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建设项目表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017-09-18宋立旺戚德辉郝咪娜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9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土地利用

宋立旺,戚德辉,郝咪娜

生产建设项目表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宋立旺,戚德辉,郝咪娜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02)

表土;保护利用;技术方法;对策;生产建设项目

表土是重要的土地资源,是土地恢复的基础。分析了表土的概念、表土剥离现状,总结了表土剥离的方法和保护措施。针对表土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对表土剥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表土剥离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立法、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区域表土信息平台等建议。

表土是接近地面的,适合耕种的土壤,它包括耕作层和犁底层两部分,表土的厚度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耕作层土壤厚15~30 cm,而犁底层土壤厚6~8 cm[1-2]。研究表明:1 cm厚的表土需要100~400 a才能形成。在农田中,形成2.5 cm厚的表土一般需要200~1 000 a;在林地或牧场,形成同样厚度的表土所需时间会更长[3]。表土是珍贵的土地资源,含有丰富的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1 hm2土层厚、土质好的表土中包含100 t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各种物质,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95%的氮和25%~50%的磷,表土层厚度每减少2.8 cm,作物产量将下降7%[4]。此外,表土中富含有活性种子组成的土壤种子库,是潜在的植物群落,可以为植被自然恢复提供物质基础[5]。

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类生产建设项目繁多,土石方开挖、回填,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大量土地被埋压、地表土壤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表土流失比自然状态下高出数十倍甚至上百倍[3],制约经济发展。无论是从表土的形成时间,还是从经济、资源、生态等方面考虑,在生产建设中实行表土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表土剥离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保护地表熟土资源,有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保证耕地占补平衡,对于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6]。为此,本文从表土剥离的概念出发,对生产建设项目中表土剥离技术与方法、表土剥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表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 表土剥离及其现状

表土剥离是指将建设占用地或露天开采用地(包括临时性或永久性用地)所涉及的适合耕种的表层土壤进行剥离,并用于原地或异地土地复垦、土壤改良、造地及其他用途的剥离、存放、搬运、耕层构造与检测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总称[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新水土保持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生产建设活动所占用土地的地表土应当进行分层剥离、保存和利用,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减少地表扰动范围;对废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存放地,应当采取拦挡、坡面防护、防洪排导等措施。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在取土场、开挖面和存放地裸露土地上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对闭库的尾矿库进行复垦”。《土地复垦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首先对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用于被损毁土地的复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规定:“主体工程动工前,应剥离熟土层并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作为复耕地、林草地的覆土”。这些法律、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产建设项目表土剥离的实施,有利于表土的保护和利用,然而目前相关法律文件对表土剥离的要求是弹性的,加上实际生产建设中指导表土剥离可操作性的技术规范比较匮乏,使得表土剥离及其再利用只在部分地区实行,并没有形成规模[2]。

2 表土剥离的技术与方法

2.1 表土剥离应遵循的原则

表土剥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先原后异”“先高后低”“先永后临”“先厚后薄”“先易后难”。从用途来看,先原地利用,后异地利用,先用于综合效益高的,后用于综合效益低的;从区域来看,先剥离永久占地区域,后剥离临时占地区域,先剥离肥力高的耕地、林地,后剥离肥力低的草地;从土层厚度看,先剥离土层厚的区域,后剥离土层薄的区域,分层剥离;从操作难易程度看,先剥离容易的地方,后剥离难度较大的地方[8-9]。

2.2 表土剥离方法及防护措施

2.2.1 表土剥离方法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情况,到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周围环境、土壤类型、土壤厚度等进行记录,然后根据生产建设项目占地的性质确定表土剥离区域。

在确定的表土剥离区域内,进行土壤采集及检测试验,根据剥离区域的面积,均匀、有代表性地设置取土点,然后测定剥离区域土壤的理化性质指标,主要包括有机质含量,氮、磷含量,pH值,质地和构造,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边界和不同土壤的界限等,然后根据土壤坡面结构和理化性质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表土剥离及不同地方表土剥离的厚度。这样既可以保证剥离表土的质量,又可以减少工作量,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根据需要剥离表土,剥离方法主要有条带复垦表土剥离法和梯田模式表土剥离法等。条带复垦表土剥离法是根据施工机械宽度,将复垦区划分成不同的剥离条带,每一条带大致为施工机械宽度的整倍数,由外向里依次剥离[10]。该方法具有操作相对简单,能有效避免土壤压实的特点,因此应用比较广泛。梯田模式表土剥离法是指在地下潜水位较低的地区,如果潜水位对农作物及植物生长没有影响,那么采用表土逐行置换法、表土中间堆置法、上挖下填与下挖上填等工艺修筑梯田[11],该方法剥离方式多样,可提高土地复耕数量。另外,还有“轮回采剥”,改分散采剥为集中采剥,将采剥面划分为多个剥离区域,先集中开采某一区域,待开采完毕后,再开采毗邻区域[12]。该工艺尚不够成熟,对于如何进行剥离区域划分尚没有系统性规定。使用机械对土壤层次鲜明的农地或撂荒农地进行表土剥离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对于表土层较薄且不均匀的地块或地表枯落物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的成片林地,可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剥离收集腐殖质土层,以备利用[9]。

