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江墓志“名称”中的权力文化研究

2017-09-16

关键词:太君黔江墓志铭

曾 超

(长江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重庆 涪陵 408100)

黔江墓志“名称”中的权力文化研究

曾 超

(长江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重庆 涪陵 408100)

在中国古代社会,权力之影响无所不在、无所不至。它不仅适用于生者,而且延及于死者。对死者的墓志铭来说,不论是墓志的名称,抑或是墓志的正文与署名,均能发现“权力”之影响,体现出“权力文化”的渗透。在《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中,有不少墓志,仅分析其墓志“名称”就能透视权力的拥有、获取、性质等内容。在墓志“名称”中融入“权力文化”内容,体现了死者后人“光宗耀祖”的孝道观念,反映了时人的“门第阀阅”意识,更是中国社会中家国认同的权力张扬。

黔江墓志铭;名称;权力

在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所不至。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人们现世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及于身逝之后的死者。中国是一个特别注重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在家尽孝,在国尽忠,移孝作忠,忠孝一体。[1]故中国人特重孝道,孝文化发达,其表现之一就是为死者树碑立传,故中国社会墓志铭特多。由于权力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性,因之,在墓志铭中也蕴含着浓郁的“权力文化”因子。这里仅以黔江墓志铭为例,透视其中的“权力文化”因素,借以深化权力文化研究、深化墓志铭研究。

一、《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中有权力文化属性的墓志

1986—1989年,原黔江计委主任龚节俭不畏艰辛,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广泛收集整理墓志,共有577篇。2006年,重庆市黔江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将其汇编付梓,是为《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2]墓志铭一般包括墓志名称、正文、署名三个部分。每一方墓志均有一个名称,如冉跃龙夫人白再香的墓志被称为《冉土司白夫人墓志》;龚壁的墓志被称为《龚壁号大模墓志》;陶永旭的墓志被称为《例赠修职郎族祖陶公海门墓志铭》,等等。在这些墓志铭中,有些墓志铭仅从其墓志“名称”就能见到中国古代“权力文化”的影响。为了便于深入考察和分析,特制表如下。

《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所载墓志名称权力文化属性表

续表人名官称来源属性墓志名称李母四品恭人诰虚拟明赠奉政大夫祖考讳通公李老大人明诰四品恭人李母秦老太君明诰四品祖妣李母向老恭人墓志向老恭人四品恭人诰虚拟明赠奉政大夫祖考讳通公李老大人明诰四品恭人李母秦老太君明诰四品祖妣李母向老恭人墓志李万朝修职郎例赠虚拟清例赠修职郎李公万朝墓志陶奎楼征仕郎例赠虚拟例赠征仕郎陶公奎楼墓志铭孙祖植修职郎例赠虚拟例赠修职郎孙公祖植字玉科墓志铭陶洪禄奉直大夫诰授虚拟皇清诰授奉直大夫百龄上寿五世同堂陶公洪禄墓联陈太宜人宜人虚拟陶母陈太宜人墓志铭庞万锐文林郎虚拟文林郎庞公万锐墓志徐廷恺孝子旌表虚拟清旌表孝子晋赠文林进士例赠修职郎徐廷恺墓志徐廷恺文林进士晋赠虚拟清旌表孝子晋赠文林进士例赠修职郎徐廷恺墓志徐廷恺修职郎例赠虚拟清旌表孝子晋赠文林进士例赠修职郎徐廷恺墓志向上进候选经历待赠虚拟皇清待赠候选经历都游击都察院十四世祖向公上进号时忠墓志铭向上进都游击待赠虚拟皇清待赠候选经历都游击都察院十四世祖向公上进号时忠墓志铭向上进都察院待赠虚拟皇清待赠候选经历都游击都察院十四世祖向公上进号时忠墓志铭舒老孺人节孝旌表虚拟旌表节孝谈母舒老孺人墓志罗运开登仕郎例赠虚拟清例赠登仕郎罗运开墓志黄天祥国学生例赠虚拟清例赠国学生黄公天祥字吉葊待诰孺人黄妣郑金莲墓志郑金莲孺人待诰虚拟清例赠国学生黄公天祥字吉葊待诰孺人黄妣郑金莲墓志龚学文中宪(大夫)诰赠虚拟诰赠中宪晋封通议大夫龚学文墓志铭龚学文通议大夫晋封虚拟诰赠中宪晋封通议大夫龚学文墓志铭龚煦堂登仕郎例赠虚拟例赠登仕郎龚公煦堂墓志铭张仕纯登仕郎例赠例赠登仕郎张仕纯号一堂墓志万孝崇国子监修撰虚拟清国子监修撰万公孝崇墓志龚启禄大将军实职明大将军龚启禄公墓志姚第兴修职郎例赠虚拟清例赠修职郎姚公第兴墓志铭孙云锦骁骑将军授实职明授骁骑将军孙公云锦墓志王德谦修职郎例赠虚拟例赠修职郎王公德谦暨旌表节孝陈孺人墓志铭陈孺人旌表节孝虚拟例赠修职郎王公德谦暨旌表节孝陈孺人墓志铭

