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振兴,问计于民”
——基于辽宁省问卷调查的报告

2017-09-20何敏贾菊敏

辽宁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营商东北民众

◎何敏 贾菊敏

“东北振兴,问计于民”
——基于辽宁省问卷调查的报告

◎何敏 贾菊敏

2017年2月,为响应国家“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号召,了解辽宁省民众对“东北振兴”的看法,沈阳建筑大学商学院课题组对省内14个城市民众进行了实地、媒体和在线三结合的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基本把握了辽宁省整体及分城市民众对“东北振兴”的看法,找出了影响“东北振兴”的主要因素,知晓了民众对“东北振兴”未来发展方向和措施的心声,并从民众角度提出了“东北振兴”的建议。

辽宁省东北振兴民众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20个相关问题,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对东北振兴的看法与评价、振兴东北经济的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内容。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072份,分布在以沈阳市为主的辽宁省14个城市及省外地区。经统计检验,问卷量表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99)和效度(KMO值为0.919)均良好,能够较好的满足分析需要。现对调查数据从辽宁省整体和分城市的角度分述主要分析结果,并依此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一、民众对东北振兴目前情况的看法与评价

1.民众对2003年以来国家振兴东北的相关政策了解程度选“一般”的最多,且选择“不了解及以下”的占比远高于“了解及以上”的占比。对于2003年以来国家振兴东北的相关政策,民众中一般了解(44.65%)的占比最大,但不了解(27.05%)及很不了解(7.84%)的合计占比(34.89%)高于了解(17.91%)及很了解(2.52%)的合计占比(20.43%)近15个百分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说明政府对振兴东北相关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东北民众对振兴东北的相关政策的关注程度不够。

2.近半数民众对东北经济发展状况的满意度是“一般”,且“不满意及以下”的占比远高于“满意及以上”的占比。对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状况的满意度,民众认为一般(49.25%)的占近半数,很不满意(9.33%)及不满意(23.79%)的合计占比(33.12%)高于满意(14.09%)及很满意(3.54%)的合计占比(17.63%)逾15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当前东北振兴发展状况整体满意度不高。

3.东北振兴为民众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排前两位的是“个人发展机遇增多”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于东北振兴为人民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民众给出的各项排序依次为个人发展机遇增多(26.96%)、生活质量有所提高(23.32%)、城市面貌有所改善(17.54%)和工作环境改善(14.37%)。此外,认为没有什么影响(16.98%)的也有些比例,而选择其他(0.84%)的占比很少。由此可看出,东北振兴政策实施以来,为民众生活带来了较多积极影响。

4.民众对东北经济出现下滑的最突出问题的首选是“产业结构单一”。对东北经济出现整体下滑存在的最突出问题,选择产业结构单一(25.30%)的占比最多,其他依次为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20.64%)、资源、资金的约束(20.08%)、产能过剩(18.68%)和人口流失(12.71%),只有少量的民众选择其他(2.61%),这部分民众填答的内容主要是:国家政策扶持少、政府人员腐败、政策不能有效传达、创业困难等问题。

5.近三成民众认为“国家扶持政策”是影响东北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民众对影响东北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认为是国家扶持政策(27%)的占比最多,其他依次为市场开放程度(19%)、营商环境改善(17%)、金融支持力度(16%)、生产技术水平(15%),只有少数民众认为是劳动力成本(6%)。由此可看出,除国家扶持政策外,市场开放程度、营商环境改善和金融支持力度等应是东北民营经济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因素。

6.民众认为“创新能力、体制机制、营商环境”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排前三位的最重要因素。对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素的民众打分数据计算均值,经排序后得出:排前三位的依次为创新能力(4.15)、体制机制(4.14)和营商环境(4.11),这些可认为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排中间的依次为人才结构(4.10)、金融环境(4.04)和产业结构(4.00),可认为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相对重要因素;排后四位的相对不太重要的因素依次为人文环境(3.84)、基础设施(3.70)、资源储备(3.65)和地理位置(3.40)。从标准差上看,金融环境、营商环境和体制机制三因素的数值稍小,即其离散程度较小,反映了民众的认同感较集中。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可将制约东北经济发展因素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因子,它们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385%。对这两个因子进行重要性程度排序:软环境因子依次为营商环境、金融环境、体制机制、人文环境、创新能力、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硬环境因子依次为资源储备、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

