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跃杰:深山养野猪 走出致富路

2017-09-15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7年9期
关键词:野猪养猪贫困户

刘跃杰:深山养野猪 走出致富路

■文 / 罗 青

“聚力强社”合作社系列报道十八

生意好了以后,刘跃杰希望能够带动当地的贫困户过上好的生活。

在内蒙古自治区莫旗塔温敖宝镇,提起民兴村的莫旗兴野生态山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跃杰,称得上是个女能人。说起来,刘跃杰就是个养猪的,养猪、卖猪她都管,大事、小事她都跑。养猪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农村经常会看到大大小小的养猪场。然而,刘跃杰养猪却养出了名堂,而且名气越来越大。

克服困难到山上养猪

莫旗兴野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3月,出资总额240万元,目前成员50多户。依托2.6万亩山林的规模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刘跃杰先后引进了品种先进的母猪,通过山上和林下自然放养,逐步发展二代、三代杂交野猪,目前存栏生猪1000多头,部分产品还进行了分类和分割等初加工,通过冷链运输远销到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其中礼盒野猪肉8斤装的能卖到398元/盒,4斤装的卖到298元/盒。

刘跃杰以及她发起成立的合作社靠养殖野猪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这还得从2008年说起。那时刘跃杰和丈夫在塔温敖宝镇里的农贸市场从事卖猪肉的生意。细心的刘跃杰发现,每次村里的农户把自家饲养的猪肉拿到市场销售,不仅特别畅销而且能卖上好价钱。于是她和丈夫商量,决定放弃在市场卖猪肉的生意,到山上去散养生猪,猪肉肯定抢手。就这样刘跃杰夫妇来到深山开始散养生猪。

在山上养猪的优势明显。与圈养的猪相比,瘦肉率高、肉的口感好,最重要的是比较绿色。这种猪在山上吃玉米、野草、野果子之类的食物,不吃含激素的饲料,此外猪的运动量大,身体更健康,平时不生病很少用药,基本没有药物残留在肉里面。

但由于是未开发的原生态大山,山上电都没通,养猪遇到的困难超出了刘跃杰的想象。不过,刘跃杰表示,她内心里一直都有着一个信念,就是自己一定要干点事,所以,遇到困难她都想尽办法克服。有一次刘跃杰去山下办事,回来的时候遇到没膝深的大雪,走到半路的她,车子陷入积雪很难前行。这时她往前走不了,往后退不了,只有拼命挖雪,试图前行。挖了很长时间后,正巧遇到一辆车经过此地,帮助她回到山上。当时她激动地说,要不是他们,她就冻死在路上了。

2016年合作社年会,刘跃杰理事长(左一)在合作社农产品直播中介绍自己的产品。

养殖野猪有了稳定销售渠道

克服了困难的刘跃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养猪事业上。但世事不总是遂人愿,有一段时间生猪市场不景气,价格卖得非常低,她不仅没有赚到钱,而且还赔进去了大部分投入,甚至连买种猪补栏,也已经成为奢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选择了放弃,抱着绝望的心情,刘跃杰把剩下的猪放回了山里,希望这些猪能够在大山里自由自在地生长。意外的是,第二年春天,一些放走的猪又回到了刘跃杰放走他们的地方,几头母猪还领回了一些小猪崽,这些小猪都是二代杂交野猪。刘跃杰发现,原来山上竟有野猪。

这些回来的猪让刘跃杰再次看到了希望,也让她重新开始了她的养猪事业。而且,这次她养殖猪的品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养殖二代野猪。散养野猪无疑是绿色无公害的健康食品,而且肉质嫩而不腻,富含多种蛋白质。

随着品种的变化,加上养猪市场的回暖,刘跃杰的养猪事业逐渐有了起色。可时间一长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野猪生长慢,养殖成本高,虽然前景被看好,但由于销售渠道不通畅,在当地市场的销量并不大。随着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资金也出现了短缺,刘跃杰一边开拓市场,一边筹集资金,忙得不可开交。

当刘跃杰把相关情况反映到塔温敖宝镇政府后,镇政府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解决了部分贷款,还为她寻找销售市场,慢慢地刘跃杰养殖的野猪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扩大规模扶持贫困户养野猪