续表人名官称来源属性墓志名称龚循伦武威郎例赠虚拟例赠武威郎龚循伦墓志铭邓仁山六品衔例赠虚拟清例赠六品衔仁山邓老先生墓志铭冯再銮校尉实职前明校尉冯再銮之妻段老孺人墓增修墓志李元章待赠虚拟国待赠处士李公元章字倬云墓志查晴川征仕郎褒扬孝义虚拟民国褒扬孝义前清征仕郎查府姻公晴川岳父大人墓志铭陈伯鸿奉直大夫虚拟前清奉直大夫陈公伯鸿母诰封宜人赵氏合葬墓志赵氏宜人诰封虚拟前清奉直大夫陈公伯鸿母诰封宜人赵氏合葬墓志殷国顺宣武都尉诰赠虚拟清诰赠宣武都尉殷公国顺墓铭龙辉廷文林郎赠虚拟清赠文林郎注选知县龙公讳辉廷字健堂墓志龙辉廷注选知县实职清赠文林郎注选知县龙公讳辉廷字健堂墓志周孺人待诰虚拟民国待诰郭母周孺人墓碑诗刘焕堂奋武郎例赠虚拟前清例赠奋武郎刘公焕堂墓志陈正礼修职郎例赠虚拟清例赠修职郎陈公正礼诰封孺人陈慈刘氏墓志铭刘氏孺人诰封虚拟清例赠修职郎陈公正礼诰封孺人陈慈刘氏墓志铭梁位忠例赠虚拟皇清例赠远祖梁公讳位忠老大人墓前正魂香位李老太君宜人例诰虚拟前清例诰宜人罗母李老太君墓志铭龚明德昭武大夫诰赠虚拟清诰赠昭武大夫四品御显考龚公讳明德字峻之前清例诰封恭人大恩显妣龚慈谢老太君前清例诰封宜人大恩显妣龚母吴老太君墓赞龚明德四品御诰赠虚拟清诰赠昭武大夫四品御显考龚公讳明德字峻之前清例诰封恭人大恩显妣龚慈谢老太君前清例诰封宜人大恩显妣龚母吴老太君墓赞谢老太君恭人例诰封虚拟清诰赠昭武大夫四品御显考龚公讳明德字峻之前清例诰封恭人大恩显妣龚慈谢老太君前清例诰封宜人大恩显妣龚母吴老太君墓赞吴老太君宜人例诰封虚拟清诰赠昭武大夫四品御显考龚公讳明德字峻之前清例诰封恭人大恩显妣龚慈谢老太君前清例诰封宜人大恩显妣龚母吴老太君墓赞李老太君宜人诰封虚拟清诰封宜人杨母李老太君生墎志铭刘常斌代理金堂知事委任职实职民国委任职代理金堂知事署理金堂典狱刘常斌墓志刘常斌署理金堂典狱委任职实职民国委任职代理金堂知事署理金堂典狱刘常斌墓志查荫庭财政局长实职黔江县财政局长查公荫庭墓志铭喻爵参将将军实职明故参将将军喻爵墓志邓克昌国子监实职国子监邓公讳克昌、母邹慧贞寿藏志铭

