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7-09-23吴建军

中学生物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卵壳气室生殖

吴建军

1 讲授内容选取

“鸟的生殖和发育”是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习完植物的生殖、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后,进一步认识鸟类的生殖过程和特点,理解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鸟类是脊椎动物中的第二大类群,它在生殖和发育上有哪些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呢?教材围绕这个问题设置了实验、观察图片等活动,旨在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并通过解剖鸟卵,掌握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鸡蛋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食物,但对学生来说,鸡蛋无疑是个熟悉的“陌生人”,虽然常见却并不了解。本节课将鸟卵的结构与功能确定为重点,将探究鸟卵的结构为何和功能相适应作为难点,设计相关实验,收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现。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亲密接触鸟卵,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鸟卵各个结构,并通过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熟知各结构的功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会描述鸟的生殖与发育过程;能说出生活中洋鸡蛋和土鸡蛋的基本区别;

能力目标:通过看视频和图片以及对鸡卵的观察实验,训练学生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能力;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鸟类的繁殖行为对种群繁衍的意义;认同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正确看待“鸟撞飞机”等事件,确立保护自然环境和爱鸟护鸟的意识。

3 教学设计思路

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习的3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创造实践条件,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平常生活中没有发现的“秘密”,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设计驱动任务,采用任务驱动与评价适度结合,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及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探究教学过程

4.1 以小游戏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猜3个谜语:①我出一个鹅(打一字);②二月离深圳(打一字);③小小一只缸,装满一肚浆,打开看一看,黄白不一样(打一食物)。

教师展示鹅蛋、鸭蛋、鸡蛋、鹌鹑蛋,并引出课题——鸟的生殖和发育。

师:让我们走进鸟的世界,探寻鸟儿绚丽的一生!下面以最熟悉的鸡卵为例来探究鸟卵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鸟的繁殖历程。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环环相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2 探究鸡卵的结构及功能

4.2.1 借助视频,了解实验过程

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用具、实验步骤。

4.2.2 观察了解鸡蛋形态、卵壳的功能

教师提问:卵壳进化成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鸟类在孵卵时身体为何没有压碎鸟卵?卵壳有什么作用?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鸡蛋:① 观察卵壳的颜色、形状(白壳或红壳)。卵壳是一头钝的椭球体(解释钝端和锐端)。② 若把手比作母鸡,解剖盘比作鸡窝,一次性手套和垃圾袋比作杂草,模拟产蛋,看是否滚动(不容易滚动)。③ 选学生代表戴手套捏鸡蛋比赛(虽然鸡蛋壳是很薄的,但在受力均匀情况下不易破碎,卵壳能起保护作用)。④ 观察土鸡蛋和洋鸡蛋有何区别,进行知识拓展。

设计意图:教师说明产卵时,卵不易滚动而破裂,卵壳具有保护功能,以拓展学生的生活常识。

4.2.3 观察气孔并了解其功能

教师提出问题:卵壳有保护功能,是不是很致密呢?真的有孔吗?如何证明有孔?为何会想到放入水中?检查冒出气泡的成功率,哪个部位气泡更多?锐端、钝端还是中间?除了气体冒出还有其他物质从孔里出来吗?建议为这个孔起个名字。

学生用手先触摸卵壳粗糙程度(凸凹不平),再用放大镜观察卵壳。学生观察到壳面有凹陷、小孔或小洞。学生用温水检验孔的存在(检验轮胎漏气可充气后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有学生观察后回答:有气泡冒出,钝端气泡较多。另有学生回答:只观察到气体冒出,这冒气的孔可命名为气孔。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气孔有利于气体进出。学生思考气孔的作用,预测到鸡蛋里面有气体。

设计意图:学生仔细观察后,会發现鸟卵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在温水中鸡蛋里有气体逸出。

4.2.4 观察内外卵壳膜、气室并了解其功能

教师提问:① 既然有孔,怎么只有气体冒出而其他物质没有出来?气体在哪呢?剥开卵壳查明原因。观看外卵壳膜视频,说出外卵壳的作用。② 气体在哪?由于外卵壳膜坍塌,无法看见气室,观看气室视频;无法看清的观看内卵壳膜视频。③ 气室在哪两层膜之间?气室有何作用?用剪刀手柄多次轻敲卵壳钝端(每组留一名学生敲锐端,一名敲击中间部位),用镊子将卵壳剔除,保证里面的内容物不流出来,学生进行实验比赛。④ 实验成功后,学生倾倒鸡蛋,看内容物是否流出,是什么结构阻止了内容物流出,得出外卵壳膜起保护作用,只让气体进出而阻止其他物质进出;剪破外卵壳膜观察是否有个“小房间”,(敲击钝端、中间部位和锐端作比较),得出钝端有“小房间”;学生解释“小房间”存在的意义,得出气室的概念。⑤ 尝试用镊子探摸里面的内容物,看是否像镊子按脸一样一按一弹,得出内卵壳膜;再次倾倒鸡蛋内容物,得出内卵壳膜也起保护作用。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卵壳膜及气室的功能。

4.2.5 观察卵黄膜、卵黄、卵白并了解其功能

教师要求学生大面积剪破卵壳及内卵壳膜,倒出内容物。教师提出问题:为何卵黄不像卵白一样四处流散?