从以上两种方法得出结果的比较看,虽排序有些许差异,但对重要制约因素的选择基本相同。

二、民众对东北振兴未来情况的展望

1.逾八成民众对未来东北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民众对未来东北经济发展,有信心(81.72%)的占大多数,而没有信心(12.31%)和选择无所谓(5.97%)的占比较少。由此可看出,辽宁民众的绝大多数对未来东北经济振兴持乐观态度。

2.民众对东北经济振兴突破口的首选为“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对于东北经济振兴的突破口,民众中选行政体制改革(23.04%)的最多,其他依次为产业转型升级(19.59%)、国有企业改革(17.44%)、改善营商环境(14.65%)和培育新兴产业(13.25%),选择改善需求结构(6.90%)和加强对外开放(5.13%)的占比较少。由此可看出,东北经济振兴应首推行政体制改革,以此为东北经济振兴提供政治保障。此外,实现东北振兴的其他措施也不应忽视。

3.民众对东北经济振兴产业的首选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实现东北经济振兴应该着重发展哪些产业,民众中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8.21%)的占比最多,选择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工业(15.58%)、生活性服务业(15.39%)和旅游业(15.04%)的占比相当,其他依次为农业(14.13%)、生产性服务业(12.22%)和轻工业(9.44%)。由此可看出,辽宁民众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抱有很大的期望,对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工业、生活服务业和旅游业等产业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4.近四成民众认为东北经济振兴中改善需求结构的首选措施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对于如何改善东北经济振兴中的需求结构,38.25%的民众认为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选择政府合理引导消费(22.76%)和改善消费观念(22.29%)的占比相当,还有16.70%的民众认为可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由此可看出,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成为从供给侧角度振兴东北经济中改善需求结构的首选。

5.逾三成民众认为“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对于最能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民众首选为提高政府服务效率(32.74%),其他依次为建立健全信用体系(25.47%)、改善市场环境(24.25%)和打造国际化营商示范区(17.54%)。由此可知,最能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依然和政府有关,应通过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政府支持。

6.对激发东北市场活力的措施由强到弱排序结果的首选是“建设法治政府”。基于赋值权重法对激发东北市场活力措施的排序结果依次为:建设法治政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创新驱动、优化投资环境和政府简政放权。因此,东北振兴要激发东北市场活力,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行政法治环境,应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支持引导企业创新,并相应启动其他各项改革。

7.对于东北振兴过程中如何提高整体创新能力,民众首选“支持引导创新企业发展”(61.29%),其他依次为加强教育投入(58.21%)、转变观念理念(50.56%)、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48.97%)、扩大开放合作(44.96%)和加强创新载体及平台建设(44.59%)。由此可看出,东北振兴中提升整体创新能力,需要以支持引导创新企业发展为主的多种措施的并行发力。

8.对未来东北振兴所采取措施按重要程度排前三位的依次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法制建设和加大教育投入”。对未来东北振兴所采取措施按重要性程度评分计算均值排序得出,排前三位相对重要的依次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法制建设和加大教育投入;排在中间相对比较重要的依次为推进政府廉政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排在后边的依次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由此可看出,排在前面的应是辽宁民众认为振兴中迫在眉睫的并应着力加强的措施。

三、城市间民众的看法及其比较

民众的基本信息对回答的各问题是否具有相关性是分析的重要内容,但限于篇幅,本部分主要从常驻地(城市)角度对来自民众的回答作出分析。

表1 各城市民众对东北经济发展状况满意程度比较表

1.各城市民众对东北经济发展状况的满意程度存在差异。从表1可看出,各城市民众对东北经济发展状况的满意程度有所不同。省外地区民众对东北经济发展状况相对最不满意,这对东北振兴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等极其不利,应予以重视。沈阳市民众的满意度也比较低,这也与其作为省会城市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表2 各城市民众对经济出现整体下滑的最突出(首选)问题比较表

