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

2017-09-15黄冬荷梁少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白内障无菌实验组

黄冬荷,梁少华,曾 秀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佛山 528000)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

黄冬荷,梁少华,曾 秀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 分析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则针对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预防对策;比较两组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7.5%(3/40),实验组并未发生感染,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完善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感染因素;预防对策

白内障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致盲性眼病,而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则是主要发病人群[1]。手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式,而术后感染则是破坏性非常强的一种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眼内组织和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引起失明或者眼球摘除[2]。所以对围手术期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及预防控制要点,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3.4±1.6)岁。实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3.8±1.3)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针对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预防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①感染因素分析:1)术前:老年患者因为组织器官逐渐退化,机体免疫力较差,而且伴各种基础疾病,因此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害[3];术前没能有效清洁结膜囊;此外医护人员术前洗手、手消毒操作流程简化,消毒不彻底。2)术中:医护人员院感意识薄弱,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3)术后:未彻底处理灌注管道和手术器械,或者消毒方法不合理;没有根据层流手术间洁净级别实施自净。4)没有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知识教育。

②预防对策:1)病房准备: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病,术前2天抗菌眼药水滴眼,4次/d;术前剪术眼睫毛,先用0.2%肥皂水清洗眼眶周围皮肤,再用0.5%聚维酮碘液由内到外由上至下彻底冲洗结膜囊、上下眼脸、眼眶周围皮肤,最后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无菌眼垫盖上眼部。 2)手术室管理对策:术前检查手术物品的灭菌效果;护理组长负责监督手术人员正确洗手,保证洗手消毒效果;术前半小时打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接台手术应保证间隔满足自净要求才能实施,百级手术间和万级手术间的间隔时间分别为15 min、30 min。3)术中:室内物品摆放合理,非无菌和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注意勿遮挡洁净出风口;严控参观人数及术中不必要的人员走动;粘弹剂和灌注液应保证一人一用,管道和手柄应保证一用一灭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感染风险。3)术后:加强患者的有效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注意预防可能导致眼球感染因素,如直接用手或不洁的毛巾擦眼、淋浴至流水入眼等。4)眼科使用的精密器械,操作中应保证轻拿轻放,避免变形和损伤;术后将器械放入适酶溶液中,选择超声波5 min超洗后冲洗烘干上油;定期对手术室的进行细菌学监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7.5%(3/40),实验组并未发生感染,在感染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感染发生情况观察

3 讨 论

临床研究表明,辐射、中毒、外伤、局部营养障碍、老化、遗传、免疫与代谢异常等均会让患者的晶状体代谢出现紊乱,让晶状体蛋白质出现变性而导致浑浊,最终则表现为白内障[4]。现阶段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手术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感染则是术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5]。

本研究中,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7.5%(3/40),实验组并未发生感染,在感染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认真分析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能有效预防感染发生。医护人员应在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给予对症治疗,充分治疗感染病灶;围手术期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对患者术眼进行严密观察,按时预防性滴抗生素眼药水,加强有效围手术期健康知识教育,是预防感染的主要对策。除此之外也应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缓解,使其配合治疗,防止发生不良并发症[6]。

总之,针对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预防对策;完善手术室感染管理措施和制度,严格执行相关的无菌操作原则,能对术后感染进行有效预防。

[1] 徐 倩,陈 云,李厚杰,等.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临床分析[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2):127-128.

[2] 刘 娜,高传晶.白内障超乳术后眼内炎感染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2):24-25.

[3] 关玮丽.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因素的调查与防控[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5):504-505.

[4] 肖贤柳.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感染预防对控制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357-358,360.

[5] 陈文倩,李朝辉,叶 子,等.老年患者白内障围术期眼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预防措施[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4):336-338,342.

[6]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学组.关于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措施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3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76-78.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779.66

B

ISSN.2096-2479.2017.29.69.02

猜你喜欢

白内障无菌实验组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