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女权主义对中国女性发展的启示

2017-09-18贾圆鑫刘友田

文教资料 2017年15期
关键词:女性解放女性主义

贾圆鑫+刘友田

摘 要: 如何看待女性,一直是人类社会一个热门的话题,作为负有繁殖人类生命职责的女性,无疑是光荣的、伟大的、神圣的。然而在旧时代,她们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理解,她们的牺牲并没有给自己换来耀眼的光环。本文探究其间的根源,在充分把握西方女权主义的基本主张——解放与发展要义的基础上,探寻女性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解放 自由全面发展

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爆发和“女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女性话题日受关注,回顾和审视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两次女权主义运动浪潮的历史,虽能发现其中的实践行为过于激进,政治色彩过于浓厚等局限性和偏颇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促进和鼓舞了女性争取独立与解放的实践活动,在追求没有性别偏见,没有性别歧视、两性和谐发展的现代理念的指导下,不仅为消除社会差别,实现男女平等提供了一条新的思维模式,更充分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使女性开始逐渐地摆脱蒙昧、无知的生活状态,从家庭逐步走向社会,在价值实现、人格完善、思想观念上都取得了突破。

一、全面把握制约女性发展的三大根本因素

(一)私有制基础上的父权制社会使女性成为附属品。

在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较低,为了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采取群居的方式生活,由于财产共有,男女在群体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技术和工具的改进,男性便通过自己的力量和体力优势,在劳动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带来男女在经济地位上的变化,导致两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变化。恩格斯以此为据,指出妇女的历史主要取决于技术发展史。在原始石器时代的社会分工中,在某种程度上两性构成的两个阶级,这两者是平等的。随着铜、铁、锡及犁的出现,农业领域的扩大,男人便使用其他男人的劳动。“男人成为奴隶或土地的主人,也成为女人的主人,这是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1]。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女人变成被征服者,妻从夫而居,按父系计算世袭。成为主宰的男性沉湎欲海,放纵情欲,实行一夫多妻制,这时候的女性,身份日渐低微,被贬低,被奴役,最终沦为生孩子的工具[2]。父权制——女性的权利被男性的权利所决定的,一种女性居于从属地位的权力关系,就逐渐确立了下来。

(二)“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观念是束缚女性发展的无形法则。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束缚人们的思想,逐步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封建礼教,这种封建礼教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制度,妇女不占有生产资料,经济上必须依附于男子,产生了政治法律上、文化教育上、社会地位上、婚姻家庭上和风俗习惯上一系列男尊女卑的现象。其核心思想是“三纲五常”,其中还有专门对女性的要求即“三从四德”。“三从”最早见于《仪礼·丧服·子夏传》:“夫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四德”语出《周礼·天宫》:“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工。”[3]饱受封建伦理纲常的压迫,他们自觉地拥护认同封建的伦理纲常,并用《女诫》——中国现存最早的“妇德”教材,是女教书籍的范本,教女儿做媳妇的道理。强调女性的处事原则是顺从,女性应专心侍夫一生忠贞不贰,处处恭谦忍让,按照“三从四德”的要求,扮演好女儿、妻子、儿媳、母亲的伦理角色,这样才是真正的“贤妻良母”[4]。在当今社会中,虽然“男主外,女主内”,妻子称为内人,丈夫称为外子等观念已淡薄,但是在广大农村及少数偏远落后的地区依然倡行。总之,“男尊女卑”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封建等级制度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传统社会中的女子一出生便处于社会的底层,任人摆布。时值当今,人们也未完全摆脱这一思想观念的束缚。

(三)生理性别上的差异成为区分男女社会地位的基础。

性别本身存在生理上的差异并不需要争论,但值得讨论的是这种生理差异的社会意义。持生理决定论观点的人认为,人生而有性激素、解剖学和染色体的男女不同,女性先天就有比男性更麻烦的生殖角色,社会文化要求每个人的行为与角色都要和其性别相符,男性应当是体魄强壮、精力旺盛、具有攻击性且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而女性则是身体纤弱、温柔安静、善良随和并且承担生儿育女、照料家庭的责任。这种性别划分,人们往往认为是由生理决定的,并且是合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习惯观念的。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男性和女性都按照这样的划分体系寻找自己的位置,按照社会赋予的习惯观念的角色去生活。法国著名的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结合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分析女性的处境。她指出:“人不是生为男人或女人,而是变成男人或女人的。”[5]女人即便再强壮,在敌对的自然斗争过程中,生殖的重负在任何情况下也都是一种可怕的负担。怀孕、分娩、月经让他们的劳动能力削弱,为了得到保护和食物,女性不得不完全依赖于男性。“第二性”不仅指女性在社会地位上和公民权利上与男性不同,而且含有女性为“次等族类”的意思,也就是说,不论女性如何自重努力,在父权文化下,女性永远是次等的,永遠难以超越。男人只要职务升迁、岗位晋升甚至发财致富,就会被认为是一个成功者,而女人在取得类似成就之后,还要接受传统“贤妻良母”的家庭标准检验。这种不公平、不合理、不易冲破的性别观念导致男女社会地位的真正不平等,导致女性地位的压迫与束缚,限制女性的发展。

