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地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2017-09-16杨永丰

关键词:重庆研究生课程体系

杨永丰 罗 奥

(1.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系,重庆 401331)

高校地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杨永丰1罗 奥2

(1.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系,重庆 401331)

地理学研究生教育是地理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面。笔者以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对象及依据,利用文献法及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生源情况、培养方式及学位论文三方面对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拟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学科发展提供相应思路。研究表明,该校地理学学科体系逐步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较为完整,部分专业方向课程分类模糊;研究生发文量总体增加,核心及其以上论文发文量需要进一步增强;学位与学科建设逐渐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水土保持与灾害防治、土地利用与生态响应、旅游规划与开发、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地域文化与遗产保护等领域。

高校;地理专业;培养质量;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是当前各国教育中的最高层次,决定着一国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认为,当前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仍需提升,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地理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研究型人才[2], 但教育质量却参差不齐,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将是未来地理学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

当前,国内有关地理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学习状况及培养现状分析等方面。如林孝松[3]等从重庆交通大学地理学的课程体系、学科方向、师资队伍及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地理学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刘潇[4]等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对地理学相关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程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跨校跨专业学习、在线学习等方面需要加强;张彤[5]、邓忠伟[6]等分析探究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现状、研究生专题研讨课的设置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提升。不难发现,现有的研究多基于问卷调查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研究,并未全面分析探究地理学专业整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

鉴于此,笔者以工作学习的单位为研究范畴,通过数理统计及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从学科背景、培养模式及机制、课程体系、导师指导状况、毕业论文选题等方面探析该校地理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地理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展望,以期为该校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思考,发挥借鉴意义。

一、研究生培养概况及本课题研究方法

(一)地理研究生培养概况

重庆师范大学依托地理与旅游学院开展地理学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研究生培养已有20年的历史。1996年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点,2007年开始招生该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2010年,地理学获得一级学科硕士授权,2012年,新增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2013年,新增自主设置的资源环境科学硕士点开始招生。截至目前,全日制研究生200余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研究成果主要为三峡库区和重庆地区资源环境与生态建设、旅游发展与经营管理、城乡人居环境与土地利用等方面。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根据研究目的,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及归纳,筛选出对本研究有用的资料,最终确定本研究的主要方向。

2.GIS空间分析法

所谓空间分析,是指应用定量(主要是统计)分析手段用于分析点、线、面的空间分布模式。现在更多地强调地理空间本身的特征、空间决策过程和复杂空间系统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本研究主要通过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来反映生源地在全国的分布情况。

3.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构建

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前期:主要评价研究生入学前的教育状况。这就包括对研究生本科时期就读学校、学科背景条件等方面。(2)中期:即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过程。所谓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学校、导师和研究生三者相互配合来完成。学校作为管理层和决策层,主要是在国家法规及校规校纪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约定俗成的准则来约束研究生的行为,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导师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督者和主要责任人。而研究生本人则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体。(3)后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结束往往伴随着学位论文的终结,学位论文的好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成果展示阶段。

图1 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

二、生源与培养质量关系

(一)生源及学科背景研究

生源状况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障。生源质量的好坏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直接性的影响[7]。本文将从生源地、本科就读学校及就读专业三方面来分析工作单位的学科背景情况。

图2反映了2009-2016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专业学生招生比。由图可知,研究生招生人数总体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在2014年招生人数达到了顶峰。这在一方面反映了国家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变化,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地理学学科发展历程。在国家层面,1999年后研究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各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基于此,国家于2014年取消公费读研的政策,开始实行自费政策,并对研究生招生规模进行收缩,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学校层面,随着地理学学科的发展及完善,招生人数也逐渐稳定在一定的数量上。

图2 2009-2016年地理研究生历年招生情况

由图2可知,重师地理研究生涵盖了中国的27个省级行政区划单元,目前港、澳、台、海南省、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天津市暂无生源。从生源密集程度来看,主要集中于西南的成渝地区,以及华北和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及西北以及西藏地区生源量较少。这说明,地域选择对研究生报考学校影响较大。一般而言,都喜欢选择邻近自己家乡的招生单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的地域选择在逐渐打破。

从某种意义而言,学生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及就读学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状况。图3和图4分别反映了研究生报考前单位及报考前专业情况。其中,图3反映了2014-2016级192名研究生考研前单位情况。其中,有46人为重庆师范大学,其次,有8人考前单位为绵阳师范学院,池州学院、南阳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和重师涉外商贸学院,各有4人。从学校属地来看,有62人为重庆市,20人为四川省,16人为河南省,山西省和安徽省各占12人;从学校类型来看,大多为地方性二本普通院校,国家重点学校报考人数较少。这说明,生源地主要为中部地区以及西南成渝地区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图3 2014-2016级考前单位统计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2015-2016级有79人所学为地理相关专业,占总人数的74.5%,非地理专业27人,占25.5%。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多学生仍然继续学习本专业;另一方面说明,地理专业受众面在扩大。究其原因,大多数认为本科阶段并未选择好专业,只好通过考研选择自己感兴趣和喜爱的专业。

图4 2015-2016级学科背景情况

(二)研究生培养分析

所谓研究生培养,是在现有的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学习及导师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最终具备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可见,课程设置、导师指导以及培养政策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将从课程体系设置、学生发文状况以及学校培养方针政策等进行探究分析。

1.地理学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反映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环节,其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补修课和必修环节等几方面内容。为了更好地反映课程体系设置,本研究选用2015级全日制硕士生人才培养计划,其课程体系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 地理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

