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心”功用

2017-09-18刘欣蕾

文教资料 2017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刘欣蕾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正心”工程,要使大学生塑造一生正气、一生向上的思想品格,就必须在大学阶段使其筑牢一身正气、一心向上的精神基石。为此,首先要用引人向上的思想信念、理论成果、优良传统、价值观念充实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因势利导、及时回应大学生的疑惑,加强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及法律普及;再次,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作为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最后,要加强大学生教学实践、交往实践及社会实践,筑牢大学生人生向上的根基。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正心

儒家經典《礼记·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八条目,完整地概括了人一生成长和发展的纲要和进程。尽管儒家“大学”讲的是修已成圣的大学问,但其层层递进的阶梯及模式若是抛开古典传统的释义外,对当今大学教育宗旨和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仍有意义。

一、如何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心”功用

从学生成长角度讲,现代学校教育主要承担“格物、致知”的重要功能:小学教育学生识别事物、掌握知识,中学教育学生辨别事物、理解知识,大学教育学生判别事物、运用知识。现代教育虽然不再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但其在期望和要求学生走上社会立业干好工作、严以修身律己、涵养优良家风、担当责任使命、倾心报效祖国、竭诚奉献社会方面,两者可谓异曲同工。如果说“诚意”教育靠个人的努力,通过家长、老师及先进典型进行励志教育、心理教育和自我教育就能取得良好效果的话,那么“正心”教育非得教育机构、宣传部门、专业人士介入不可。“正心”就是要人心归向于正、不偏斜、不偏离正道,就是要人心端正,在生活中拥有正义的心、公正无私之心。只有具备这样的心,一个人才能健康地成长发展,才能识大体、顾大局、行公义,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正心”的功用相一致。

二、在高校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正心”功用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正心”功用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立德就是要立判别事物、运用知识、意志真诚之德,就是要立担负学业、家业、事业、社会责任使命之德;树人,就是要树知识能力渊博、内心充实丰富、意念真挚诚实之人,就是要从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四个维度全面发展,树能肩负重任、担当使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之大写之“人”。“立德树人”囊括了儒学“八条目”的全部内容,如同一个以个人为原点,其外环绕的是家庭、国家、社会等同心圆,其内是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功夫和能量而日渐深厚的基座。

在高校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正心”功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正心”是人的成长的重要环节,这是任何知识的灌输、传授和深造都替代不了的,一旦在完整的成长链条上出现弱化或者断裂,其前后诸环节就会偏离、下坠、凹陷,轻则让人离开正道、走上弯路、误入歧途,重则让人生进取受阻,甚至毁掉前程。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一些学校的思政教育淡化,塑造品德、引导心灵、提升境界、确立志向、树立理想信仰的“正心”作用被弱化。大学是教育学生自主开启人生,引导他们正确择业、立业、做人、走向社会的重要预备阶段。因此,对大学教育事说,除了学习知识技能外,还担负着矫正偏差、弥补缺失和匡正迷乱、引人归正的双重职能。要实现这一职能,必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让它成为正课、主课,让“正心”环节成为承载学生正确处理身、家、国、世关系的主宰,成为担当个人、家庭、国家、社会重大责任使命的基石。我们常讲“厚德载物”,厚德就是要立德根基深厚,载物就是要端正地承载个人、家庭、国家、社会等一系列重要之“物”。如果一个学生厚积十几年的学力,不能让自己明辨是非、甄别对错,不能化知成智、发明创新,不能转识成德、诚实意志,不能端正身心、步入正道,那么如何能承载得起自己身外的事物呢?而端正身心、步入正道是大学育人的要害所在,事关“厚德载物”能否实现。因此,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正心”,在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三、如何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心”功用

(一)正面灌输,占领思想道德高地。

“正心”必须用引人向上的思想信念、理论成果、优良传统、价值观念充实内心世界,占领思想道德高地。对大学教育来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成功具有导向和保障作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强化:一是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研究、宣传、普及工作,用先进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内心扎根生根,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二是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三是激励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社会事业中,勇敢地走在时代前列,让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四是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的红色文化和时代先锋、楷模的可贵精神融入内心世界,成为青年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五是加强“四德”教育,通过合理的教育设计,在课堂教学、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中培育学生健全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让大学生走向社会后,成为美好风尚的引领者、正能量的传递者、事业发展的顶梁柱。

(二)因势利导,矫正内心困惑迷误。

大学生处在思想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如迷恋流行的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热衷追外来影视剧,喜欢说新潮的流行语,不自觉地加入恶搞文化、热衷考证、狂热追星、时尚消费等阵容。另外,思想虽然很活跃,但一些人社会责任感不强、抗挫折能力弱、判断甄别能力弱,往往会遭遇成长困惑和青春迷茫,高校要因势利导、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一是要开展警示教育,针对身边和社会上出现的案例,以案说法,让大学生吸取教训、鉴戒省思,从中明白行事的尺度、自由的界限及做人的底线,牢固树立法纪意识、底线意识,不触碰法律红线。二是对身边的不良倾向、丑恶现象,敢于自觉抵制、敢于批评发声,要教育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是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不信邪、不传谣、不盲从、不任性,学会管控情绪,养成自立、自强、自主的人格。四是加强自律修炼。习近平曾讲:“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3]大学生要正确处理道德与法律、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提高自治能力,自觉完成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endprint

(三)创新方式,合力扶正成长路径。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用课堂讲授知识的方式进行,创新方式要以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直面学生需求和期待,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要多方参与,让知名人士、有影响的专家学者、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走进校园、走上讲台、走近学生,言传身教,触动心灵,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强起来;要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让思政教育从课堂向校园延伸、从校园向社会延伸、从线下向线上有效延伸。二是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变化,从集中型向多方向、多层次、分散型转换,因地制宜、因人因事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满足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三是改变传统被动灌输的教学模式,鼓励大学生登上讲台唱主角,从自己的视角探讨、解答同龄人“成长的烦恼”,让学生不再做知识的搬运者、被动的接受者,而做主动的参与者,通过自行选题备课、开展讨论辩论,引发他们的深度思考。四是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进思想引领和价值传播,精准滴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要掌握主动权、筑牢新阵地、增强实效性。

(四)注重实践,铸牢人生向上根基。

南宋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理,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得的思想教育毕竟比较肤浅,不仅要透彻地塑造身心、触动灵魂,还要躬身实践。大学生实践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教学实践。高校要让静态的思想道德说教活起来,彻底改变那种“内容不接地气”的状态,要立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本身,设计或开展接地气、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引导他们用心体察生活,从每天所见所闻和日常生活中感悟科学理论、先进思想的魅力,产生对积极健康美好生活的自觉追求和向往。二是交往实践。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虽优越却相对单一,社会阅历普遍不足[4]。大学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处理矛盾,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融入现实社会生活,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养成善沟通、能宽容、讲诚信的做人品格。三是社会实践。全心全意付出和奉献的精神境界,不經过实践的淬炼,无法成为自觉的精神力量和诚心诚意干事创业的底气。因此,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多创造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重新整合知识、改造内心世界、感知时代脉搏、领悟时代使命,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伍庸伯,严立三,著.梁漱溟,编著.儒家修身之门径——《礼记·大学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9.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4]郁树廷.走进生活的思政课[N].光明日报,2017-3-3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