二、辩证科学地理解女性发展的实质要义

西方女性主义是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分析阐发女性受压迫,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根源,虽带有一定的偏颇之处,但如若我们加以辩证科学地看待,有助于在分析制约因素中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女性的发展现状,并为女性发展和两性和谐发展提供指引。

(一)男女平等是女性发展的价值诉求。

在现实的社会存在之中,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必然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在父系社会中,女性不但承受着与男性同样的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制约与压迫,而且受到来自男性的制约和压迫,为此女性主义面向男权社会的反抗声音和行为越来越多。这里所说的女性主义的呼声绝非是要排斥男性,把男性当自己的敌人,使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女性主义只是诉求把人类社会中赋予人类所有的权力归还给女性,摆脱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解除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两性不平等的社会境遇和社会关系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使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乃至人格上都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恢复女性的人的尊严和人之生命存在的价值,使其成为社会的主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十八大,我国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十八大代表吕锡文和赵津芳表示,从国家层面来讲,男女间最重要的是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写入报告对女性参政议政更是一个鼓舞。这彰显了男女之间的平等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平等,而是在不同层面上、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真正的男女平等。为此,男女平等是女性实现解放与束缚的第一步,更是首要和关键的一步。endprint

(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女性发展的本质要义。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首先都要作为人而现实地存在,然后才可以区分男女之别。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为此女性解放的本质要义就是在诉求男女平等基础上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女性解放之间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关系。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首先要通过女性的解放,女性解放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绝对前提。没有女性的真正解放和发展就不会有一切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女性解放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之时,不仅要寻求作为一个女性要实现自己的解放及与男性享有同等的社会权力和社会资源,更要立志追求自己是作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女性的真正解放不是追求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与政治权利就此止步,更不是要女性超越男性、束缚男性。现代女性解放是以人的全面及自由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引导男女两性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进而使全体社会成员发展,或者每一个人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发展,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三、西方女权主义对中国女性发展的启示

(一)摒弃传统性别观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性别观中,女性一直被认为是感性、多愁善感、温柔、细腻、依赖性强的代表,而男性被认为是理性、刚强、勇敢、大大咧咧的代表。这样的性别观念严重压抑女性身上的男性气质和男性身上的女性气质,阻碍人的本性的发展和自由个性的形成。表现为男主女从、男外女内、男强女弱的传统性别观念造就了性别的不平等,这种性别观念阻碍了两性关系的发展,阻碍了女性价值的实现,也阻碍了人性的完善。为此必须摒弃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尊重男女性别差异前提下实现男女的性别平等;在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前提下体现男女两性的性别公正;在彰显个人价值前提下实现男女两性的互助伙伴关系;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前提下体現男女两性的个性化特征。切实摒弃传统的性别观念,积极构建新型的男女平等的性别观,使女性的主体意识变得越来越强烈,使她们不再甘心于受男性的控制,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只有这样女性的真正解放才将指日可待,实现男女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愿景才能书写新的篇章。

(二)改变陈腐的伦理纲常思想,营造男女和谐的社会氛围。

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讲求孝道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儒家文化不仅融入我国的治国理念之中,其倡导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思想更成为千家万户的行为准则。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之下,女性不得不放弃自身发展的计划,遵从社会传统观念,将自身大部分的精力、时间投入家庭事务,这就导致一些女性在个人发展,尤其是社会经济活动参与方面,受到家庭事务的束缚。女性常常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女性从事家务劳动、照顾子女与老人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职责。因此,改变中国社会存在的、并不合理的纲常观念就十分必要。现代女性解放过程不可回避的就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接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占据现代绝大部分人的头脑,如果要求社会文化向着最理想的状态改变,或许就会与大部分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女性解放相贯通,虽然这一举措困难重重,但是只有认识到困难,才能有效地前进,才能为女性解放和发展提供理论与现实的可能,才能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对待传统的伦理纲常思想,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构建男女和谐发展的大环境。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男女应该看到彼此的性别差异,并在保持自我优秀基因的前提下,积极借鉴吸收对方的长处,尊重彼此间的性别差异,相互理解、树立合作观念,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

(三)端正社会舆论导向,传播性别平等正能量。

作为信息传播的力量,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报道可以向社会大众传播女性奋斗、自强发展的信息和公益广告。在城镇,乡村,以及大街小巷做男女平等的科普小讲座,例如,关注成功的职场女性并对其进行宣传;在电视节目,尤其是日常播出的电视剧中,改变原先女性顺从家庭、依附丈夫的角色形象,不再将女性视为社会需要保护的“弱者”,拓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的视野,通过媒体,让男女平等之风传入千家万户,让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成为一种常识而非新知,培养女性勇于突破自我的胆识,勇于捍卫自己的权益与尊严。

总之,在现实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从来就不存在只有男性自我表演的独角戏,女性从来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没有女性的参与,没有女性的实践及男女和谐的稳定关系,无法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男性和女性只有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即男女两性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交流、互补,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建立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才能对人的自我全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尽管女性解放在未来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人类只有迎接挑战,才能实现两性关系和谐,实现女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王宇.女性新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3]中华妇女联合会主编.中国妇女运动史[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10.

[4]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5]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西苑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性解放女性主义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及其意识的塑造探究
西方女性政治家的柔性魅力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的女性主义与女性解放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