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尖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2017-09-26赵虎彪1王永刚2

中国食品工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吸光茶多酚提取液

赵虎彪1 王永刚2

(1 临夏回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夏 731299;2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 730050)

春尖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赵虎彪1 王永刚2

(1 临夏回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夏 731299;2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 730050)

以春尖茶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有机萃取法对春尖茶中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工艺优化研究。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4个单因素对茶多酚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提取条件为:浸提时间为35,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14,提取次数为3次。春尖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率为30.04%。

茶多酚 春尖茶 提取 抗氧化

春尖,外形条索细嫩紧结,芽毫隐藏,色泽油润,香气鲜灵浓郁。茶多酚是从天然植物茶叶中分离提纯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消除人体自由基等药理功能,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3]。

1、材料与方法

1.1 器材

材料:春尖茶、儿茶酚标准溶液、硫酸亚铁、过氧化氢、乙醇、乙酸乙酯等。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数显恒温水浴锅、真空冷冻干燥箱、旋转蒸发器、分析天平、移液管等。

1.2 方法

1.2.1 工艺流程

茶叶→研钵捣碎→水浸提→过滤→滤液→乙酸乙酯反复洗涤→滤液→蒸馏浓缩(回收有机溶剂)→干燥→茶多酚粗品。

1.2.2 单因素试验

(1)浸提时间的选择

准确称取2g的茶叶粉末。其余条件相同,改变提取时间为15min、25min、35min、45min、55min、65min提取粗茶多酚。在波长540nm下比色,测定茶多酚溶液吸光值,以选择合适的浸提时间。

(2)浸提温度的选择

提取时间为35min提取粗茶多酚。其他条件同上。在上述条件下分两组,(1)浸提温度分别为55℃、65℃、75℃、85℃、95℃时的吸光值(2)浸提温度68℃、71℃、74℃、77℃、80℃、83℃。在波长540nm下比色,测定茶多酚溶液吸光值,以选择合适的提取温度。

(3)料水比的选择

浸提温度为77℃,其他条件同上。测定茶多酚溶液吸光值比较料液比分别为l:6、l:8、l:10、l:12、l:14、1:16时的吸光值,以选择合适的料液比。

(4)水提次数的选择

料液比为1:12,其他条件同上。比较水提次数分别为l~5次时的吸光值,以选择合适的水提次数。

1.2.3 正交试验

结合单因素的试验结果与参考文献,将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三个最主要因素设为试验因素,各组试验因素分为三个水平安排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选L9(33)表。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1.2.4 茶多酚的测定方法

按GB/T8313-2002方法进行茶多酚含量的测定,茶多酚标准曲线为Y=0.0961X+0.0079,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7。

2、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分别考察了浸提时间、次数、料液比和温度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浸提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料液比的增加有利于茶多酚浸出,但茶多酚易被氧化。从图可知,当35min时茶多酚提取液吸光度达最大(图1A);经过3次浸提后,茶多酚已大部分被提出,当提取到第5次时,提取出来的茶多酚已经很少了,从溶剂处理量、成本、工艺操作等方面考虑应选取3次为宜(图1B);料液比达到1:12后,茶多酚提取液吸光度呈减少趋势,故选取料液比1:12为宜(图1C);提取温度在75℃以下时,随着温度升高,茶多酚提取液吸光度也随之增大,但是当温度超过75℃后,提取液吸光度开始下降,这是由于在较高温度下茶多酚易氧化,使得产物的颜色加深,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故浸出量有所减少。所以适宜提取温度为75℃(图1D)。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为35min,温度为75℃,料液比为1:12,提取次数为3次,春尖茶多酚提取率均较高。

图 1 不同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

2.2 正交试验结果

正交试验优化茶多酚提取结果如表2,从表可以看出,水作为浸提剂时,影响提取率的因素排序为:RA>RC>RB, 最佳提取条件为A2B2C2,即料液比为1:12,浸提时间为35min,浸提温度为77℃。重复性验证表明,在此条件下春尖茶多酚粗提取率达30.04%。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3、结论

(1)通过单因素试验表明提取时间为35min,提取温度为77℃,料液比为1:12,提取次数为3次的条件下,春尖茶多酚的提取率均较高。

(2)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可以确定,各因素对春尖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程度大小如下: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

[1] 王利, 翟金兰, 杨婷,等. 茶多酚的应用及提取方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 27(3):154-156.

[2] 胥佰涛, 徐平, 沈生荣. 茶多酚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 茶叶, 2007, 33(3):143-146.

[3] 徐芳芳, 朱蓓德, 姜国伟,等. 茶多酚提取方法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7):1033-1035.

猜你喜欢

吸光茶多酚提取液
板栗刺壳提取液对柞蚕丝/锦纶织物的染色
金色的吸管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T-501色泽分析方法的建立
苦参及其提取液中的重金属污染分析及其初步风险评估
金色的吸管
亚麻木脂素提取液渗透模型建立与验证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山香圆叶提取液纯化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