2.2.2 表土堆放及防护

表土堆放不能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规定[13]。表土剥离后要妥善堆放,耕作层、犁底层和心土层土壤分层堆放,避免熟土和半熟土混在一起[14]。对于剥离表土的存放位置,应遵循“先内后外”的原则,即在不影响主体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剥离表土存放的位置应优先选择在项目占地的内部预留场地或在建设期间暂不扰动、极少扰动的小块空地;为防止水土流失,堆放场土堆应压实,周围加设土袋等临时防护措施,并撒草籽[10]。在暂时堆存期间,为了防止发生侵蚀,应在四周设障隔离,堆土周围用编织袋装土护砌,顶部进行苫盖[9]。在堆土区周边应根据集水面积、径流系数、气象等设置排水沟、抽排水管等排水设施,在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并定期清淤,对临时堆放的表土用土工布、防尘网等临时苫盖[15]。对于临时用地的表土采取原地保护,对地表进行苫盖,不对其进行表土剥离,待施工结束后,对压实土壤进行耕翻,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切实保护表土资源。

2.2.3 表土的利用

表土应采取就近利用的原则,用于占地区域复耕或恢复林草植被覆土,也可以用于异地造田、改良土壤、油田废弃地复垦等,表土应分层剥离、交错回填,保证土层顺序基本不变,防止土壤结构变化[16]。覆土时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确定覆土的厚度。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使复垦后的土地构造达到最佳,尽快恢复地力,比如通过种植绿肥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17]。

表土剥离技术流程见图1。

图1 表土剥离技术流程

3 表土剥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表土剥离存在的问题

3.1.1 对表土剥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责任不清

生产建设项目中,表土剥离没有完全开展,相关人员没有认识到表土剥离对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及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表土的再利用率较低,使得表土浪费严重,影响生产建设中的植被恢复,制约生态文明建设。

3.1.2 表土剥离制度不完善,分工不明确

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中的相关规定都是弹性的,导致表土剥离实施力度不够;表土剥离涉及单位、人员较多,但职能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影响表土剥离的实施,使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3.1.3 对剥离表土技术措施研究不够

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定相应的表土剥离技术规范、标准,使得相关人员对表土剥离的适用条件、剥离方法、剥离的数量和质量、堆放技术、防护等都缺少认识,严重影响表土剥离的实施进程。

3.1.4 区域表土资源余缺不均

在生产建设项目中,存在这样两种现象,一是有的项目产生的表土除自身利用外,还有多余的被当作渣土回填或随意弃置;另一方面,有的项目因表土不足而商购或随意剥离,进而造成表土资源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

3.1.5 缺乏资金支持

表土剥离需要资金的支持,现在尚没有相关的制度规范明确表土剥离的资金来源、使用及管理应遵循的原则等。

3.2 对 策

3.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表土剥离意识

利用多种媒体,通过建立专题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表土剥离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表土剥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民的表土剥离意识,切实保护表土资源。

3.2.2 加强立法,健全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将弹性规定改为硬性要求;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方制定更为细致的法规和标准,此外还要完善专项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大表土剥离的实施力度,切实保护表土资源。

3.2.3 制定表土剥离技术规范,明确技术标准

加大表土剥离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制定适合国内情况的相关技术标准,完善表土剥离程序,明确施工工艺,因地制宜,细化技术规范,保证各地区表土剥离都有据可依。

3.2.4 建立区域表土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地表土信息管理平台,实时反映地表土供需现状,建立表土供需关系纽带,实现表土资源管理信息化,解决因信息不畅通而造成的表土资源过量消耗的现象,实现表土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对于切实保护表土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3.2.5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资金支持

各地政府应建立表土剥离和再利用专项资金,把表土剥离及其再利用工作纳入土地整理中去,使用土地整理中的专项资金,收缴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费用,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捐款等,保证表土剥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1] 环境科学大辞典编委会.环境科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0-12.

[2] 谭永忠,韩春丽,吴次芳,等.国外剥离表土种植利用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3):194-201.

[3] 孙礼.关于保护和利用表土资源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0(3):4-6.

[4] 卓慕宁,李定强,吴志峰,等.广东省坡地持续利用中的土壤侵蚀问题[J].资源科学,2004,26(增刊):125-131.

[5] 于顺利,蒋高明.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及若干研究热点[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4):552-560.

[6] 焦建国,张智丽,陈雅楠.关于巴彦淖尔市生产建设项目表土剥离的探讨[J].内蒙古水利,2015(5):67-68.

[7] 颜世芳,王涛,窦森.高速公路取土场表土剥离工程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0(11):238.

[8] 牛光辉,彭梓淦,谭晓.关于表土剥离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4(4):20-22.

[9] 杨才敏.也谈生产建设项目区的表土剥离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2014(9):23-24.

[10] 傅广仁,段德河.表土剥离再利用技术在尾矿库恢复耕植功能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136-137.

[11] 付梅臣,陈秋计.矿区生态复垦中表土剥离及其工艺[J].金属矿山,2004(8):63-65.

[12] 田新禾.露天煤矿的开采与生态重建[C]//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262-263.

[13] 杨锐锋,张建强.铁路工程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9(4):57-60.

[14] 敖显明.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层的再利用[J].绿色科技,2010(7):145-147.

[15] 张振超,张琳琳,王冬梅,等.生产建设项目表土保护与利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13(1):127-132.

[16] 胡振琪.煤矿山复垦土壤剖面重构的基本原理与方法[J].煤炭学报,1997,22(6):617-622.

[17] 邵慧,钱忠龙.复垦地土壤修复与培肥地力[J].上海农业科技,2005(3):118-119.

(责任编辑 孙占锋)

S157.9

A

1000-0941(2017)09-0026-03

宋立旺(1975—),男,江西丰城市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监测、环境评价工作。

2017-03-16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土地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我爱这土地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