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坟

2017-09-21余喜华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坟地太公祭品

余喜华

自打我记事起,每年清明节家里的上坟扫墓,除了大学四年,因路途遥远不能赶回,我基本上都要去的。

爷爷奶奶在世时,我们给爷爷的父母亲上坟。我家每年都要给老太公上坟,不像有些人家,故世的先人,由其直系后代轮流上坟,因此每年的清明祭供只能享受一次。

我爷爷有三兄弟,大伯公只有一个女儿,嫁往别的村子,不可能常给老太公上坟。二伯公死于日本人轰炸,先亡于其父母前,一个女儿出嫁后,与我们家断了来往,连二伯公的坟也没有人上了。父亲也有三兄弟,因为我家每年都给老太公上坟,如果我的二叔、三叔家也给老太公上坟,老太公每年就可以享受多次祭供。

小时候上坟由父亲操持,我们小孩跟着去凑热闹,爷爷奶奶也跟我们一起去。

老太公的坟在邻村大岙,走完我们村的田埂,沿着白云山脚走半里多路,再从大岙人的后门山坡往山坳里走半里路。这是原始的土坟,坟地是解放以前购买的,新政权土改时,将这片山地分给了大岙人,因此大岙人在坟地周围种满了胆竹筻。竹子旺盛的生命力,常将其领地扩展到坟头。当年老太公坟并没有立坟碑,满眼茂密的秀竹遮挡,让人一时难以找到先人的坟墓,好在爷爷总能一眼就能认出来,大概爷爷与他的父母有心灵感应的缘故。

竹筻满坟地,坟前再无一席之地给我们放置祭品,父亲拿出带去的柴刀,砍去坟前的一些竹子,又将戳在太公坟头上的竹子也斫掉。当年胆竹是农家制作筲箕、篰篮等农具的廉价材料,大岙人心疼被斫掉的胆竹,总要跑来我们村里骂上几句。但我们顾不了那么多,谁叫他的竹子竹孙侵占我们祖宗的安息地呢。

坟前开出一块空地,铺上油纸,摆上荤素八碗祭品,摆上八个酒盅,八双筷子。

老太公的坟茔地里,只埋了太公太婆和死于非难的二伯公三位先人,为何要摆上八个酒盅八双筷子呢?起先,我心里是有疑问的。爷爷说,先人们还要邀请同在仙界的亲朋好友一起来赴宴的,因此要多摆上几副碗筷。

摆好祭品,点上香蜡烛。香要点三支,蜡烛两支,另外在边上给土地爷还要点三支香,以感谢土地爷一年来的照顾。

酒要斟三巡。上香后,我们依次拜上三拜。爷爷奶奶合掌祭拜时,口里还念念有词,十分虔诚的样子。我们学着大人的模样,也拜上三拜,由于没见过太公太婆,也就没有了悲伤的感觉。

大约香蜡烛快要燃完,行将熄灭前,每人又依次拜上三拜,表示恭送先人重回天界。准备撤供,点燃千张福寿纸,福寿纸就是仙界或者冥界使用的钞票,供先人们在那边花销的。近年来,一些富贵人家与时俱进,也将美钞、手机、汽车等仿制品,烧给逝去的亲人,让远去的亲人也享受现代文明的物质成果。

父亲照例用畚箕和锄头,挖几捧黄土覆在坟头上。我们则乘着祭奠的间隙,跑到附近的山坡上采折红色的柴爿花,白色的荆鹊花(檵木)。在回家的路上,跑到田里采摘开花的红花草和地梅。地梅拿回去,成为母亲做青圆的材料,是永远难以忘却的舌尖记忆和乡愁元素。

奶奶去世时,我已参加工作。奶奶的坟地在我们自己村靠近大岙的一侧山坡上,第二年的清明上坟,我们就准备了两份祭品,上两处坟。我们总是先上太公坟,返回再给奶奶上坟,十年前,爷爷故世了,与奶奶合葬在一起。后来我又参加了舅舅主持的给外公外婆上坟,结婚后,偶尔也去给妻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上坟。

妻子家的上坟每三年轮到一次,三年前岳父去世了,每年又要给岳父上坟。岳父从发病确诊到去世只有三个半月,这对我们一家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岳母的悲伤至今没有平复,妻子和女儿每到岳父坟前,总是泪水涟涟,痛哭不止。女儿对于她外公的离世,曾写过一篇《目送》的短文,纪念与外公永别,读来令人涕下。

这些年,恢复了传统节日的过节活动,清明有了一天法定的假期,清明三天的小长假,我基本上都奔波在上坟的路途中。碰上撞日的,基本的原则是,先自家,再妻子的娘家,再舅舅家,再次是妻子的舅舅家。清明掃墓上坟,不仅是为了祭奠先人,缅怀先人,也是兄弟姐妹、姑舅表亲们难得的一次聚会,一个重温亲情的日子。

对于远出的游子,遥望故乡,遥祭先人,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我想,哀思与亲情的灵光,不会因关山重重而阻断。

责任编辑:曹景峰endprint

猜你喜欢

坟地太公祭品
滑轮
马来西亚推“防疫祭品礼盒”
坟地
外太公
独一无二的祭品
扫墓
张良得《太公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