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四看

2017-09-26孙超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生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清代山阴人金缨所编《格言联壁》中有“人生四看”之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说的是在人生各种关口颇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胸怀、修养和境界。

请根据你对这四句话的理解和感悟,从“四看”中任选一个角度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解析

《格言联璧》是前人搜集圣贤先哲警策身心之名句,条分缕析,精心编纂,为后人整理而成的一部生活哲理书,其内容包括治学、齐家、为政、处世、养生等方面。作者的用意在于以至理格言作暮鼓晨钟,时时警示鞭策后人,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努力成长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

本篇作文题目所选四句格言包含四个角度:担当,襟度,涵养,识见。所谓担当,即面对大事难事时所体现出的责任感:所謂襟度,即处于顺境逆境等不同情境中所展现出的胸怀气度;所谓涵养,即在令人大喜大怒之事加身时所表现出的淡定从容:所谓识见,即在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庸庸大众中能够以与众不同的眼光做出独立不倚的判断。

上述四个角度虽然仅是博大精深的人生哲理中的几个方面,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人都做到了。作为少经世事的中学生,写作这个文题只要能够从上述四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出自己的领悟,并结合古今事例和自身经历阐发它带给自己的人生启迪就可以了。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素材一:关于“担当”

自古就有无数人在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和人生理想方面敢于担当:面对日寇侵略、民族危亡,陈寅恪毅然说出“国可以亡,史不能断”;为了自己的人生信仰,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了亲爱的老父,花木兰披挂上阵,千里从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和睦,王昭君毅然远嫁和番……

运用示例

是谁在奔走市场买鞍鞯?是谁披上戎装替父从军?是木兰!虽为女儿身,却也敢担当。为免除年迈父亲的出征之苦,木兰甘愿换下红装着戎装。花木兰的担当是为父亲,这份骨肉至亲的父女亲情怎能不感天动地?一匹马儿为伴,一曲山歌自聊,虽是孤寂凄郁,却是如此深情。为了山里人,王顺友数十年如一日地来往于山里山外,为人们送信。这份信使的担当,承载了他数十年的辛劳磨难,令人心生敬意。

担当,是为国家为民族,是满腔豪情。那一句豪言壮语,惊天动地。“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名唤王昭君的绝色女子,放弃了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窈窕而去的长安,放弃了歌舞升平的华丽后宫,担负起维系和平安定的重任,用一生的流年换取了大汉百姓的安定,撑起大汉王朝的半边天。这是一种为国的担当,一个国家将因为如此的担当而从干戈中平复,迎接罅隙间透过的灿烂阳光。

素材二:关于“襟度”和“涵养”

在“文革”中的下放岁月里,钱锺书、杨绛夫妇面对很多常人难以忍受的人格侮辱,却能够淡然承受;韩信在生命遭到威胁时从市井无赖的胯下钻过,后来他做了开国王侯,竟然还对羞辱过他的人心怀感激;伯利克里受人辱骂后还让仆人护送骂他的人回家;格兰特将军在大胜之后毫不傲慢,竟然一身灰土参加受降仪式,以示谦逊和尊重。

运用示例

钱锺书被剃成阴阳头,甚至被强迫打扫厕所,杨绛胸前也被挂上打了红叉的羞辱牌,但他们依然故我,从容生活,淡然谈笑,不悲不喜。即使在女儿与丈夫相继离世后,杨绛仍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日日撰书,笔耕不辍,陆续出版了《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杨绛文集》等作品。正是她心中的襟度,助她渡过难关,看淡人生坎坷。

韩信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遭人歧视。一次,一个年轻的屠夫当众侮辱韩信:“你虽长得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很懦弱。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硬拼肯定吃亏,于是俯身从对方胯下爬过。市人都嘲笑他,认为他真的很胆怯。然而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非但没有杀他,还封他官职。韩信身处逆境时,并非胆怯,而是有着看清局面的睿智;身处顺境时,又能心平气和,知人善用。有如此襟度,又怎会成就不了一番作为呢?

古希腊著名政治家伯利克里,在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之时,有反对青年半夜闯进他家中,对他破口大骂,而伯利克里却静静地坐在那儿,任由对方发泄。等那人怒气消了,转身回家时,伯利克里竟让仆人点一盏灯,送这位先生一程。拥有这般胸怀与涵养,又怎能得不到天下人心?

