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VAP与PICC在胃癌晚期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研究与对比分析

2017-09-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经脉低血糖输液

周 劼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IVAP与PICC在胃癌晚期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研究与对比分析

周 劼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目的 探讨IVAP与PICC在胃癌晚期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胃癌晚期并低血糖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PICC,观察组采用IVAP,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VAP与PICC在胃癌晚期并低血糖患者中应用,同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IVAP相对PICC更适合应用于胃癌晚期并低血糖患者中,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IVAP;PICC;胃癌晚期;低血糖;对比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而且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据有关数据统计胃癌全国平均死亡率高达20/10万,多发于50~60岁人群[1]。胃癌是一种消化道疾病,晚期胃癌发现时很难治疗,而且常常伴有并发症,其中低血糖是胃癌晚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胃癌晚期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必要要给予经脉输液,补充血糖[2]。但是传统的经脉输液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目前临床上一般用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对患者实施经脉输液,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就IVAP与PICC在胃癌晚期并低血糖患者的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胃癌晚期并低血糖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2~85岁,平均(62.14±2.16)岁;病程1~11年,平均(5.24±0.45)年;所有患者均没有严重的肝肾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外伤史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PICC实施经脉输液,厂家为美国巴德公司,型号为4 Fr;穿刺经脉点选取患者肘中经脉,然后将导管头端置于上腔静脉,穿刺点用无菌敷贴覆盖,术后注意加压2 h,加压方式用弹性绷带。

观察组采用IVAP实施静脉输液,厂家为美国巴德公司,型号为4Fr。

介入科医师在介入导管室实施操作,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由介入科医师在DSA下植入的IVAP导管,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然后将导管从穿刺鞘内放入经脉中,并建立皮下隧道和皮袋引出导管,将输液港的注射座固定在患者右锁骨下窝处,再连接注射座和导管,最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两种不同置管技术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以及6个月带管时间内发生的不良反应,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有无周围皮肤硬化、疼痛、红肿等不适反应,并完整记录;同时棺材两组患者全身感染、出血、血栓以及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1例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1例红肿,2例疼痛,1例皮肤硬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为16.67%,两组并发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n(%)]

3 讨 论

胃癌晚期并低血糖患者由于疾病的存在,心理承受的压力比较大,而且胃癌属于消化道疾病,晚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低血糖,血管质量比较差[3]。在长期治疗中需要静脉输液,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静脉炎、外渗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临床上开始使用PICC和IVAP实施静脉输液处理,其中PICC操作安全、穿刺成功率较高,不容易脱管,留置时间长,而且感染率和并发症率均比较低,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具有很好的效果[4]。IVAP主要由注射座和硅胶导管两部分组成,可完全植入体内并长期留置,为长期输液治疗及化疗病人提供可靠安全的预留静脉通路[5]。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带来的痛苦,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的差异,但是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IVAP应用于胃癌晚期并低血糖具有更好的效果,不仅降低患者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而且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PICC和IVAP在胃癌晚期并低血糖患者输液中的应用,发现两种输液方法应用在患者临床质量中均有很好的效果,能够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但是相对来说IVAP在降低患者并发症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而且能够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输液方式,值得在临床上上推广应用。

[1] 吴燕琴.浅谈胃癌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4,25(19):114-115.

[2] 李 琦.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5.

[3] 王金梅,刘春萍.老年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26):508-509.

[4] 张 起.老年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综合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1):132-133.

[5] 汪小平,向 义.预见性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PICC留置时间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8):99-102.

[6] 魏 芳,陈 婷,刘 亚,等.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对院外PICC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16-17,18.

本文编辑:李 豆

R735.2

B

ISSN.2095-8803.2017.10.178.02

课题名称:IVAP与PICC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课题,编号:Z3013316)

周劼(1979-),女,汉族,广西南宁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静脉治疗

猜你喜欢

经脉低血糖输液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从出土和传世早期经脉类文献中的疼痛病症看经脉理论的形成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