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教材资源,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2017-09-15李水君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写作教材结构

李水君

【摘要】教材涉及社會、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运用好教材文本,不仅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以阅读教学为依托,以课文仿写为载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作文元素,在有效的时间内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库,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学习,从中得到启发,获得写作的灵感。

【关键词】教材;结构;语言;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课文是语文学习最生动的例子,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从中挖掘作文立意、结构、技法、素材、语言等策略,引导学生跟着课本学写作文,有效提高写作能力。下面以教材文本为例,谈谈如何通过阅读经典文章,引导学生从写作结构、语言、技巧等三方面来提高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一、结构

结构是支撑起整篇文章的框架,是使文章能站立的前提,犹如人的骨骼。写作时,让学生有结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学习的范本。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和莫怀戚的《散步》是很典型的先叙后议由事而悟的文章。先叙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然后在叙述的基础上悟出生活的道理、人生的哲理。结构可作如下归纳:叙写亲身经历——感悟人生哲理。这类文章的写作要点须明确,叙写的重点与哲理要紧密关联,叙事论述要水到渠成。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着重叙写了下山时的过程和“我”当时的心情,为下文“我”的生活发现作铺垫;《散步》叙写重点放在一家四口的相互理解、谦让、帮助,与后文的感悟——责任相辅相成。感悟的道理一定要用具体的语句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样文章的主旨就明晰了,也不易跑题,对初学者特别管用。

又如冰心的《谈生命》就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为学生学写散文提供了范例。文章首句“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紧扣题目,简洁明确,开门见山。第二部分作者用“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作比,着重展示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体现出生命多姿多彩,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人生哲理。第三部分承开头“生命像什么”,另起一个比喻展开描述,着重喻示人的生命规律: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且生命始终向前发展,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二、三两部分反复的语句(相似的语句),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有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第四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把对生命的感悟直接写出来,既对上文作了一个总结,又扣住题目。整篇文章脉络清晰简单,不失为易临摹的佳作。

结构既是学生动笔写作前的必要准备,也是学生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作文主题,仿照教材文章列出一个作文提纲,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

二、语言

优美的语言如人的外表,直接吸引读者。可面对这“帅”“美”,大多数学生只能“望洋兴叹”。语言苍白干瘪、无张扬力,是初中生写作的通病,这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难则难矣,然无法回避。细细探究,课文中有不少方法可供借鉴。

熟练自如地运用各种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形象,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技能之一。训练时,课文中有大量的例子可供参考,这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现以语言描写为例,稍作分析。

(1)在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一段话:“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2)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1)句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舍不得花钱,又不便公开反对的心理。这番话,既在女婿面前不失体面,又省下了三个人的钱,勉强同意女儿和女婿吃牡蛎,满足了她的虚荣心。(2)句运用动作描写,“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和迂腐。

作家在描写人物语言时,往往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人物性格就会更鲜明、生动,人物形象更富感染力。这一方法简便易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三、技巧

技巧如人的本领,本领越多,自然越讨人喜欢,也越引人瞩目。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写文章时会有如虎添翼之感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抑后扬。文章先介绍人们对阿长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黄胖而矮的外形特点。然后列举了她的种种令人“讨厌”之处:饶舌、多事、睡相霸道、烦琐的规矩。文章后部分表现“我”对长妈妈的空前敬意。幼小的“我”对阿长真正敬意源于对阿长给“我”买到了绘图《山海经》,“这又产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技法,先写她的缺点,极尽针砭,后写她的“伟大的神力”和对她的“敬意”。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褒扬是由衷的,文章前部分的“抑”是假,抑中有扬,先抑是为了后扬,“扬”才是作者的真正用心,作者就是通过先抑后扬技法,竭尽心力,抒发了他对阿长的崇高敬意。

先抑后扬,反面入手,反向入笔,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墨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在叙述的曲折变化中,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种写作手法易学易用,于初中生正好适用。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熟练自如地运用这种表现手法,会提升学生作文的品位与档次。

(1)在鲁迅《故乡》中有一段描述:“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2)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写道:“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句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农村一片萧条、苍凉、冷清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悲凉,为全文奠定了抑郁深沉的抒情笔调;(2)句描写的是去哲尔赛岛游玩途中所见的景象,它好似一幅水墨山水画,描绘了水的碧绿与平静。作者只言片语就活画了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极其真切地暗示了他们当时渴盼与兴奋的心情,与明快的景物相映衬,相得益彰。

以上是哀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的例子。《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又如《最后一课》开篇的景物描写是这样的:“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作者笔下环境多么明朗安详。即便是侵略法国的普鲁士兵也与画面融为一体。这就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作者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自然环境的美好,是要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以与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的心情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压抑之感。

技巧属于“方法”的一个范畴,主要指对一种生活或工作方法的熟练和灵活运用,通过借鉴,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语文教师如果能将教材阅读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妙运用教材资源,改变作文教学思路,那么,写作教学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翠.浅谈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功能[J].语数外学习,2014(6).

[2]祝萍.淘课本之米为巧妇之炊[J].文学教育,2010(12).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N].中国教育报,2016-09-13.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作教材结构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论《日出》的结构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