续表人名官称来源属性墓志名称郑国卿候选学正堂实职廪生候选学正堂郑国卿墓志

说明:1.本表仅仅关注墓志“名称”所体现的权力属性。在墓志“正文”和“署名”中所体现的权力属性,本表没有反映。2.人名,是指在权力文化中的实际拥有者。3.官称,包括官名、品秩、官衔等。4.来源,是指权力获取的图经。5.属性,是指权力拥有者的具体性质。

二、《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所载墓志名称的权力文化分析

借助上述《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所载墓志名称权力文化属性表,可对其墓志名称所体现的权力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权力的享受对象

既然涉及到权力,首先就需要考察权力的享受对象,即权力的拥有者。在中国古代社会,谁能够成为权力的享受对象呢?“循吏一传,肇自马迁。教养抚字,治绩昭然。鲁卓龚黄,于今为盛。惠我嘉师,播诸谣咏。志文吏。”“忠臣烈士,匪曰徇名。捐躯效命,虽死犹生。绩著围城,勇闻敌阵。景彼遗徽,光于志乘。志忠烈。”“孝也弟也,本于天伦。尽其道者,斯谓完人。搢绅所惭,乡愚或践。凡为子弟,尚其自勉。志孝友。”“见义必为,是之谓勇。发以天性,合于周孔。匹夫之慕,君子之行。志其芳躅,休哉令名。志高义。”“十室之邑,忠信存焉。况于江汉,世载英贤。灵秀所钟,达人是出。光此乡邦,声名文物。志贤达。”“七十古稀,何论百寿。岁考维祺,实关人瑞。接踵商皓,抗行伏生。纪其齿德,用表升平。志耆寿。”“乾坤正义,男女时钟。笃孝全节,芳徽可风。怀清筑台,彤管标美。垂范千秋,贞珉不毁。志节妇。”这是《酉阳直隶州志》[3]为文吏、忠烈、孝友、高义、贤达、耆寿、节妇作传的原因。可见,在中国古代社会,能够得到官方认可的多是某些“特行”的人物,如政绩、忠烈、孝友、高义、贤达、耆寿、烈女等。墓志,亦史也。能够进入其“权力”视野者,同样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实实在在的为官而拥有权力;其二是通过官方的认可而成为权力的享受者。不仅如此,在中国古代,“一人得道,封荫妻子”,所以某些特殊的女性也成为权力的拥有者。

就墓志铭而言,虽然后人均可为逝者作墓志,也没有那种政绩、忠烈、孝友、高义、贤达、耆寿、烈女等人物类别的严格区分,但并非所有墓主均能成为权力享受的对象。以《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而言,总共收录墓志557篇,具有权力文化属性的墓志约有68篇,约占12%。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墓主并不是权力的享受对象。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墓主虽然在“名称”上没反映出“权力”属性,但从“内容”上则有“权力”属性问题,因这里主要是立足于墓志“名称”,故对墓志“内容”所体现的权力文化只好另文考察。但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并非权力的享受对象。从能够反映“权力”文化属性的68篇墓志看,权力的享受对象共有76人,其中男性54人,女性22人。在享受对象中,按一种官名、官称、官衔或官家认可代表一种权力计算,拥有三种权力者3人,即冉祖高、向上进、徐廷恺;拥有两种权力者3人,即龚学文、龙辉庭、刘常斌,余皆为一种权力拥有者。在权力享受对象中,属于实职享受的有12人,即白再香、曾长荣、黄德基、龚启禄、孙云锦、冯再銮、龙辉庭、刘常斌、查荫庭、喻爵、邓克昌、郑国卿。

(二)权力的获取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权力的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自己的资本(能力、资财、家事等)而步入仕途,成为历代王朝职官体系中的一员,也就是说谋得“一官半职”。通过这种途径获得的权力,多为实质性权力,对于死者来说,则是死者生前实实在在拥有或享受的权力。如《吏员长荣公墓志铭》载:曾长荣“学入吏,旋以军功,补吏员”。这里,“吏”“吏员”虽非具体的“官职”名称,但他所拥有的则是其生前的实质性权力。又如《民国委任职代理金堂知事署理金堂典狱刘常斌墓志》载:他被“委任金堂典狱,继任代理知事。君宰是邑,爱民如子,凡有讼狱,高悬秦镜,无不推诚布公,是以致仕时,民沾裳荫留,有去思之碑。”这里,“金堂典狱”“代理知事”均为实质性权力。当然,以这种途径获得的权力,也有可能是一种虚拟的权力,最为直接的表现是它所体现的荣耀。如《皇清勅授六品顶戴曾公先仲墓志》载:“前任凌公,奉文办理屯务以防边邑,乐输己赀二百余金,州牧见(曾先仲)其慷慨光明,确有急公慕义之忱,详请大宪咨部谕札谕敕授六品顶戴,吁大人之沐恩受赏。”这里“六品顶戴”实为一种虚拟的荣誉,并不具有实质性权力。

