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梦有趣有野心

2017-09-20三秋树

莫愁·智慧女性 2017年9期
关键词:麦肯锡盖茨

三秋树

永远不要吝啬表扬, 把自己放在的驾驶员的位置上

28岁那年,李一诺从小累积起来的自信纷纷倒塌了。她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完分子生物学博士,拿到了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洛杉矶办公室的录取通知书。她是那年公司唯一一个入职的“外国人”。同期入职的大多数人都是MBA毕业生,骨子里散发着精英范儿。而她毫无商科背景,千军万马地杀进来。

在这之前,李一诺有完美的履历:出身书香门第,清华生物学学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生物学博士,不仅是学霸,也是校学生会的风云人物,同时拥有出色的文笔。

然而,在麦肯锡,一切重新开始。李一诺害怕被注视,开会时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发言时能不说就不说,能说也尽量少说。彼时,她最期待也最害怕的,就是每周一跟项目经理做反馈,如履薄冰的压力下,让她既怕被炒掉,又希望被炒掉。她喜欢这份工作,但也渴望结束这种没有位置感的煎熬。这种战战兢兢持续了七八个月。

直到入职第一年的下半年,当时她负责一个极有挑战的数据模型,会上讲完这个模型后,她紧张得去卫生间。当时麦肯锡的一位全球副董事——学数学出身、在日本待了多年的德国人追了出来,认真地跟她说:“一诺,你做得很棒。”

来自他人的认可,是李一诺建立自信的开始,也成了她在麦肯锡的重要转折点。多年后,她将这一点纳入了她的管理信条:不要吝啬对别人的赞扬。

一次讨论某个问题时,李一诺一直在说各种问题,一个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项目经理当着众人,将白板笔递给她说:“一诺,写下你的解决方案。”

在另一场角色扮演的工作坊中,一名同事扮演销售主管,抱怨不停。跟他搭档的另一名同事,将一张黑椅子放在他身后,摁他坐下,推他到房间中央:“现在你在驾驶座,你来驱动。”

這两个场景从此刻进了李一诺的脑海,她很快悟到女性在职场中的短板:问题出现,首先想到发泄情绪,而男同事则考虑解决它,立刻、马上。

一次开会,领导让大家发表意见。争先发言的都是男性,哪怕考虑不成熟,建议题不对文,可他们就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很多女同事作谦虚状,或者说畏缩,总想先听别人怎么说。如此,要么她们根本没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要么她们想说的,已被前面的人说完了。

渐渐地,李一诺注意到在很多公司,越是高层,女性越少。从前对性别无感的她,决定打破性别带给她的局限。于是,她开始争取做第一个发言的人,项目出现问题,她立即思考解决办法,时刻把自己放在驾驶员的位置上。

不要一股清流,只要野心勃勃

一次,李一诺的职场教练问她:“你是不是潜意识里觉得自己非常特别?”她回答: “我一直觉得我挺特别的,但我只有学习成绩好。”教练告诉她,这种强自我一方面能带来信心,另一方面也会害人,因为这会让你觉得,如果做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特别。教练叮嘱她:“是时候忘掉自我了,摆脱对野心的文化羞耻感。”

而真正践行教练的指导是在李一诺竞选麦肯锡全球合伙人时。当时,已做到麦肯锡全球副董事的李一诺遇上了一个她特别讨厌的上级,那人“傲慢、肚里无货,做一说十,还时常不兑现承诺”,对她发号施令。李一诺不止一次因为他而动了辞职的想法。以她的资历,找一份好工作丝毫不成问题,她不想再跟这样的人浪费时间与生命了。这时,她的直接领导对她说:“你就是个‘sour-loser(酸溜溜的失败者),你要真有本事就自己变成合伙人,比他高。”另一名同事也跟她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或选择就是对的?你要想让你认为对的东西被执行,那你就要当领导。”这些话终于让李一诺的“野心”长大了。

一瞬间,李一诺有了“赢”的想法。之前,她只想被认可,觉得想赢的那颗心是不本分的,觉得不费尽心机升职才是一股清流。突然从一股清流变成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她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适应。

麦肯锡有一个全球合伙人的评价机制,公司会委派一位与申请人无任何接触的第三方出具调查报告,第三方会听取与申请人过去三年间所有合作过的同事的反馈,最后形成综合意见。这就意味着,申请人若想获得所有合作过的人的支持,就得和之前的每个合作者深聊,以寻求支持。

李一诺有点心虚,但与同事们聊完,她发现,这是建立自信的第二个层面的过程——自信的第一个层面是你需要别人的认可;第二个层面是你要放弃对别人认可的依赖。这个过程像重生。

2011年,怀着第二个孩子的李一诺成为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她将这个过程称为“不要脸”。她说:“不要脸是一种境界,不再在意自己,在意的是事情能不能成,只要事情值得做,自己的姿势不好看没关系。一旦突破了这个阶段,你的女性光环就显现出来了。”

在麦肯锡,李一诺从一个如履薄冰的小女生成长为领导者,她迷恋这份工作,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也发掘了自己的魅力。然而,更大的吸引力开始向她靠近,2016年,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的工作机会找上了她。

不做优雅的天鹅,按本心享受生活

经过与比尔·盖茨两个小时的“面试”,李一诺被盖茨的话打动了。他说:“自从开始关注生意以外的事情之后,发现在解决全球维度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存在的空白是巨大的。”盖茨基金会工作的核心,也是解决问题,而且是更大更复杂的、着眼全球的问题;支持中国加快实现自身一些重大健康和发展领域的目标和进程,如公共卫生领域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控、控烟等,以及支持中国成为推动全球健康和发展的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她当即做出选择,并于2016年,拖家带口从美国回到了北京。

为了解决自家三个孩子上学的难题——公立学校大多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而国际学校又把孩子培养成了外国人,李一诺决定自办学校。经过170天的筹办,借寄在北京八十中内的一土学校诞生了。她想在一土实现她对教育的理解: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是对自我的认知,希望教育培养的是内心充盈的孩子。

一边是推进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盖茨基金会,一边是用教育创新来带动社会创新的一土学校,李一诺越来越体会到自我的渺小:“我们去做一件事情因为它是一件正确的事,那你就是实现这件事的工具。”

李一诺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平衡。她的回答是生活没有平衡,不要幻想自己是优雅的天鹅,不论什么风浪都可以平衡。如果能也是装给别人看的。生活更像是酒驾,在保证不撞车不翻车的前提下,朝着目的地蜿蜒前进,保证“不倒” 的同时,去享受这个过程。

李一诺认为,不要割裂工作和生活,它们都是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成长的一部分,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另外就是正面地看待这些所谓的负担,正是因为这些,生活才有趣、多彩,我们才成为更好的自己。

李一诺尽量保证每晚六点到九点的时间属于她和孩子,如果不能保证也必须跟他们每人通话或视频十分钟,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她也有严格的自我时间,每晚九点练琴,十点画油画,就这样,37岁的她学会了油画和钢琴。而且她一直保持着46.9公斤的体重和如假包换的马甲线。

同时,李一诺和丈夫还经营着一个有二十多万粉丝的公众号,在那里,她的文字深刻而俏皮,用粉丝的话说:她,有梦、有趣,而野心也在。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麦肯锡盖茨
比尔·盖茨的育儿方针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风格
成功和爱情像泡沫,刚刚触碰到就破了
盖茨输棋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了不起的盖茨比
另一种勇敢
以开放的胸怀面对一切
麦肯锡兵败实达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