朗读能力是一项技能,是一项程序性的知识,它永远离不开一套伴随它的朗读规则,不管怎样的一种朗读教学指导方式,如果没有一套合乎规范的、基本的、合理性的朗读规则,学生永远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朗读技能,朗读的教学就不可能会成功。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怎么朗读的技巧。

首先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我们知道,朗读技能本身蕴含的规则很深,它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四个方面。就语气来说,它是确定朗读的基调,语气的色彩五彩缤纷。爱的感情一般是“气徐声柔”的,读的时候口腔松宽,气息深长,给人温和感;憎的感情一般是“气足声硬”的,读时口腔紧窄,气息猛塞,给人挤压感;悲的感情一般是“气沉声缓”的,读时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造成迟滞感。还有“惧、急、冷、怒”等等感情,朗读时语气都不一样。当然,我们的老师毕竟不是朗诵的专家,我们大部分老师的知识结构和储备中不一定都能有一套正确的、合乎规范的朗读规则,因此,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虽然我们无法解决这个矛盾,甚至长时间内也无法根本解决,但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多读一些有关朗读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得心应手的指导学生对各种规则的把握。

其次,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也许老师会质疑,指导学生朗读技能,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符合新课标精神。如果是这样理解就错了,虽然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摒弃讲授式教学,该讲的时候老师还是要讲,该授的地方还是要授。也许会有老师担心,指导学生朗读技能,学生会觉得枯燥。没错,这就要求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技能时不要讲得太深,不要要求所有学生对朗读技能的把握都很全面,而应承认差异。对于低段的学生而应以范读、跟读为主;个别指导时,指向要明确,如:“读慢一点点,声音再轻些”、“笑着读会更好些”,到了中高段再逐渐渗透一些朗读技巧,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枯燥了,当他们一次比一次读得有进步时,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当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众多语文老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想要有所提高,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不断总结,找出适合学生的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不断地改进和更新,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目的。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台阶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颂著.《朗读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猜你喜欢

范读语气感情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最好的感情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语气不对
感情工作
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