在中国古代,相对于死者来说,权力获取的另一途径是通过封赠而获得权力,这种权力多表现为某种虚拟性的荣誉。这种封赠性权力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君王为表彰臣下的“功勋”或“劳绩”,除对之进行封赠表彰外,往往言及其家族人员,但通常是祖父孙三代,此即所谓的“夫荣妻贵,封荫妻子”。如《明赠奉政大夫祖考讳通公李老大人明诰四品恭人李母秦老太君明诰四品祖妣李母向老恭人墓志》因“惟我通公,才德兼优,知洪州府事”,故李通赠奉政大夫,其母秦老太君、其祖母向老恭人诰封四品恭人。其二是封建政府往往对某些“特殊”人物给予表彰,加以封赠。这些特殊人物主要是因为某些特殊的“事迹”,或忠烈,或耆寿,或节烈,或孝友。如《皇清待赠候选经历都游击都察院十四世祖向公上进号时忠墓志铭》载:“申报令旨,赐封三朝官职。”乃忠勤王事而得表彰;《清旌表孝子晋赠文林进士例赠修职郎徐廷恺墓志》因徐廷恺“孝道无违”而被旌表;《民国褒扬孝义前清征仕郎查府姻公晴川岳父大人墓志铭》因查晴川“节义无亏”而享荣封,中华民国乙卯(1915年)十月更得到了大总统“望重耆英”的褒扬;《清诰授奉直大夫百龄上寿五世同堂陶公洪福号锡畴老大人墓志铭》因陶洪福“百龄上寿,五世同堂,请于朝诏,准建坊,钦赐银缎,旌为‘熙朝人瑞’。”《旌表节孝谈母舒老孺人墓志》因谈母舒氏因“节烈”而获“节孝”之旌表,等等。

权力的获得需要有依据,依据何在呢?在中国古代,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文武官的任官迁转之阶;其二是文武官的封赠之阶。考虑到墓志铭所反映的主要是墓主的封赠问题,故这里主要考察其封荫之制。在中国古代各朝甚至不同年份均有明确的封荫之制。如清代规定,文武官各有封赠之阶。参见下表。

清代文武官封赠之阶表

备注:上述文武封赠之阶在清代不同时期可能有所变化。

上表虽然反映的是虚拟性权力,但借助该表,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墓志铭中的题名用语,更重要的是它所反映和体现的权力等级。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古代,权力的获取是有层级区别的。上表所示主要体现的是君主的“皇恩浩荡”。其实,对墓主的认可与表彰在通常情况下会有五个层级,即君主、中央、省、府州、县的认可和表彰。如《皇清勅授六品顶戴曾公先仲墓志》言曾先仲被“敕授六品顶戴”是因为“详请大宪咨部谕札谕”,这里,“大宪”乃地方官对总督或巡抚的称谓;咨本指同级官署之公文,此处指移送公文;部指中央主管部门,如吏部、兵部等;札谕即上级政府或部门对下的文告或指示;敕授是指朝廷对六品以下官员的封授。可见,这里,涉及到中央对曾先仲事迹的认可和表彰。又如《清诰授奉直大夫百龄上寿五世同堂陶公洪福号锡畴老大人墓志铭》载陶洪福能够成为“熙朝人瑞”,并准旨建坊是因为“请于朝诏”而获得君主的认可。综观《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所载能够体现权力文化属性的墓志,更多的是地方政府上报中央,并由君主颁发诰勅加以认可,体现出君主的权威。清顺治五年就明确规定:“凡遇恩诏,一品封赠三代,诰命四轴。二、三品封赠二代,诰命三轴。四、五品封赠一代,诰命二轴。六、七品封赠一代,敕命二轴。八、九品止封本身,敕命一轴。凡轴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因之,在墓主的“名称”中多有赠、晋赠、例赠、诰赠、诰封、敕授、诰授、恩赐、旌表等类术语。如《清诰赠昭武大夫四品御显考龚公讳明德字峻之前清例诰封恭人大恩显妣龚慈谢老太君前清例诰封宜人大恩显妣龚母吴老太君墓赞》《覃恩诰封奉直大夫杨公兰谷暨合葬胞兄处士星门公墓志铭》《清诰封宜人杨母李老太君生墎志铭》,等等。