涵养,是一种不亢不卑的君子气度。面对胜利,不得意忘形,面对失败,不自卑狼狈。常被世人称道的,便是美国南北战争时罗伯特·李向格兰特将军投降时的情形。李衣着十分整洁,以示尊重对方的胜利,格兰特将军则一身脏灰,想让对方看出自己的狼狈不堪。这样的受降仪式,为美国的内战画上了句点,却为两人的人生铺就了更长远的前途,亦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素材三:关于“识见”

“文革”结束后,在文化领域里兴起了以“朦胧诗”为代表的反思文化潮流,对刚刚过去的那个时代进行回顾和反思。顾城的《一代人》、北岛的《回答》、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都是义学领域的代表作,而崔健的《一无所有》《一块红布》等则是音乐领域的代表作……

1996年的夏天,北京持续着高温天气,而比北京天气更热的是一本名叫《中国可以说不》的书,这本由几个义学青年“鼓捣”出来的作品被视为那一年中国最响亮的声音。

运用示例

三十几年前,经历了“文革”的漫漫长夜,顾城淡然说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教会人们在黑暗中抬起头来寻找光明;面对怀疑论的甚嚣尘上,北岛用《回答》大声喊出“我不相信”,让信念崩塌的一代人醍醐灌顶;而崔健以一首《一无所有》唱醒了社会剧烈转型期多少悲观迷惘的人!这是那个时代有识青年的超人识见与担当。而数年前,一本《中国可以说不》打破了多少年来国人对于西方世界的盲目崇拜,这是这个时代有识之士的清醒识见与担当。endprint

标杆作文

彭天地

我不得不与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海子

海子寥寥数语,简明壮阔。读来令人顿觉豪迈,又颇感悲壮,不禁庄重肃然。他为何说“不得不”?又凭什么能做到这“不得不”?世界既然黑暗无边,世人既然碌碌苟且,何苦独擎火炬踽踽前行?又是什么能使他在茫茫黑暗中独持火炬毅然前驱?我想,清人金缨这句“大事难事看担当”应该是最好的答案——在海子心中,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担当起时代重任就是他心底的那团火!

每每家国大事、人生难事来临时,也是考验一个人能否担当的时刻。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说:“中国未闻有为变法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然后他慷慨从容含笑赴死,并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他的慷慨赴死闪耀着对自己人生信念的忠诚和对民族危机的担当,后人从他的诗句中感受到了火一般的激情!

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强抱病躯,独撑危局,废寝忘食,朝乾夕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从青春到病逝,从广东到日本,从檀香山到南京,为振兴中华奔走一生,屡踣屡起,百折不回。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使命感如火一般燃烧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永远昭示着后人什么是时代的使命,什么是人生的担当。

当赵云在长坂坡前陷身百万敌军的重围,血染战袍之时,难道他心中没有一丝畏惧吗?但他仍然挺枪跃马杀了个七进七出,直到救出幼主,保住刘氏血脉;当张飞立马横枪于当阳桥上面对百万追兵之时,难道他心中没有一丝畏惧吗?但他仍然屹立不退,用整个生命的力量发出震天的断喝,因为他的身后是主公的安危和无数黎民百姓的性命;当于谦于金殿之上力排迁都的众议并拥立新君然后亲率赢兵于城外迎战瓦剌的大军时,他不但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还押上了全家人的性命,因为他心中早已把保卫江山社稷和保护天下苍生当作了自己最大的担当。

当侵华日军炸毁天津爱国集会的中心南开中学时,张伯苓在集会上说“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他振臂高呼“南开不亡有我在,中国不亡有我在”,一时间这口号传遍全国,激励起全民族的抗战热情,这便是民族危亡时刻的担当,它点燃了全国人民心头的抗战之火!

危难关头,风雨欲来,狂澜欲倒,大厦将倾,必须有人挺身而出!因为担当在召唤着我们,责任在召唤着我们。正是这一份担当,撑起了我们每个人的气度与魂魄,也正是这一份担当,振奋了一个国家的精神,也延续了它的命脉。

鲁迅曾嘲讽道:“上战场,莫如当军医,要革命,莫如走后方;要杀人,莫如当个刽子手,既英雄,又稳当。”鲁迅所嘲讽的,正是那些没有担当的人,他们于国破家亡之际,仍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利害得失;而先生所推崇的,则正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气魄与担当。生命本身常常是在追求欲望的痛苦与欲望满足后的无聊中摇摆,但若从个人渺小的生命中走出去,走向一个集体乃至一个民族,担当一份历史责任,担当一份天下责任,为世界付出自己的力量,那就能获得超出生命本身的价值与成功,正如星星之火最终可以照亮整个天宇。

世界黑暗无边,担当之火独明。面对大事难事的担当,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雄浑。北岛说“渴望燃烧,就是渴望化成灰烬”,而我愿与火同行,即使燃烧自身照亮世界。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即使“死如彗星之迅忽”。

