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答孩子的性问题要讲究方法

2017-09-21庄严

中国生殖健康 2017年10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儿子儿童

文/庄严

每个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儿童具有可塑性,却不一定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不论那个世界多么神秘,但它的基本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研究人员指出,儿童心理发展是以大脑的发展为主的,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教育的效果必须通过儿童的内因才能实现。可见,不去塑造教育他们,无疑失去了教育良机,不讲究教育的科学方法和规律,必定不为儿童所接受而遭受失败。谁都知道,要想教会三四个月的婴儿说话,是不可能的事情。性教育一定要针对儿童大脑功能的成熟程度,根据儿童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遵守以下几条规则:

用父母的爱心倾听童心。父母慈爱的目光落在孩子身上,关心着他们吃好了没有,穿暖了没有,有没有什么头疼脑热肚子痛?其实孩子心情压抑时,更需要父母的体贴爱护。理想的性教育要求父母关注心灵教育,抽出时间去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他们大胆表露好奇心,大胆提问题,同时认真解答孩子的问题。

避免生硬地、说教式地谈性。一位观念很新的母亲,她知道性教育应该从家庭开始,所以尽量学习有关性的基本知识。她四岁的儿子向她提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于是,这位母亲把自己知道的生殖知识,从卵子受精到阵痛和分娩,长篇大论地告诉儿子。儿子听了很迷惑地说:“但是妈妈,隔壁小勇说他是从上海来的。”原来孩子问的是他的老家在哪里?过于紧张的母亲误解了孩子的意思。父母永远不要郑重其事地谈性,而自己首先要放松些,借顺便遇到的机会或是就你们发现的问题自然而简短地回答他们。

告诉孩子能做什么。性教育不是让父母在孩子面前强调不能做什么。比如说:家里什么都可以玩,这个花瓶很贵重,不许动。这种限制的态度反而引发了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偏要动!不过,当你告诉孩子能做的事情时,一定要说出“小孩子不能早恋,那是将来的事”和 “永远不能伤害另一个人”两种不能做的事情。

父母统一施教。有些孩子是最善于利用父母不同意见的“专家”。在性道德、性思想方面,父母经常保持一致是重要的。对孩子来说,父母是爱和被爱最亲近的典范。

性教育不是一生只有一次。就像培养孩子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房间清洁一样,父母不断地提醒他,孩子懂得了父母的重视程度。他们也能从重复的性教育中,把父母正确的性观念复制到自己的头脑中。应该明白,性教育是终身教育,除了生理知识外,它还是爱的教育,成长的教育和人生幸福的教育。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儿子儿童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
打儿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