研究发现,地理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内容针对性较强。在课程的设置上,既反映了专业及方向的差异性,也考虑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如专门设置了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学科发展报告等理论课程,还考虑实验与方法论,设置了诸如《遥感与GIS应用》《现代地理学研究方法》以及《水土保持实验分析》等课程。当然,课程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各方向的课程设置模糊以及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是否应该选择《区域规划原理》的课程,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与此同时,应根据各专业方向的差异性,增设“科技写作训练与文献阅读”等相关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2.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机制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环节之一,研究生读研期间的培养与学校的培养机制密不可分。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专门设立管理部门——研究生院,并从培养工作、学生工作和学位与学科建设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而培养研究生的业务单位也针对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国家奖学金评定细则。在科研上,鼓励学生积极申报重庆市及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学生读研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直接反应了学生培养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生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本研究以CNKI为数据源,通过高级检索,以“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为工作单位,统计了2011-2016年学生发文期刊排名(表2)。

表2 学生发文情况统计

由表2可知,2011-2016年,发文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较2011年增加了5倍;历年发表期刊以重庆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最多,且核心及其以上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从专业情况来看,自然地理学和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发文期刊影响因子好于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专业。提高中文核心期刊发文量,努力实现研究生SCI论文零的突破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努力方向。

(三)地理学学位论文评价研究

学位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研究方法乃至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因此,地理学学位论文可作为衡量地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方面。为更好地反映学位论文的基本情况,现对本单位2013-2016届的230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题目进行以下统计和分析(表3)。

表3 2013-2016年地理学位论文选题汇总

续表

续表专业研究方向2013201420152016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与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人口分布格局分析、降雨径流模拟研究、干旱监测研究及其应用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研究、地理集中度测算及时空演变研究、草地群落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电力消费时空动态与影响因素分析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虚拟现实技术与三维GIS——————干旱监测模型构建———

表3表明,自然地理学主要包括环境灾害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两个发展方向;人文地理学主要包括区域旅游开发、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区域规划与开发三方面内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进行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方面研究。近年来,新确立的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主要围绕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展开研究。从论文选题可知,在自然方面,主要围绕三峡库区农村面源污染、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环境变化、土壤及其环境效应及生态系统评价研究几方面开展;人文地理学多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形象设定、旅游空间分布及经济发展、山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侧重于资源环境及其地理空间分布演变格局;学科教学方向主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研究,并主办了《地理教育》期刊。总之,学院基本凝练出水土保持与灾害防治、土地利用与生态响应、旅游规划与开发、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地域文化与遗产保护等研究领域。其中,土地利用与生态响应、旅游规划与开发、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具有一定地位。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对地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分析与评价,发现存在如下的问题:

第一,在生源方面,优秀生源数量明显下降,流失量严重。生源地域性突出,应增强西北部、东北部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宣传工作,打破生源的地域限制。报考学生大多本科就读于地方普通二本院校,甚至于三本院校,需要增强省部级高校的宣传招生工作。

第二,课程培养体系方面,地理课程知识重理论、轻能力,前沿实践课程较少,课程体系需要增强时效性、前沿性及实践性,同时应增强乡土地理课程的设置,体现地理课程的区域性特点。课程考核制度多以论文等形式呈现,受教师主观性影响较大,应改善课程考核体系,提高研究生的课堂效率。

第三,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导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存在部分导师不管学生,对科研工作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难以充分做到知识育人的效果。所以,应完善导师评聘标准和导向,建立以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为核心、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完善导师队伍的考核监督机制,形成分类管理、动态调控的导师队伍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应加强导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逐步完善以导师为核心的培养团队及学科机制。

第四,研究生科研指导方面,针对不同的方向开展论文写作训练课程,增强专业方向间的交流与合作,多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地理学术年会,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要优化研究生培养氛围,增强学术质量建设。校内地理专业各方向间应多举行专业学科竞赛,组织地理技术交流活动,实现技术与学术的交流汇通。[8]

[1] 张小波.基于综合评价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效率指数研究——对“985 工程”一期34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9).

[2] 史培军,宋长青,葛道凯.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J].地理学报,2003,(1).

[3] 林孝松,邓睿,罗融融.地理学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6).

[4] 刘潇,卢威,何建华.地理学科研究生课程学习满意度调查及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6,(6).

[5] 张彤,陈杰.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专题研讨课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

[6] 邓中伟,季民河,宋天征.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0,(6).

[7] 贾建锋,潘梦佳,马可心.发达国家本科招生制度经验借鉴与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6,(11).

[8] 周文霞,薛晓洲,李锦飞,高雪原,辛璐.大学生在校经历对职业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6,(10).

[责任编辑:左福生]

OntheEvaluationoftheTrainingQualityofGeographyMajor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CaseBasedOn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

Yang Yongfeng1Luo Ao

(1.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401331; 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ongqing401331, China 2.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education is supported by the graduate education of geography. According to the work units of th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as the research carrier,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to evaluates th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students’ situation, the training situation and the degree thesis, and provide direction for a perio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geography of the school gradually improved the system, 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is relatively perfect, some of th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of fuzzy classification courses. The total volume of graduate students to increase the total number of papers and the core of the paper needs to be further enhanced. Degree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gradually formed som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mainly focused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respons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urban planning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regional culture and heritage protection etc…

universities; geography specialty; training quality; graduate student

2017-04-13

杨永丰(1980-),男,河南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研究。 罗奥(1989-),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教师。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092047)”,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黄金周旅游井喷背景下我国旅游供需矛盾及协调机制”(13YJC790180)的研究成果之一。

G40

A

1673—0429(2017)04—0073—09

猜你喜欢

重庆研究生课程体系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在这里看重庆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