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育的沃土上做一名快乐的“农夫”

2017-09-21沈茂德

中国教师 2017年17期
关键词:农夫宁静校园

沈茂德

很多人會说,教师是一个平淡的职业,永远也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也不可能创造耀眼的GDP。非教育人士常会说,教师实在是一种平凡的、重复的枯燥工作。其实,他们错了。教师工作绝对是一种责任,教育工作绝对是一项需要智慧和创造力的复杂工作。当我们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也常为自己的深情投入和奉献经历所感动,35年的教育历程,目睹许多同事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对平凡职业的坚守,我一定要说这样两句话:好教师,好伟大!教育,真的不能简单。

我喜欢自称“农夫”,大约有这样三个意思:一是像农夫挚爱土地一样喜爱生活在校园;二是自励要像农夫那样耐心等待农作物的丰收,细心呵护孩子们的成长;三是不断培育自己辛勤耕耘的农夫品性。

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我认为这三点是十分关键的:

1.在我们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确实需要培育自己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来支撑我们的工作激情。

2.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较为浮躁、心态趋利的时代,确实需要培育自己宁心静气、专注事业的职业品质来营造校园的宁静。

3.在我们这样一个教育转型发展、素质教育走向深入的时代,确实需要培育自己“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职业行为来推进教育改革。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本该充满歌声与欢笑的校园竟变得如此沉闷,本该充满灵性与个性的孩子们竟变得如此老成与“规范”,本该慈心如水、爱满天下的园丁们竟变得如此“如冰似铁”,本该充满教育理想的校长竟变得如此功利和苛刻……”

我深信,教育仍是这个时代穿越迷雾的灯塔,是温暖人心、帮助孩子们发展的至善力量。

工作35年,我从未后悔我的职业选择,每天行走在校园,总感到十分的快乐。面对着一批批年轻的孩子们的成长,眼前仿佛是一片蓬勃的森林在成长;天天与老师们交流,总感到自己被感染和鼓舞。我相信,校园就是一片教育的沃土,我就是一个快乐的“农夫”。

好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这么痴迷教育?我淡然一笑,因为我喜欢校园的宁静,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清纯与年轻,喜欢和同事们一起研讨课程的快乐和充实。30多年来,我的情感早已融入了教育,生命早已属于这方美丽的校园,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沉浸其中,这不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吗?

我们深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由此,我们总是满怀期盼,总是以热腾腾的情感帮助孩子们发展,以耐心、爱心对待孩子们的成长,也由此,我们建设丰富的课程,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舞台,有更多的体验。只有尊重差异,才有对人的真正尊重;只有尊重人,才有真正的教育。

我们深信,教育是农业。由此,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反对“一刀切”,反对“标准化”,反对“简单化”,我们呼唤教育者的工匠精神。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是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等,“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职业要求。

恒者远行,路要一步步走,一个青年教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长期坚持阅读行走、探索。

我们深信,匠心就是执着、专注。

我一直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是每一个教师成长与进步的三个重要方面,而“读万卷书”则是最基础的方面。读一本好书,不仅是读书,还可以“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位伟人、与一群伟人交流。涤荡胸怀、澄澈心胸、自我持守、呼吸文明之风等大约都可以在静静地读书中达成。

当我们走进学校,成为一名教育专业工作者时,我们首先应该清晰理解教育的若干原点问题: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教师是什么?学生是什么?何谓教育?何谓学习?何谓成长?只有正确地把握了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我们才能实施真正的教育。

在我看来,合格的教师内心必须有对孩子的真爱、对校园的挚爱、对事业的深爱。这种爱没有任何条件,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因为内心有真爱,教师的职业习惯渐渐上升为一种职业信仰:在我们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而每一个生命是如此不同,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重要,每一个生命都渴望得到我们的深爱,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引导和教育,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幸福的公民和杰出的社会栋梁。

我从教35年,重点中学任校长21年,每天工作时间在14小时以上,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寒暑假,每天像上足了发条的时钟一样,一刻也不停地运转。但我内心感到很踏实、充实。每天面对朝气蓬勃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喜悦。因为我深爱每一个孩子,我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

因为我深爱天一中学,每天走进校园,展现在师生面前的,总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和校长。面对纷繁的行政工作,我总是竭尽全力,追求卓越。因为我觉得,教育工作者是最幸运的人:我们在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我们通过教育改变着孩子们的未来!

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教师不缺学历,但有的老师缺教育的智慧;今天的教师不缺专业素养,但有的老师缺文化素养;今天的教师也不缺信息的吸收,但缺宁静的文本阅读……

我一直对天一的老师说,人与人的差异其实形成于他的休闲时间,形成于他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坚韧。只有坚持不懈、恒久的学习与研究者才能成为优秀教师。

从教以来,读书与写作始终伴随着我的工作。每次外出会议,我总是认真地听、认真地记;每一次外出考察,我总是用照相机拍下大量的校园照片,晚上总会在笔记本电脑上记下考察学习的感想。乘车候机,手机成为记事本。作为寄宿制高中的校长,白天忙碌于大量的事务,每天晚上9:30学生宿舍熄灯以后,就是我读书、写作的时间。

近10年中,我出版了《播种者的困惑与期盼》《窗内窗外》《教育,真的不能简单》《家庭教育是什么》四本专著;每年发表几十篇文章,每年应邀外出讲座几十场。

从走上工作岗位至今,从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师到重点中学校长,年复一年,平凡而平淡,但正是在宁静与坚守中我才有了对教育梦想的执着追求,也正是在这种坚韧的追求中收获着师生的成长和自己的进步。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近而立之年的我以鲜明的教学风格荣获无锡市青年教师教学一等奖和江苏省高中地理评优课一等奖。连续十二届高三教学,又以出色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同行的肯定、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我先后担任梅村中学教研组长、校团委书记、教务主任。1994年调至天一中学,在天一的教学历练和岗位锻炼中,成为省特级教师、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全国劳模。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我时时告诫自己,唯有宁静与专注才能做好教育,我不喜欢被别人称作“知名校长”,我更反对雨后春笋般涌现成批“教育家”的简单提法,我觉得校长就应该是一个痴迷校园生活的快乐“农夫”。

伟人毛泽东曾这样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要一辈子做好事就很难了。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繁荣,价值多元,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喧哗时代,一个教师要做到宁心静气很不容易。只有做到心静如水,视学校为自己的家,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视孩子们的进步为最大的幸福,这种教师才可以称为伟大的教师。

可以骄傲的是,在教育系统,有成千上万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教育事业的教师,他们宁心静气,他们一生平淡,他们永远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但他们甘于寂寞、安于平凡,在宁静中有一种激情,在平凡中有一种信念:事业至上,学生至上、学校至上。

我坚信,一个教师真正成长的动力(我把它称之为内驱力)在于对职业的深度理解和对事业的忠诚,对诱惑和利益的从容淡定,对责任的清晰和深度自觉。

“把一壶水烧开”,才能在平凡中凸显伟大。

对于一个有信仰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平凡不能阻挡他内心的幸福,物质与利益不能打破他内心的宁静,教师的幸福在于学生的成长,在于教育的进步。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夫宁静校园
躺在树下的农夫
农夫和蛇
遗失的斧头
喜欢宁静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农夫卖猫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