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

2017-09-20本刊编辑部

辽宁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辽宁专家人才

◎本刊编辑部

辽宁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

◎本刊编辑部

一、辽宁的人才工作现状

辽宁省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以李希同志为班长的省委一班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环境,激发人才活力,让辽宁成为人才实现价值、发挥作用的沃土,让人才成为推动辽宁振兴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做好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强化督促检查,把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聚焦人才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制定出台辽宁省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形成“1+15”人才发展政策体系,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在推动简政放权、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三)加大引才育才工作力度

坚持外引内育“两条腿”走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百千层次5409人。全省已建设众创空间105家,集聚科技创业人才及团队合计5100余个。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和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计划累计培养储备青年人才5000余人。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吸引人才的磁石效应进一步放大,刚刚闭幕的第18届海创周,有近5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携带244项高科技项目参加现场对接。目前,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2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4%,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人才为48万人。全省在职技术工人总量48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1%,其中有高技能的人才为100.7万人。从高层次人才看,工作关系在辽宁的“两院”院士5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41人、“万人计划”专家7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1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6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级人选7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10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148人,位居全国前列。

(四)服务振兴发展大局

组织开展院士专家智力支持行动,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有效发挥柔性引才作用,为推动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同志对辽宁省院士专家智力支持行动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目前,全省在企事业单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96家,柔性引进院士专家520余人次,承担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研项目380余个。全省已建设15个省级以上高新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00余家,吸纳大专以上科技人才31万人。全省已组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053个,产业技术创新平台12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6个。2016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340.7亿元,是“十一五”末期的2.6倍。全省已组建35个校企联盟,吸纳490余所(次)高中等学校、2200多家(次)企业加入联盟。今年前5个月,全省普通高校共转化科技成果890项,其中省内转化541项,省内转化率达到60.8%。全省共有农村实用人才45.19万人,带领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8万余个,比2012年增加近2.6倍。2016年,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144.6亿元,增长8.7%。

(五)营造人才发展良好氛围

注重对专家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定期组织“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省级优秀专家健康体检,建立院士专家体检数据库。启动实施“三个一百”奖励计划,评选表彰“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辽宁省优秀企业家”“辽宁工匠”各100名,让人才充分体会到实现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受到尊重的光荣感。广泛宣传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政策、优秀专家典型事迹、人才工作新鲜经验,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二、辽宁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

实现辽宁振兴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为向全社会传递出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和求贤若渴、广纳天下人才的信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经省委同意,从现在开始到八月底,集中开展“辽宁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唱响人才支撑振兴发展主旋律”为主题,加强宣传策划,创新宣传载体,突出宣传重点,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使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全社会重视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为辽宁扎实推进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宣传重点

1.人才政策。重点宣传201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人才事业发展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加强政策解读,让广大人才和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用。如在加强党管人才方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党委(党组)人才工作责任制的意见》,提出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以项目落实推动人才工作落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党委(党组)成员要带头联系服务专家,对重点专家重点联系、精准施策;在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方面,出台《关于贯彻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鼓励科研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获得收入,允许科研人员适度兼职兼薪,在企业兼职的工作业绩可作为原单位参加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考核等重要依据。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的通知》,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依法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及为成果在本省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时,奖励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70%。这个比例比国家规定提高了20%,将有利于增加广大科技人员的获得感和知识价值认同;在人才评价激励方面,出台《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优异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暂行办法》,对在工程、农业专业技术领域转化科技成果成绩优异人员中,开展正高级和副高级两个级别职称评定工作,评定主要看贡献、看能力,突出市场和企业评价,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横向课题资金、科技成果市场效益等来自市场的评价结果,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外语、计算机不作要求。出台《关于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全省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每年在工匠技师中选拔100名“辽宁工匠”,给予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并享受省级优秀专家待遇,经过评审可直接获得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出台《辽宁省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实施方案》,打造“人才特区”,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政策,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出台《关于推进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度。到2020年,停招或撤销本科39种专业的79个专业点,高职专科20种专业的84个专业点;增设智能制造技术与工程、机器人工程等18种本科专业,以及生态农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19种高职专科专业。

2.人才典型。重点宣传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两院院士、优秀专家、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辽宁工匠、农村实用人才等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各大媒体不仅要宣传“高精尖”人才,也要宣传“大工匠”“土专家”“田秀才”。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柴天佑,多年来,他凭借着一颗作为科研工作者对国家发展的责任心,率领他的团队在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性的成果,使中国的工业自动控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吕光泉,在美国硅谷生活了20多年,后来回国加入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新一代薄膜设备系列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产品指标等同或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成本却比进口设备低了30%。“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获得者刘瑀,是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项目专家,通过大连“海创工程”,在大连高新区注册成立了大连环信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全天候、实时对海上溢油进行监测跟踪系统,填补了我国海事行业溢油监视系统的空白。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刚,身为铣工的他,用双手和双眼超越了电脑加工的精度极限,达到0.005毫米,比一般数控机床(0.008-0.010毫米)精度还要高,堪称奇迹。三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的于会怀,2012年建成水稻工厂化育苗基地和稻米加工厂,当年总产量达到4500多万斤,使农民增收1080万元。于会怀农场合作社已累计向国家和社会提供优质商品水稻近4亿斤,为稳定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3.经验做法。聚集基层创新、聚集工作成效,认真总结宣传全省各市推进人才事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和取得成效。如沈阳市从去年开始,首次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资助项目,向新松机器人公司曲道奎团队、拓荆科技公司姜谦团队等21个开展创新创业的团队给予经费支持,为团队顺利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大连市用优惠政策推动形成凝聚人才的“强磁场”,柔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100余人次。安排965套房源作为人才公寓,可拎包即住;抚顺市大力实施“大石化产业市校企人才战略合作”,建立“人才—项目—产业”联动开发机制,开展了“教授博士服务抚顺”行动,先后选派136名教授博士到生产一线开展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110项;丹东市组建了“鸭绿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目前已成功引进会员82人,其中“两院”院士49人、高层次专家33人,让院士专家走进丹东、了解丹东、服务丹东;盘锦市坚持以情引人、以情留人,瞄准“人才”抓“项目”。为了将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宋阳及其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团队请到园区发展,与出价2000万元的东莞市展开争夺战,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王学林直接从北京赶到阜新宋阳父母家,大小道理一起讲,劝通了其父母。王学林同志又返回北京,千方百计获取了他的导师及宋阳团队的同意。落户园区后,用心用情为其团队提供了全方位“保姆式”服务,7月底该公司将投产运行。

(三)宣传形式

要采取多种形式,创新宣传载体,做到“规定动作”落到位,“自选动作”有创新,做好结合文章、唱好合唱曲。

1.开设人才工作宣传专栏。在辽宁日报(辽沈晚报)、辽宁广播电视台、东北新闻网、中华先锋网等媒体开设“振兴发展靠人才”专栏,运用消息、通讯、综述、解读、评论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人才政策、人才典型和各地经验做法。

2.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两微一端”、知名商业网站等新媒体,集纳、链接、推送辽宁人才工作宣传报道,积极开展网上宣传,主动引导网上舆论。

3.创新宣传形式。邀请中央媒体和省内媒体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采访,运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老百姓熟悉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辽宁人才故事。

4.上下联动开展宣传。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指导各市与省里同步开展人才工作宣传,同频共振。同时,指导各地积极推荐宣传线索,配合中央媒体和省内媒体做好采访报道工作。□

猜你喜欢

辽宁专家人才
人才云
辽宁之光
致谢审稿专家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