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学类节目探究“大语文教育”的发展

2017-09-20张宁宁庞婉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7期

张宁宁+庞婉

摘 要:目前,我国文学类节目层出不穷,例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这些节目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力,而在这些节目引发热议的背后,一方面折射出了国人对语文文化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民教育上存在着“语文荒”现象。语文是人类相互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它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本文试通过当下比较热门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状况来探索大语文教育发展的前景与提升方向,以便提高国民的语文素养,能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学类节目;大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改革

一、“大语文教育”以新的形式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张孝纯先生用十年时间主持了“大语文教育”实验,精心设计了“一体两翼”语文教学整体结构模式,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成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和《朗读者》等文学类节目重新使语文文化走入大众的视野,语文教育也开始备受关注。这些节目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力,并且不断在网上引发热议,抢占各大门户网站話题热门榜,就在于它们在这个“语文荒”的时代抓住了人们迫切地想要学习语文知识、促进自身发展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些电视文化类节目重新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在了语文教育上。

二、语言文化类节目的创新

以《朗读者》为典范的文学类节目,将传统佳作中经典名篇和名段警句以大众自主选择书籍、分享朗诵的形式面对观众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着重对文学作品的内容、传递的精神宗旨加以探索和造诣,佳品名篇与分享者的人生经历、个人感悟相互结合,使广大观众在感受经典的基础之上,融入更多的情感体验,使之具有丰富的感染性和更优的传播效果,使节目呈现出一个充满民间风情的、鲜活的话语空间,受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广泛宣传的影响,使经典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促使节目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近乎互动式的文学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则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学大众化”的命题,李宜幸、武亦姝、吴空等“文化才女”的相继走红,呼应了中国文学大众化的渴求,也为“大语文教育”提出新的历史要求,国民文化素养教育理应更大程度地走向大众、走向平民、走向个人生活。

三、发展“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而目前中国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居于主导地位,实际教学内容也未与生活取得多大的联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对问题进行思考,所以学生对待事物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这样的教育现状使我国教育界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思考,转变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刻不容缓。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越来越普及,信息传播手段也愈加丰富,这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毋庸置疑,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媒体时代。影视传播无疑是当今的各种传播媒介中最为强势的传播方式,它的受众广泛,很多人都可以通过收看内容贴近生活的文化类节目,受到知识的熏陶,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增强自身修养。把网络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可以为中国大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所以,教学老师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学习,拓展学习途径,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把课内外相统一,应当掌握新时代“大语文教育”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去。

四、发展“大语文教育”的意义

“大语文教育”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它对人的教育起着积极作用。它可以让教师知道如何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怎样改进教学方式,怎么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复杂关系。不仅如此,它更能让学生知道如何接受教育,如何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外国研究者有关发展语文教育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比如日本的“国语教学”观念,日本的语文教育家认为语文学习包括以下五种内容:语言活动、语言生活、语言体系、语言文化、语言环境。我们应该依据国情,因地制宜地对语文教育进行改革。现下,中国对于把语文教育与生活经历结合起来的研究比较少,大多注重形式,忽视了互联网时代下新型节目对于大众学习语文知识的影响力。

我们要明白“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大语文教育”是不仅注重现实, 也是面向未来而实施的具有战略发展意义的教育,所以必须把“大语文教育”置于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中去。“一切生活皆语文”,我们应努力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坚定不移地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将语文教育从狭小的课堂引向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人具有自觉接受语文教育的内驱力和原动力,不断使自身的语文能力的发展适从时代的发展变化。

五、结语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学类节目的的热播,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在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我们应加深对“大语文教育”的研究,通过探寻“大语文教育”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和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来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把课堂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提升人的精神价值,找到能够有效实施“大语文教育”的最佳方法。从中发掘出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最佳道路,赋予其时代意义,指导现实社会发展,促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