(三)权力的性质

借助《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所载能够体现权力文化属性的墓志,可以发现不同的墓主体现的权力性质是不同的。这里既有文职性权力,也有武职性权力;既有显性权力,也有隐性权力;既有实质性权力,也有虚拟性权力,还有等待性权力。

在中国古代,其职官体系主要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系统,文官体现的文职性权力,武官体现的武职性权力,当然具体个人实际则可能“文武兼备”。借助前面的文武官封赠之阶官表,结合墓志题名所见之职官,文林郎、修职郎、登仕郎、儒林郎、奉直大夫、奉政大夫、征仕郎、文林进士、中宪大夫、通议大夫等体现的是文职性权力,明威将军、将仕郎、大将军、骁骑将军、武威郎、校尉、宣武都尉、奋武郎、昭武大夫等则反映的是武职性权力。

在《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所载能够体现权力文化属性的墓志中,其显性权力的表现形式有二,其一是墓主所任的职官。职官即代表权力,一种职官就代表一种权力。如《皇清待赠候选经历都游击都察院十四世祖向公上进号时忠墓志铭》即表示向上进有候选经历、都游击、都察院三种权力。其二是在墓志名称中用“赠”“晋赠”“诰封”“敕授”“例赠”“诰授”“诰封”“诰”“覃恩诰封”“恩赐”“旌表”“诰赠”“晋封”“授”“褒扬”“例诰封”“委任”等术语体现的政府权力,特别是君主的权威。其隐性权力表现在墓志名称中隐含着地方政府的权力,因为墓志要得到表彰,首先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并层层上报,以便得到高一级政府或权力机构的认可与表彰。

在《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所载能够体现权力文化属性的墓志中,对墓主来说,其所拥有的权力有些是实质性权力,有些是虚拟性权力。当然,更多的是荣誉性虚拟权力,毕竟墓志“名称”中的官职、官称、官名、官衔多属封赠的结果,对于墓主来说并非生前的实质性任官。更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这种虚拟性权力,对于某些墓主来说还是一种等待性权力,即权力的获得尚处于等待状态。在《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中,这种等待性权力主要以“待诏”“待诰”“待赠”等术语而得到。如《待诏向公可相、待诰向母杨氏墓志》《清待诰孺人孙母王老太君墓志铭》《皇清待诰郭母李老太君墓志》《清例赠国学生黄公天祥字吉葊待诰孺人黄妣郑金莲墓志》《皇清待赠候选经历都游击都察院十四世祖向公上进号时忠墓志铭》《清待赠三世祖王亮墓志》《国待赠处士李公元章字倬云墓志》等。一个“待”字,反映出权力获取的等待状态,即尚未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与肯定。

(四)权力的载体

在《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中还涉及到权力的载体问题。我们说墓志“名称”具有权力属性,能够反映权力文化,那么就必然存在权力的载体的问题。从黔江墓志实际看,其权力载体主要有二。

其一是官名、官职、官称、官衔等职官术语。职官者,官也;官者,管也;因何而管,官之所代表的权力也。故在《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中就有不少言及官名、官称等职官的墓志,涉及的职官术语有土司、文林郎、吏员、修职郎、候选巡政、六品顶戴、登仕郎、正八品、儒林郎、奉直大夫、将仕郎、四品衔、花翎都阃、奉政大夫、四品恭人、征仕郎、宜人、文林进士、候选经历、都游击、都察院、中宪大夫、通议大夫、国子监修撰、大将军、骁骑将军、武威郎、校尉、宣武都尉、注选知县、六品衔、昭武大夫、四品御、代理金堂县事、署理金堂典狱,财政局长、参军将军、候选学正堂等。