名师点评

本文以极富象征意义的“火”为题目,开篇以海子的诗句为题记切入主题,结尾引用北岛和高君宇的诗句再次点明主题,将担当如人生之火的喻义贯穿全文并首尾呼应,使文章读来中心突出,浑然一体,体现出构思的严谨。文中所举事例均为历史上影响重大的事例,也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事例,并引用了鲁迅、北岛、谭嗣同、张伯苓等名人名言为佐证,使文章说理磅礴有力又充满思想的质感。本文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当代中学生心系国家民族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人生观,令读者感受到满满的人生正能量。

(孙超)

维齐非齐,自然合理

王亦然

清代金纓所编《格言联璧》中有句“群行群止看识见”,讲得极有道理:唯有在茫茫人海中才能比较出谁的思想行为更有境界,唯有纵观历史长河才能分辨出谁的人生识见更高人一筹。每个时代、每个群体中都有以冷静深邃的思考和特立独行的作为鹤立于庸碌众生之上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随波逐流、盲目从众,而要学会以自己的目光看世界,以自己的头脑想问题,以最适合自身的方式去生活,做最好的自己。

荀子引用《尚书》中“维齐非齐”一语表达他主张的做人方式,著名哲学家楼宇烈将其解释为“自然合理”,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做人方式与现代科学所崇尚的普适规律不同,每个人都应回归本心,在自我内心中找寻人生答案。这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活出自我,都可以用独具一格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实现自己合理的人生追求。

拂开历史上的障眼繁花,让我们到时间长河中去寻找答案。

当别人都想峨冠博带站在朝堂上成为食君俸禄者时,破衣敝屣的列子却在举家断炊、妻儿面有饥色的困境中拒绝了郑国上卿子阳的馈赠。妻子表示不解,列子笑着说:“郑国的子阳并不是亲自来了解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予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言论。”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列子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高瞻远瞩的识见,也体现了他崇高的人格。而庄子也曾在亡妻后鼓盆高歌,他对惠子说,生死就像是四季交替一样循环往复,遵从自然规律才是最好的。他指着乌龟对身后的官员说“吾将曳尾于涂”,真正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他乘着理想的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他的特立独行让后人无法望其项背。

不从众,做自己。恰如五根手指无法齐长,但它们各司其职,独立不倚,这才是“人生各有命”的积极诠释。所以,做人如果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整个社会岂不呈现出一种病态!当别人都随波逐流,亦步亦趋时,你完全可以独树一帜,超然物外。

八岁的伊拉克少年卡马尔在硝烟弥漫的巴格达看着“山坡上的灵车夜以继日,川流不息”,他却拿起相机记录下这里每一个温情的瞬间:太阳从棕榈树后慢慢升起,老人在咖啡馆前静静读书……这些情景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伊拉克如同一股清泉流入人们的心田,它将爱与和平的信念播洒在每一个伊拉克人心中,是一种对人性的救赎!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取决于他的人生境界和识见,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心中修篱种菊。陶渊明写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句,是因为他心中有桃源,“心远地自偏”;嵇康和向秀在柳树下静心打铁置权臣钟会于不顾,是用毫不掩饰的态度告诉司马氏集团“不自由,毋宁死”的人生态度;特蕾莎修女穿越战区在交战前线的医院中成功救出37名儿童,她让全世界看到了她为信仰和仁爱献出生命的决心,交战双方竟为她临时停战;罹患与霍金相同的不治之症——肌萎性侧索硬化的莫里·施瓦茨教授得知自己来日不多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

古今中外,因活出自我而永垂史册的人数不胜数,那些在茫茫人海中不随波逐流但却像水一般从容生活着的人,随物寓色,随器赋形,在“非齐”“自然”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人生在世,何必囿于一见,困于一隅?只要不伤于人,不伤于世,不妨放远眼光,放飞思想,活出精彩的自我、无憾的人生!

名师点评

从古圣荀子引用的《尚书》“维齐非齐”到今哲楼宇烈的“自然合理”,从列子、庄子、嵇康、向秀、陶渊明等古代中国圣贤到今天的卡马尔、特蕾莎、莫里·施瓦茨等世界各地名人,文章思接千载,例兼中外,旁征博引,纵横捭闺,但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在茫茫人海中不随波逐流盲目从众,以最独到的眼光、最适合自身的方式去生活,做最好的自己。文章不仅在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中找出了这些“识见”卓尔不群、人生独具风采的精彩个例,也真情地抒发了人生要活出自我、活出精彩的心声。

(孙超)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生
沉重中走出的轻盈人生
俗话说,送礼是人生第三难的事
漫画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人生的另一种表达
独一无二的你
囧态人生
人生也不过一百年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