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2017-09-22李涛

紫光阁 2017年9期
关键词:湖南省委革命军工农

李涛

9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兩省边界地区领导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和革命士兵举行起义,这就是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创造了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历史上的数个第一——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第一次创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起义受挫后进行整顿改编,第一次把支部建在连上,成为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开端;放弃进攻大城市,在井冈山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前委书记起义前夕被民团抓捕幸而脱险

1927年春夏,随着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数十万党员和革命群众的鲜血,使尚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化茧为蝶的痛苦,得出了刻骨铭心的认识:不掌握军权,不创建一支人民军队,不开展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

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城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6天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参加会议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句话后来被更明快地表述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会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准备让毛泽东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却回答: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于是,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前往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并改组湖南省委,发动秋收起义。尽管毛泽东过去从未做过军事工作,但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毅然选择开展武装斗争。后来他说: “像我这样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

8月18日至30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多次开会讨论秋收起义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强调: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视了军事,现在应“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湖南省委最终决定集中力量在条件较好的平江、浏阳、醴陵等县和安源发起暴动,进攻长沙,并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作为秋收暴动的领导机构。9月初,毛泽东赶到安源,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秋收暴动计划。随后,他身着白色的褂子和长裤,装扮成安源煤矿的采购员赶往铜鼓。不料,行至浏阳张家坊村时,被反动民团的巡逻队抓住。

“那时候,国民党的恐怖达到顶点,数以百计的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枪毙。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保安的窑洞里向来访的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起当年惊心动魄的一幕:毛泽东拿出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团丁释放自己,但民团队长却不肯。于是,毛泽东决定设法逃跑。在离民团总部不到200米的地方,毛泽东终于找到机会,一下子挣脱开来,拼命往田野里跑。当跑到一个高地下面,见有个长满蒿草的水塘,便机智地躲了进去。民团追了上来,开始四处搜寻。

“有好几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用手接触到他们。尽管有五六次我已放弃任何希望,认为自己一定会再次被抓住,可是不知怎么的我没有被发现。”

黄昏时分,筋疲力尽的民团一无所获,只好悻悻而归。

中国革命有幸!脱离险境的毛泽东立即翻山越岭,彻夜赶路,终于安全到达铜鼓的起义军指挥部。

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诞生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南昌起义部队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打出的也是国民革命军的旗帜。随后,中共中央在“八七会议”上同样作出了打“左派国民党旗帜”的规定,并认为:湖南国民党左派的下级党部比其他省都要有基础,更需要团结他们共同斗争。

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的湖南省委会议上,毛泽东坚决主张: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屠杀工农,丧失民心,成为白色恐怖的象征,因此秋收起义时“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以共产党自己的名义领导人民革命。他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 “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23日,中共中央复信湖南省委,强调“此时我们仍然要以国民党名义来赞助农工的民主政权”,抛去国民党旗帜、实现苏维埃政权“是不对的”。毛泽东和湖南省委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共中央不切合实际的批评给予回复。这时,形势的发展使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变化,在随后下发的《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中,宣布“八月决议案中关于左派国民党运动与在其旗帜下执行暴动的一条必须取消”。

9月初,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把位于修水、铜鼓、安源等地的革命武装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而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同时,起义部队使用了一面自己设计的旗帜。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它的设计者是时任第一师师部参谋、曾经留法勤工俭学的何长工,以及副官杨立三、参谋处长陈树华。

因为没有现成的样子,三人经过反复研究,模仿苏联红军的式样,设计出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图案的军旗。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黑色镰刀、斧头,象征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缝有白布条,上面用繁体字竖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字样。

许多年后,何长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负责设计并制作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鲜艳的红旗中间一枚大五角星,星中是镰刀和斧头的图案,紧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十分威武、漂亮。”

毛泽东在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十分形象地展现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军旗的引导下,奋勇前进的雄姿。endprint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裝斗争中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号,在全国人民面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曾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始终没有变。

起义总指挥出师未捷身先死

秋收起义前,在湘赣边界存在着几支革命的武装力量:一支是共产党员卢德铭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一支是平江、浏阳等地的工农义勇队或农民自卫军;还有一支是准备起义的安源路矿的工人武装。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将这几支武装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3个团。

9月9日,长沙的铁路工人开始分头破坏长沙至岳阳、长沙至株洲段的铁路。起义爆发后,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各团按预定计划攻击前进。就在这时,去武汉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工作的卢德铭赶回部队,出任总指挥。

卢德铭,1905年生于四川宜宾。1921年考入成都公学,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政治科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组织科科员,曾参加东征陈炯明的战役。1925年11月,调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即著名的“铁军”)任连长。北伐战争中,先后参加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等战役,屡立战功,升任营长、团参谋长。1927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8月初,按照党的指示,率部由武汉乘船东下,准备参加南昌起义。当进抵奉新县城时,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撤出南昌南下闽粤,卢德铭遂秘密返回武汉向中共中央报告情况,并命令部队转移至赣西北的修水、铜鼓一带休整待命。

