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

2017-09-26谢秀华�オ�

山东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民至上大局意识战略思维

谢秀华�オ�

摘要:

习近平同志的战略思维,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所进行的全局性的思维,是在谋划中国发展战略时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理念和思维活动的总和。本文就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五个方面:世界眼光、大局意识、人民至上、信念保障、科学预见做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大局意识;人民至上;信念保障;科学预见

习近平同志的战略思维,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所进行的全局性的思维,是在谋划中国发展战略时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理念和思维活动的总和。本文就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五个方面:世界眼光、大局意识、人民至上、信念保障、科学预见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世界眼光是习近平战略思维的前提

战略思维的世界眼光,是指观察世界大势、谋全局规划、求长远利益的宽广视野和思维倾向,世界眼光是习近平战略思维的前提。习近平运用世界眼光,观察中国和世界,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提出了全球治理的思想。习近平认为,首先要坚持平等民主、合作共赢。2013年3月27日,他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谈到,“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其二,绝不损人利己、以邻为壑。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其三,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法治化及合理化方向发展。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我们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其四,强调金砖国家应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第二,强调国强未必霸。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唱衰中国”之声不绝于耳,也有人提出中国威胁论,对此,习近平强调首先要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2014年1月22日,在接受《世界邮报》专访时他表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特别是中美两国双方应该加强管控,他认为,“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其二,向世界不断说明中国就没有殖民和侵略别国的传统。他反复说,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以和为贵”,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其三,他说明中国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2014年5月15日,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讲话中指出,一是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在上下5千多年的文明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二是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

第三,强调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的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基此,他强调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的意识。2015年9月22日,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强调,“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一道,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结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大局意识是习近平战略思维的基础

习近平明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当前的大局就是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些思想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是地地道道的大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大思路和大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志性的创新思想理论和创新实践。“四个全面”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它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抓住了我们就可以带动其他工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體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三、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战略思维的取向

习近平对中国人民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他饱含深情地说:“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福祉,始终是总书记战略思维中最根本、最鲜明的价值取向。

第一,提出来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

第二,提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2014年12月31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把“人心向背”视为“最大的政治”,把人民至上和密切联系群众视为党的最大政治的优势,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

第三,不断强调践行党的宗旨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增强宗旨意识,一是必须以知促行,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二是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三是切实把党的宗旨变为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贵在于行。四是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endprint

第四,提出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整体脱贫,实现共同富裕。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不仅在将来史书上要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而且全世界也将为之瞩目,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弘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实践,也是我党兑现在建党时就提出来的带领全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共同道路的庄严承诺,进一步强化了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第五,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四、理想信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的保障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毕生的追求。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种场合谈到坚定理想信念问题。

第一,强调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他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骨头就硬,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第二,对共产党人理想信仰的内涵进行了高度凝练。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在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

第三,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习近平对党内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的信仰缺失进行了梳理。当前我们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第四,从三个维度来强调坚定理想信念。

其一,从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角度来坚定理想信念。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

其二,从共产党人的角度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员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提高干部素质,第一任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2013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干部的五好标准:信念坚定、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其三,从中华民族的角度来谈理想信念。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要用中国梦这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生出彩的热望,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

五、科学预见是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的方向

习近平的科学预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准确地判断了战略机遇期。中国现在还存在不存在战略机遇期?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另一方面,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习近平在《建议》的《说明》中也指出,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2012年十八大报告强调的战略机遇期同2002年提出的战略机遇期相比,不变中有变化。不变的是“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变化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新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为,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

第二,提出来本世纪“新三步走”的理论,规划了本世纪中国的发展蓝图。

第三,提出来经济新常态的理论。揭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不同于过去的三个特征: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改革创新驱动。对于新常态,我们要认识、适应和引领。

第四,提出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5年来,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问题日趋凸显,表现在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调整明显滞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是一个全新的理论,是一个推进中国结构性进步的理论。

第五,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的提出,有助于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也是开创了地区新型合作的典型。

习近平同志的战略思维,是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所进行的全局性的思维,是习近平同志在谋划中国发展战略时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理念和思维活动的总和。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必须要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4)(2016)等

(作者单位:屏南县委党校,福建 屏南 352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民至上大局意识战略思维
树立大局意识优化招才引智环境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
“人民至上”的真实含义与内在要求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四个全面”是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
学习毛泽东战争指导上的战略思维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