其二,权力属性用语。这些用语主要是“赠”“晋赠”“诰封”“敕授”“例赠”“诰授”“诰封”“诰”“覃恩诰封”“恩赐”“旌表”“诰赠”“晋封”“授”“褒扬”“例诰封”“委任”“待赠”“待诏”“待诰”等术语。如例赠、例授,是指按照国家(王朝)的规定(例)赠予官爵或授予官职。具体地说,官员本身为例授;推恩及父母等为例封;若是殁者则为例赠。又如诰封,即诰命封赏。五品以上因受诰命故称诰封;六品以下因受敕命故称敕封。又如“待赠”“待诏”“待诰”即等待朝廷(君主)的诏命、诰命封赠。这里,虽然隐去了权力的授予者,但这些术语却实实在在反映了权力文化属性,能够展示墓主的权力获取之来源。

(五)权力文化观念

一则墓志的名称用生者名字加墓志或墓志铭字样,岂不更为简单?也方便人们释读和记忆,何以要在墓志铭中灌入其他因素,特别是权力文化属性?这里不妨看看《冉氏忠孝谱》[4]。《冉氏忠孝谱·诰勅题辞》云:“诰勅者,朝廷之重典忠顺者,臣子之大节。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故五州大一统则无不奏之功,王臣无二心则无不赏之绩。”“诰命辉映一时,以传之世世。迩年之间,会以家难烬其付一,今宣抚冉君御龙率兵征播有功,新为嗣服,欲粹先世用垂不朽以无忘。”“天子之命益敦臣子之节,无事则安辑人民,绥和封守,有事则虔始厚终,愈励初心。天子宠灵,实式承之。”冉氏修谱收录了不少的诰敕、诰命,其原因就在于彰显祖宗功业,进而彰显“皇恩浩荡”。在墓志铭中,也自然会体现这种观念。其实,墓志“名称”所彰显的权力文化观念远不止此。在死者的墓志“名称”中加入这些“权力性”因素,体现了死者后人“光宗耀祖”的孝道观念,反映了时人的“门第阀阅”意识,更是中国社会中家国认同的权力张扬。

[1] 王子今.“忠孝”与“孝忠”:中国道德史的考察[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2).

[2] 张玉林.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Z].内部,2006.

[3] [清]冯世瀛,[清]冉崇文等编纂,酉阳自治县档案局整理.酉阳直隶州志[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

[4] 重庆酉阳冉氏族谱续修委员会.冉氏族谱[Z].内部资料,2007.

[责任编辑:朱丕智]

OnthePowerCultureintheNameofQianjiangEpitaph

Zeng Chao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8100, China)

China in traditional society, the influence of power, nothing is omnipresent. It is not only suitable for living, but also extends to the dead. For the epitaph of the deceased, whether it is the name of the epitaph, or the body of the epitaph, but also the epitaph of the signature, can be found in the “power” of the impact, reflecting the “power culture” penetration. In the Qianjiang Literature and History Epitaph Album, there are a lot of epitaphs; only the analysis of its epitaph “name” can be seen in the possession of power, access, nature and so on. In the epitaph “name” into the “power of culture”, “filial piety embodies the posterity, reflects the glorify and illuminate the ancestors” when the “Ka gate valves” consciousness, is the national identity China social power publicity.

Qianjiang epitaph; name; power

2017-05-05

曾超(1966-),男,土家族,重庆黔江人,博士,《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教授。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武陵山特色资源利用与开发中心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吉首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

国家社科基金“乌江流域民族间信任和谐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12BMZ023);长江师范学院立项建设学科民族学2017年度特别委托研究项目“明清时期土司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研究”(2017TSW01)。

K20

A

1673—0429(2017)04—0011—09

猜你喜欢

太君黔江墓志铭
黔江:“三在一融合”精细化治理城市
国、市蚕桑“双体系”为黔江蚕业高质量发展献策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与“华康2号”在黔江饲养表现
墓志铭也可以很幽默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从中日史料的角度再考日伪时期的“太君”用法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
难忘的一次表演
黔江精神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