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为例

2017-09-20张正涛刘尚来刘永健

辽宁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沈阳市沈阳城镇化

◎张正涛 刘尚来 刘永健

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为例

◎张正涛1刘尚来2刘永健3

本文以沈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对沈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而为沈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发展策略,助力沈阳经济快速发展。

新型城镇化撤乡入镇产业布局空间战略

一、沈阳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1.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沈阳市是中国东北部的重要城市,也是辽宁省的省会城市。目前,沈阳市的常住人口约有830万,其中城镇人口660万,农村人口170万,城镇化水平约为77.7%,位居全省地级市排名首位。

2.政府规划能力较强。一是全面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自2010年起,开始实行城镇综合配套改革,为沈阳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由于合理的拓展了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工业产业的外迁,使得中心城区商业繁荣、人口大量聚集。此外,工业产业的迁移,也为郊区带来了一定的劳动人口。自此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并且这种吸引力一直在加强。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建设。近些年来,沈阳市不断地加快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获批“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项目。在科技咨询、创业孵化、研究开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响应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预计到2020年,培育创业企业将达到2000多家,加快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3.市政府南迁。沈阳市政府为盘活郊区房地产市场,将市政府办公地址南迁,加大基础设施的配套投入力度,吸引外资和中小企业驻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自贸区的建设也将为该区域带来大量的人力、资金、技术、设备、基础设施等资源,经济发展环境较好。其中,以浑南新区为代表,区域容积率较为合理,经济发展较快。

4.区域城镇化步伐加快。一是周边城镇的规划与整合。从2012年开始,沈阳加快对小城镇的整合速度,进行了有序合理的新规划,重点解决小城镇的较高分布密度,撤乡入镇,将城镇资源重新整合,重点发展已形成规模的镇,进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弱的问题。二是地级市、县级市向中等城市过渡转型。沈阳市为提升城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将周边符合条件的地级市与县级市,列入中等城市的发展规划大纲中。通过产业的转移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转型,进而将沈阳市郊区与周边的县市衔接在一起,提升沈阳区域内整体的城镇化水平。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1.人均建设用地过大。近年来,由于不断地开发房地产,导致过度的城镇化,且非法占用耕地现象也较为严重。据有关分析,2014年全市的人均城镇用地较2010年增加了18平方米,中心城区的人均建设用地已经超出了国家规定的上限。目前,城市主城区人口密度很大,教育、医疗、环境的压力较大,基础设施滞后。沈阳市采取的模式虽然使城市的空间不断加大,但农民耕地却被大量占用,造成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

2.经济发展缓慢。一是县域地区经济吸引力较弱。在“一市三县”(新民、辽中、康平、法库)地区,由于工业设施落后,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导致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足,而是以吸纳本区的农转非人口为主。小城镇分布较为分散,集聚效应不是很明显,经济、环境等的承载能力有限。二是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重工业的发展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对资源的索取过多,环境的破坏程度也非常严重,经济效率低下。目前,在“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的大环境下,转变经济发展结构尤为重要,而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将是最大的内需,也将会增加新材料、新能源的需求。沈阳市产业结构比例如下图所示。三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由于历史的缘故,我国以工业化为主,致使城镇化发展速度落后于工业化步伐。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产业模式,导致吸纳的劳动力更少,这是沈阳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伪城镇化”的出现。人口流动、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分布不均匀、资源过于集中等诸多因素,使得城镇化中的人口数目虚高,城镇化不彻底。

图2000 -2014年沈阳市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3.户籍政策限制人口流动。长期以来,户籍管理制度将农业人口与城镇人口进行分离,限制农村人口进城落户。而城市劳动力资源短缺,乡镇劳动人口较为集中,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对此,政府应该进一步放开户籍管理制度,加大农转非的力度,让农村人口享有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在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一视同仁。

4.生态环境制约。沈阳市的平均绿化率只有38.23%,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9.33%,人均绿化面积更低,人们不能享受到好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经济吸引力较弱。

三、推进沈阳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1.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户籍改革制度是实现“农转非”的关键一步,因此应积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开放周边县镇的户口迁移政策,为其留在大城市提供政策支持。同时,也需处理好农民的原有土地权益,不强制收回,并建立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机制。取消农业人口户籍,实行城乡一体化户籍结构,完善城市周边地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合理引导具有居住条件的人由原籍迁到现居住地。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口的流入,完善住房租赁机制,建立流动人口监测平台,为城镇化的架设提供智力支持。有效控制城市主城区的面积与人口,积极将人口引入到周边的区县乡镇,并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与此同时,加大人口流入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如教育资源、医疗、体育、养老、旅游、商业等服务,让农民也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待遇。

2.空间特色。沈阳市生态环境较好,形成“东山西水”的格局,大多数的乡镇依水而建,应重点建设生态、城镇、旅游,三者为一体的“沿河城镇文化带”,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挖掘其经济价值。

3.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利用“三旧”改造政策,通过行政、技术等手段促进废弃、闲置土地的再利用。严格把控已有土地资源的相关指标,科学有效地规划产业布局,引导农民向城区聚集,工业企业向外迁移,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

4.优化产业布局。沈阳市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郊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棋盘山地区以休闲旅游业为主的空间布局。推进产城融合的步伐,重点发展县域经济,将一些产业合理转移到基础设施相对良好的县市。

5.强化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战略。沈阳市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城市,产能过剩现象较为严重,加之财政资金减少,使得城市建设受到制约。因此,沈阳市应坚持“引进”与“输出”并重,形成国际产业配置,加大物流基地建设,推动自贸区内贸易、金融的发展,强化城镇化的空间战略。

(作者单位:1.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2.东北育才双语学校;3.沈阳建筑大学基本建设处)

责任编辑:宋爽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WJZ2016005);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编号:SYSK2017-08-23);沈阳建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7116)

猜你喜欢

沈阳市沈阳城镇化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沈阳分店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