学生将卵壳洞尽量打大,使内容物作为一个整体倒在碗里。endprint

师:黄色的部分叫卵黄,无色黏稠状的液体,加热后呈白色叫卵白。

学生用镊子轻按卵黄,看是否像按脸一样有凹陷,说出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学生品尝熟鸡蛋,体会卵黄、卵白的作用。

学生比较土鸡蛋和洋鸡蛋破壳后的颜色,并向学生说明土鸡蛋和洋鸡蛋的营养并没有显著的不同,鸡蛋并不是越贵越好,要理性消费。

设计意图:了解卵白、卵黄主要是提供营养和水分;卵黄膜起保护作用,防止水分散失。

4.2.6 观察系带并了解其功能

教师让学生给“带子”命名,并展示实物。

师:轻轻摇晃盛鸡蛋的一次性碗,卵黃是否会触碰碗壁?

学生答:不会,像吊床一样有两个带子拉着,剪断带子。

师:再摇晃,卵黄是否触碰碗壁?

学生给“带子”起名叫系带。学生根据名字得出系带的功能。

设计意图:证明系带是固定卵黄、减震,具有保护功能。

4.2.7 观察胚盘并了解其功能

教师提问:哪个结构将来发育成雏鸡?教师解释:这个胚胎形似盘子所以叫胚盘,胚盘是鸟卵的重要结构,里面含有细胞核。胚盘的功能是发育成雏鸡。

教师展示受精鸡卵和未受精鸡卵对比图片,以及从受精卵到小鸡浮出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是不是受精的卵就一定能发育成雏鸡呢?

观察胚盘,在卵黄边缘找到一个乳白色的小圆盘。

教师提示学生:如果没有找到小白点的话从碗下面观看。教师提出问题:从商场买回家的鸡蛋一般都不能孵化出小鸡?为什么?

学生同桌对比胚盘的大小、颜色。将鸡蛋内容物倒在一个碗里对比。胚盘在下面的用镊子将卵黄翻转。同桌中一个同学的生鸡蛋是受过精的鸡蛋,另一个是未受精的鸡蛋。

情感与价值观感悟:鸡的孵化需要温度及鸡妈妈执着的信念。

设计意图:了解胚盘发育成雏鸟。阐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了解受精的鸡卵胚盘色浓且大,未受精的鸡卵胚盘色浅且小。只有受精的鸡卵才可能孵出小鸡。培养价值观感悟:学会感恩!坚守执着!

4.2.8 鸟卵结构及功能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阐述知识,学生总结鸟卵结构(图1),叙述功能,并思考:① 鸟卵为什么具有这么复杂的结构?② 鸟卵有哪些结构与陆地生活相适应?

设计意图: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生命观点。

4.3 鸟的生殖与发育

教师提出问题:鸟的生殖与发育经过哪些过程?是不是所有鸟都经历这样完整的过程?

学生观看关于杜鹃鸟的视频后,了解鸟的生殖过程,了解杜鹃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

教师进行情感渗透:看似平凡的事物却有着不平凡的内在品质,就鸟卵来说,卵壳、卵壳膜、气室、系带、卵白、卵黄等大家共同协助配合胚胎的发育,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繁衍后代而协作。你们在学习上、生活中也要团结互助,协作奋斗!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促进学生理解应用,并使学生理解鸟类的繁殖行为对种群繁衍的意义,认同鸟类与人类的关系,确立保护自然环境和爱鸟护鸟的意识。

4.4 课堂总结及课外活动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教师建议家里养了鸡鸭或鸽子等鸟类的学生,可以观察下它们的产卵、孵化等行为,作为本节课的课外拓展活动。

5 教学效果回顾与反思

5.1 学生解放了天性

传统教学过多地注重了老师的教。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改变学生观念,并非什么都依赖教师灌输,要有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本节课充分释放了学生爱玩、爱参与的天性,让他们自己观察鸡蛋、打破鸡蛋,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蛋壳内神秘的结构及功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2 教学内容丰富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为此,机械地让学生学教材、钻教材,甚至是背教材。教材被神化了、绝对化了,教学也因此变成了教书。本节课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延伸、拓宽和重组,并加强了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使学生拓展了鸟卵相关知识,比如探究鸡卵外形对鸟类繁殖的优势,探究鸡卵上有气孔的方法,再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加强。

5.3 教学过程开放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这节课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还凸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传统的师生关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显得比较模糊,整个教学过程较多的是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

5.4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从总体上讲,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较好地。但仔细反思,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不一样,虽然进行了分组,主动性强的学生参与性更强一些,跟同学及教师的互动也更好一些,学习效果也是比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到每个学生的反应,对主动性不够的学生要加以激励和提点,让他们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自主性学习环节中,使整节课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另一个不足体现在对各知识点教学时间的把控上,教学形式较丰富,包括实验、PPT、视频及图片。上课前对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估计不足,因此在课堂上对各环节的展示时间并不足,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该少花时间的地方却可能时间用多了,影响了后续的进程。这也是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endprint

猜你喜欢

卵壳气室生殖
基于Hyperworks的重卡气室支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某重型特种车制动气室支架优化设计
观察鸟卵结构的拓展实验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敲生鸡蛋前有必要先清洗吗?
一起220kV GIS设备断路器气室罐体放电原因分析
气室装置对变威力发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