根据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制定的起义行动部署:首先,在各县农民起义的配合下,第一团攻取平江,第二团攻取萍乡、醴陵,第三团攻取浏阳;尔后,各团齐向长沙推进,在各县农民武装起义和长沙工人武装起义的配合下夺取长沙。但由于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已走向低潮,反动军事力量在各处都大大超过革命力量,而起义部队只有5000余人,且分散使用,各自为战,行动并不统一,因此,夺取敌人重兵驻守的中心城市长沙根本无法实现。

11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到达平江东郊金坪时,起义前夕收编的黔军邱国轩团突然叛变并从背后袭击,劫走全部辎重,驻守长寿街的敌军也乘机发动攻击,第一团损失人枪各200余,团长钟文璋弃部出走。14日,第三团在进攻浏阳东门市时因力弱而失利。第二团虽于12日、16日先后攻克醴陵、浏阳县城,但在国民党正规军优势兵力的反扑下几乎全部溃散,团长王兴亚下落不明。这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已锐减至1500余人,形势万分危急。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原有部署,命令各部立即撤出战斗,退到浏阳东乡文家市集结。

19日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第一师师长余洒度仍坚持原定计划,“取浏阳直攻长沙”;毛泽东则认为原定的农民起义没有形成巨大的声势,单靠工农革命军的力量不可能攻占长沙,力主放弃原定计划,把部队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再图发展。在卢德铭等人的支持下,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同意了毛泽东的主张,“议决退往湘南”。

20日清晨,在里仁学校操场上,毛泽东向部队宣布南下命令。他满怀信心地说:现代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有枪杆子才能打倒反动派。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24日,当工农革命军行至江西萍乡上栗村时,获悉萍乡县城驻有国民党军重兵,无法通过,便改道在芦溪宿营。芦溪镇是通往莲花和萍乡两县的交通要道,芦溪河穿镇而过,地势十分险要。25日晨,部队向莲花方向前进,第一团走在前面,师部位于中间,第三团殿后。因侦察不力且情况不明,后卫第三团突遭国民党军朱培德部特务营和保安团的袭击,仓促应战,损失人枪各300。危急关头,卢德铭带领2个连冲上来,掩护部队撤退,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参加此次战斗的谭政后来回忆:“那天早上没有烧饭,部队就出发了,有的部队还在集合。卢德铭原在前面指挥,听到后面打枪,返回来指挥部队作战,牺牲了。”

毛泽东十分痛惜这位年轻将才的牺牲,愤怒地斥责侦察不力、指挥错误的第三团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入党誓词中第一次加入“永不叛党”四个字

芦溪战斗后,秋收起义部队继续南下。饥寒交迫、险象环生的斗争现实无情地考验着起义军每一个人。意志不坚定的人对革命产生了动摇,有的不辞而别,有的叛变投敌。9月29日,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建制上虽然还是两个团,但人员已不足千人,士气更加低落,内部出现了混乱和动摇,一些指挥员也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

失败的情绪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逃跑的人越来越多。赖毅后来回忆:“那时,逃跑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竟然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毛泽东说:人各有志,不能勉强,想走的可以,你报个名,打个招呼,把枪留下,给你发路费,今后好见面。以后你要再革命,再跟上队伍,但你要记住,这是唯一正确的方向。

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部队缩编为1个团;团、营设党委,连设党支部,班、排设党小组;实行民主制度,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政治建军的制度,人民军队从此有了灵魂。

1 0 月 1 5 日 ,在 湖 南 酃( 音líng)县水口街叶家祠的阁楼上,毛泽东主持了秋收起义部队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新党员入党仪式,并给陈士榘、赖毅、刘炎、李恒、欧阳健和鄢辉6名新党员逐条讲解入党誓词: “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入党誓词中第一次加入了“永不叛党”四个字,是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已不再是一次普通的入党仪式,而是在播撒理想信念的火种。

陈士榘曾回忆:“在酃县水口,根据毛泽东的要发展一批工农骨干入党的指示,我和一些骨干分子也加入了党组织。毛泽东亲自主持了入党仪式,带领党员宣誓,并讲了党课。这是我在革命生涯中的巨大转变,也使我从此有了新的政治生命,当时我心情十分激动。坚决革命,服从组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成为我终身的奋斗目标。”

10月27日,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继而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最终燎原整个神州大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湖南省委革命军工农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毛泽东1961年春指导湖南省委走群众路线及其启示
日本画家彩绘辛亥革命图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前后史实辨析
福建工农武装革命的先声——平和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