2.各城市民众对经济出现整体下滑的最突出问题的回答存在差异。辽宁省民众普遍认为辽宁经济出现了整体下滑,但不同地区对其最突出问题的回答有所不同。由表2可看出,各城市对经济出现整体下滑的最突出问题各有侧重,但省外地区民众选择“产能过剩”“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和“产业结构单一”的占比相同。各城市都没有将“人口流失”作为经济整体下滑的最突出问题。因此,各城市应针对首选问题对症下药,同时也要注意解决好相对次选的其他问题。

表3 各城市民众对制约东北经济发展选择的排前三位的影响因素表

3.各城市民众对制约东北经济发展因素的选择存在差异。由表3可看出,各城市民众对制约东北经济发展因素的选择顺序存在差异,但创新能力、营商环境、体制机制、人才结构和金融环境因素却成为制约东北经济发展因素前三位中的高频词,对此各城市均应予以关注。

表4 各城市民众对改善营商环境措施选择的首选措施表

4.各城市民众对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选择存在差异。从表4可看出,各城市民众对改善营商环境的首选措施不同,但各城市也对其他选项有相近或稍低的比例,也都需要各城市加以充分考虑。

5.各城市民众对未来东北振兴应采取措施选择的排序存在差异。从表5可看出,各城市民众对所在城市在东北振兴中应采取的措施各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各城市应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考虑民众的看法,对可采取的措施有所侧重。

表5 各城市民众对未来东北振兴应采取措施选择的排序表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辽宁省民众对东北振兴看法的分析,初步了解了省内及各城市民众对东北振兴的态度情况及评价,把握了民众对未来东北振兴的看法,并对城市间民众的意见做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着“问计于民”的宗旨,从民众的角度对辽宁省未来振兴和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深化政府改革,有效发挥政府在东北振兴中的引领和服务作用。政府在推动东北经济振兴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决策关乎东北振兴的命运,政府同时也是东北振兴相关政策具体落实的有效保障。因此,应充分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使其体制由臃肿横向转化为纵向深化。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效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简化政府审批办事事项及流程,消除部门推诿现象,提高政府服务的办事效率。推行“互联网+政务”,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不断简政放权,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加强各方对政府的监督,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强化督查问责执纪力度,使政府权力公开化、透明化。政府还应联合主流媒体做好东北振兴的宣传引领工作,提高全民参与意识,使东北民众充分利用其智慧为东北振兴献计献策。

2.优化创新环境,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而当前东北地区行业发展原地踏步,经济发展出现困境,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新。为此,优化东北地区的创新环境,提高民众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迫在眉睫。政府应积极制定创新政策,培育全民参与创新的氛围。应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扩大开放合作,增多企业、民众的学习交流机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增强创新技术的保护意识。通过开展中小学、高校和社会等各种创新比赛,提升民众的创新能力。企业应建设创新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内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为自主创新型产品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助推民营经济腾飞。针对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如何推动国有经济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是东北振兴的着力点。因此,应推动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开展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支持部分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引导国有企业加大与地方的合作力度;加大资本投入,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国有企业优化升级。加大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在东北地区的投资力度,抓紧设立东北振兴产业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应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人员管理的市场化机制;同时,东北振兴也给民营经济腾飞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民营企业应抓住时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做强做大科技型民营企业,积极承担起振兴东北的社会责任;加快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明确民营经济的定位,培养和构建民营企业家队伍,大力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发展民营企业产业集群,鼓励民营企业制定跨区、跨国经营的长远战略发展规划;加强民营经济的诚信体系及信息系统建设。

4.抓好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东北地区目前一直面临着产业结构固化、落后的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产业竞争力下降,老工业基地优势弱化。因此,加快调整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促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核心任务。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市场需求因业、因企施策。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旅游等产业。通过加快构建,使东北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装备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5.抓好东北软环境建设,打造振兴所需的营商环境。软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东北振兴尤其需要打造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可为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政治保证。形成平等的政策和人文氛围是东北长期发展的基础。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和法治体系,可吸引外来资本和更多的合作机会。因此,凭借东北振兴的契机,应努力使东北逐步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功能完善的设施环境、温馨包容的社会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6.根据各城市的实际,制定风格各异的振兴发展策略。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资源储备、基础设施等各项硬环境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情况和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各城市应找准自己振兴的薄弱环节,抓住各自城市东北振兴的关键点,结合国家、省、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风格各异的振兴发展策略,因地制宜,趁势而为。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张永辉

猜你喜欢

营商东北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