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2017-09-26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产业化产业链

赵 舰

(山东省滨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滨州 256600)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赵 舰

(山东省滨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滨州 256600)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受生产成本与环境压力的共同限制,特别是在城乡经济结构发展的刺激下,为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发展潜力,以及实现农民实际增收的目的,便要抓住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有利机遇,进而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将产业链、价值链作为发展手段,通过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融合路径,切实解决“三农”的新问题,并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资源配置的良好互动,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探索。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主要发展路径 农村产业化 农村产业链

随着农村产业经济与国民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不断加大,使现有的农业发展方式出现了瓶颈。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扩展农民收入渠道,近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当前,在国内部分农村地区,以周边较为发达的城市经济为发展依托,初步实现了农村产业链的延长及升值,并带动了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企业一体化生产等新产业的发展,但也随即出现了产业融合较差、外部条件缺失、农民生产边缘化等实际问题。为此,基于现有农村产业融合问题的现状,进一步研究其发展的主要路径,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产业融合还处于低级阶段

当前,虽然有部分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但在总体上,经过整合的经营主体竞争能力不强,在不同地域表现出产业融合层次不均的现状。首先,是经营项目技术含量较低。有些农村在推行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而是以水稻收割服务队、苹果采摘服务队、农药喷洒服务队等组织形式,在实现资源集中配置的同时,并没有达到传统农业与服务业的真正融合,与跨产业资源流动、拓宽农村市场需求等标准脱轨。其次,农村产业链延伸潜力较低。在南北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农村合作社为主体,进而向农产品加工及销售、观光农业发展,逐渐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一体化产业。但是,还有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农业基础较差,使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程度不高。所以只能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以传统种植业为中心,融合技术及创新水平较低的初次加工工业,使其产品在市场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1.2 外部资源环境限制

基础设施落后与公共服务缺失作为外部限制因素,已经成为农业产业融合的主要阻碍。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处山区或偏远牧区,其周边的公路或机耕道由于年久失修,以至于大型机械设备难以进入;再者,在推行产业融合发展之前,有些地方政府并没有对以水、电、网络为代表的公共设施建设制定财政预算。所以,即使农民集体与产业化企业共同签订协议,也会因为土地开发及物流成本过高,导致资金链出现紊乱。另一方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但从现有农村信息技术推广体系来看,绝大多数的农村经营主体所掌握的技术层次普遍较低,在一些项目的开发上,如果得不到地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支持,既不利于项目业务的拓展,也会在产品及资格认证上出现问题,从而削弱经营者及企业的积极性,使竞争力显著下降。

2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

2.1 顺向延伸农业产业链

为实现农业产业链的下游延伸,需要立足于原本的农业生产,向农产品深加工及产品服务营销等产业顺向联合,以达到提高农村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从生产到消费服务的大农业一体化产业模式。此外,在延伸并增值农业产业链的同时,通过对生产流程、现有资源及品牌发展等要素的扩大发展,依靠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的经营动力,既能保证农民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还能让农民直接参与到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使其更好的享受到产业融合带来的红利。

案例:宜昌市某柑橘合作社在成立之初仅开展柑橘种植业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社通过股份制改革,联合多家实体机构,在充分解决资金发展不足的同时,将业务拓展向技术服务、商品包装、综合营销等产业链下游领域。如利用农商超市、电子商务、农业观光旅游等模式,直接打造了整体产业链,实现了农民的实际增收。

2.2 逆向延伸农业产业链

与顺向发展方式不同的是,逆向发展路径主要依托加工企业或农业营销企业,通过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实现服务、供应、原料生产的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使农产品原料生产与加工服务企业连接在一起,不仅有利于现代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还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外,部分大型零售企业通过对农业产业链的逆向发展,便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调整商品供应模式,使原本的生产主导转变为消费主导。不过,该发展路径也存在弊端,虽然依靠企业的庞大资金链,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但也容易形成以企业平台为主导的实际格局,不利于农民自身权益的保障。

案例:2004年成立的福建某茶业有限公司,为有效解决公司货源供应紧张与原产地茶叶销售难的问题,与某茶叶原产地的茶农共同组建了生产合作社。2016年,该合作社经过10余年的发展,至今已经带动上万户茶农增收,并且建设近0.27万hm2新型标准化茶园,实现了从生产到加工的产业化一体经营。

2.3 集群型发展与“互联网+”模式

与前文所述的两种发展路径有所不同,集群型发展路径需要一定的农业产业化基础以及较为完整的一、二、三产业形态,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以加工业及流通产业为核心,推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另外,由于该模式是基于三次产业集中在特定地域,进而实现网络化的质变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及不可复制性。相对而言,针对部分缺少加工业及流动企业,但在特色农业生产存在优势的农村地区,可以借助“互联网+”的线上优势,打破传统销售的时空桎梏,在带动实业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实现技术、商业创新之间的无缝结合,对于当前农村“抛荒”及城市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3 结语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推进农业工业化、工业服务化、服务产业化、产业信息化的过程。创新农村服务业发展理念,发挥服务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层次,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1] 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3)

[2] 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民日报.2015,(001)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产业化产业链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优化路径分析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四川美丰拟投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