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优等生心理问题分析与纠正策略

2017-09-20杨忠娟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优等生心理问题中学

杨忠娟

摘 要:在学校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更多地去关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殊不知,我们眼中的“优等生”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隐患。本文对中学优等生中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学;优等生;心理问题;策略

一般来说,中学优等生学习刻苦勤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优异的学业成绩。他们在学校被老师宠爱,在家里被家长呵护着,正因如此,教育者往往不能及时地针对他们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施加有效的教育与疏导,致使中学优等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中学优等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第一,优等生自信心过强、目中无人,看不起其他同学,即使对老师也会表现得傲慢无礼,认为自己的成绩都是自己的功劳。这种盲目自傲、自负的表现是自傲心理在作祟,使自己凌驾于班级之上,与同学和老师格格不入。第二,优等生容不下别人的优点,没有友好的竞争意识。他们的嫉妒心理很强,以致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自己,却不能正确对待,从而与竞争对手产生矛盾甚至是冲突。第三,优等生很少经历挫折和失败,偶尔失利可能会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失去兴趣,自信心一落千丈。这样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从而不善待他人,引发其他不良行为表现。第四,优等生受到过多的偏爱,好表现,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更多的羡慕和夸奖。因而偶尔会夸大其词,华而不实,看不到甚至掩盖自已的缺点。这是学生虚荣心的表现,从而导致固执已见,不肯接受改正。第五,闭锁心理。有些优等生甚至认为除了学习以外的一切事情似乎都是浪费时间,他们厌恶集体生活的“嘈杂”,喜欢独自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埋头苦学,对于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再加上他们的性格一般都比较内向且与人交往时容易抬高自己压低别人,因而难以与人相处,易产生闭锁心理。

二、中学优等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挫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强弱受遗传及生理条件影响,但主要受个人过去挫折的经验及个人对挫折的主观判断的影响。有两种人的挫折耐受力较强:一种是在生活道路上遇到种种挫折,在同逆境搏斗中提高了自己应付逆境、战胜困难、摆脱挫折情境能力的人;另一种是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而且受到一定的社会训练,学会了处理挫折技巧的人。

中学优等生在学习方面一直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因此他们难以承受挫折,往往表现得十分脆弱。为了防止他们在突如其来的巨大挫折面前惊慌失措、一蹶不振,教师应提前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优等生心理免疫能力比较实用的方法有:回避法、自我安慰法、幽默法、补偿法、升华法、宣泄法等。

(二)生命教育。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缺少了心理健康“生命教育”这一环——人“即使输掉一切,但也决不能输掉对生命的信念”。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成绩至上”往往成了信条与原则,因此,中学优等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必定会受到忽视,甚至被压抑。他们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在家里都缺少相应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更谈不上自由发展的空间。在一些學校,优等生知识的增长更是以情感麻木和责任感丧失为代价的,最终导致了他们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怀疑、虚幻与破灭,从而导致中学优等生自杀或杀人案件的发生。因此,为使优等生能够健康成长,在中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很有必要。

(三)人际关系指导。人际关系问题是中学优等生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普遍的一个问题。有很多优等生,很难与同学搞好关系。作为教师,在发现某些优等生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找出原因,然后再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师应帮助他们学会平等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引导他们找出同学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在情感上与其他同学亲近。但这种引导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应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机会,使他们能深入到同学当中,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体会友谊的美好。

(四)考试心理指导。中学优等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检验学习效果必不可少的手段是考试。考试的好坏必然由分数来体现。分数的高低可以说直接决定着中学优等生能否升学以及录取学校档次的高低(即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也可以说学生的考试成绩维系着每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要使他们在中考或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使他们顺利成才,对其进行考试心理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前面的考试焦虑测验结果表明,中学优等生中考试焦虑这一心理问题比较普遍,因此,做好考试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重点帮助他们克服考试焦虑过度,预防考试焦虑症发生。

(五)性心理健康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保持和增进性健康的教育,性心理卫生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性健康,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完整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性知识教育与性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性生物学知识与性心理学以及性社会学知识结合起来,把性心理卫生知识与性生理卫生知识结合起来,把性心理健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优等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结语

心理问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尤其是中学优等生有一层成绩优秀的面纱,更不易被察觉。因此,教师不应过分地关注分数,应更多地关注优等生心理问题,以促进优等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云霞.中学优等生心理问题的防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236-236.

[2]孙秋娴.中学“优等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9):13-13.

[3]王琴.优秀学生的心理困惑及矫正策略[J].读写算:教研版,2015(4).

[4]岳诚.农村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正策略[J].教师,2016(15):22-22.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等生心理问题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培养语文优等生的策略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不敢做选择题的“优等生”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