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古代小说与戏曲人物形象对比研究

2017-09-20张电元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7期

张电元

摘 要:无论是小说还是戏曲,其人物刻画是否鲜明、深刻,直接影响着小说的写作水平和戏曲的创作水平。为了充分了解古代小说与戏曲人物形象的创作与定型,文章主要以古代小说和戏曲人物为核心,分析了两者创作形象刻画存在的不同之处,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代小说;戏曲人物;形象对比

在小说与戏曲赏析过程中,由于其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不同,使得小说与戏曲各有其艺术魅力,经过历史的沉淀,成为当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古代小说与戏曲人物形象的塑造及表現手法进行分析,才能从根本上了解古代小说与戏曲人物的不同,从不同的视角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小说与戏曲的精粹。

一、古代小说与戏曲的概念

(一)古代小说的定义

古代小说概念的内涵:先秦时期指片断的言论;魏晋六朝时期指芜杂的笔记,以魏晋笔记小说为代表;唐代指完整的故事,以唐传奇为代表;宋元时代指以人物为主的故事,以话本为代表。神话是小说的渊源,是小说中某些艺术因素的载体,是小说的萌芽阶段。寓言虚构手法直接影响到了后代小说的虚构因素,推进了小说的发展进程。史传文学在叙事方式、情节安排、刻画人物诸方面都给小说以巨大影响。

(二)戏曲的起源

戏曲艺术的本质因素:戏剧冲突,即故事情节;表演因素,即舞台性,包括演员与观众两个方面;代言体,用第一人称,由演员担任生活中的某一角色。戏曲的两个派系:通俗的民间派系,其特点是浅易通俗,以动作表演为主,轻曲而重戏;高雅的文人派系,特点是典雅华丽,以歌唱、舞蹈为主,重曲而轻戏。2古代小说与戏曲人物形象的不同

第一,塑造手法不同。小说用语言文字通过第三人称叙事来刻画人物,戏曲凭借剧本和戏曲舞台,靠演员通过唱、说、念、打、做的表演,来塑造形象。第二,审美效果不同。小说人物比较丰富,具有复杂性、含蓄性,而且赋予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戏曲人物具有立体感和直观性,一般不需要想象和联想。第三,戏曲语言的独特性:音乐性是戏曲语言的固有品性,是与戏曲艺术与生俱来的一种特征;语言的动作性则是古代戏曲语言的又一特点;戏曲的曲词比较雅致。

二、古代小说、戏曲的审美特征的异同

(一)古代小说、戏曲共有的审美特征

第一,综合性,戏曲是以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合成的综合艺术;口耳小说则由说、唱、表演等诸因素组合,文本小说除情节叙述之外,又包括诗、词、曲等诸多元素。第二,教化性与愉悦性,都继承中国古代文学“寓教于乐”的传统。都通过艺术形象令人愉悦,给人以快感,进而教化读者、观众,这就是寓教于乐。第三,通俗性与典型性,接受主体主要是无文化群体,集中反映了市民阶层希望在文艺领域得到表现的要求。即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相对完整的艺术片断,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能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

(二)古代戏曲独有的审美特征

第一,直观性,就是通过演员在观众面前当场表演具有完整情节和矛盾冲突的事件,塑造人物形象。戏曲因此较少含蓄蕴藉,审美主体的参与空间不大。第二、节奏性,戏曲表演中,由剧情发展、人物唱词、情绪、行为的变化运动过程中轻重缓急、松紧起伏等交替更迭和对比关系所构成的形式因素,就是戏曲节奏。第三、抒情性,曲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而诗歌有侧重抒情的传统,这就决定戏曲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三、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比较

其一,戏曲作品的容量比小说要小得多,特别是通过舞台搬演的戏曲人物形象,难以展示其发展变化历程。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选吴优数十人搬演洪升的传奇《长生殿》,“集江南北名士为高会,独让思居上座,置《长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公与思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始阕。”全本《长生殿》五十出,要演三天三夜,演出成本很高,等闲之家难以演出。许多古代戏曲难以搬上文艺舞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其二,戏曲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手法的局限。小说是时间艺术;戏曲是时间与空间,视与听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戏曲比小说更直观、形象、生动,动作性强,讲究戏曲冲突,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抒发,空间特征明显,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更具有审美价值。戏曲主要靠视听媒介来沟通演员和观众,以时间为线索来展示故事,不宜于叙述在空间中并列的人物和事件,不能“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其三,戏曲长期以来以曲为本,本质上属于诗文化,不少戏曲洋溢着诗情画意,以抒情见长,靠抒情和演技吸引观众,而由于相对忽视了戏曲的宾白,故以叙事为短。一定程度影响了人物形象。大多数观众以欣赏情节为主的传统民族审美心理得不到满足,因此也失去了部分观众。其四,戏曲的虚拟性、程式化审美特征,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物刻画的某些局限。在要求文艺作品高度写实的当代,部分观众感到戏曲人物与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显得比较做作,产生一种审美缺憾,于是对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少。其五,戏曲人物因为角色安排的缘故,有类型化的倾向,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倦。演员登台,生旦净丑,是好人还是坏蛋,一目了然,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观众则索然无味。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无文化群体的观众人数急剧减少,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传播信息的媒体日益增多,古代小说与戏曲的传承受到严重的影响。对此,相关部门应将将保护各种古代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参考文献:

[1]沈新林.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人物形象之比较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02:26-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