2015年,合作社的发展迎来了转折,在刘跃杰的努力下,山上终于通了电,随后,也可以上网了。这让事业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

刘跃杰抓住电商崛起的有利时机,让儿子利用微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他们把销售信息转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谁要购买绿色猪肉,只要拨打电话或者发条微信就可送货上门,外地购货也可通过物流配货发送。刘跃杰还给自己的产品设计了精致的包装。随着名气逐渐增大,一些销售商家也和她谈起了大宗生意。

刘跃杰饲养的野猪

生意好了以后,刘跃杰希望能够带动当地的贫困户过上好的生活。2016年,刘跃杰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由基地提供种猪分给10户贫困户喂养,种猪生出小猪后归贫困户所有,最后由合作社统一回收销售。等到贫困户的小猪长大,培育出自己的种猪后,一般在3年内,种猪再还回合作社。2017年,刘跃杰扩大了扶持贫困户的范围,提供种猪的贫困户达到了50户。

扶持贫困户的范围扩大的同时也给刘跃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前通过滚雪球方式先后繁殖的二代三代野猪已经达到了500多头,如今养殖规模一下子达到了1000多头。虽然合作社已经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但养殖规模一下子扩大这么多,销售渠道也急需拓展。到了2017年3月底,销售渠道的事还没有眉目,但刘跃杰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必须也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的刘跃杰,已经从大山里走了出来。她上网了解行业动态、新闻时事,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推销产品,还经常外出考察、参加培训。所有的这些让她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在发展的过程中,刘跃杰还深深地认识到,要想把事业做好做大,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她联合当地的其他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兴野生态新农业联合社。

刘跃杰透露,未来合作社会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将重点涉猎特色种养殖、山野菜种植、林下中草药种植、榛子种植等产业;并将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其中,根据其能力,将部分产业交由贫困户经营,分散经营、统一销售,做大做强品牌,走出一条生态种养殖的新路。

最后,刘跃杰补充说,对于未来的规划,他们不是仅仅通过合作社的几个负责人和成员们制定,合作社将抓住莫旗国家级扶贫开发的机遇,根据基地实际情况,聘请专家进行规划,能牧则牧、能种则种,全方位发展,多渠道经营,做好合作社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这个大文章。

全国劳模:变劣势为优势发展种植业

■文 / 王 欣

“聚力强社”合作社系列报道十九

胡占军说,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但由于工作环境、收入等方面的限制,让大学生到合作社踏踏实实工作,很难。

吃过山西省朔城区上沙塄河村晟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西瓜的人都知道,这里的西瓜皮薄汁多、口感好,这些西瓜都是合作社从外面引进来的,此外合作社还从其他省市,甚至国外引进了樱桃、西红柿等很多水果和蔬菜品种。正是靠这些水果和蔬菜,合作社创出了特色,打出了名声,赢得了市场。

胡占军是合作社的理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已经成为集研发、实验、生产推广及技术咨询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

变劣势为优势生产反季节蔬菜

晟源蔬菜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2月,注册资金100万元,成员100多户,流转土地3000亩,规模化种植水果蔬菜,品种主要包括:礼品西瓜墨童系列、农友系列、小风系列等十几个品种;章姬、红颜等品种的草莓;保健菜豆、黑土豆、黑红薯、黑花生等;还有新品种黄瓜、西红柿、茄子等。胡占军介绍说,一般成员种植水果的收入为2万元/亩左右,高的像樱桃能达到5万元/亩—6万元/亩,种植蔬菜的收入一般在1万元/亩。

合作社位于山西省,在外人眼里,山西是煤炭资源型大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具体到合作社所在的朔州市,是中国新型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国农区最大的奶源基地和北方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综合以上信息来看,在这样的地区发展农业一定前景有限。

2015年胡占军理事长在人民大会堂

不过,胡占军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其实,在这里发展农业非常有优势。”其中,一个优势就是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

朔州属晋北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冬季风多雪少,气候寒冷,而且冷得早。这看起来有点恶劣的天气,恰恰成为胡占军眼里发展种植业的一大优势。

他解释说,一般秋季果树落叶后到翌年萌芽前为果树的休眠期,由于这里冷得早,果树早早就进入休眠期,相对地也能提早开始复苏,提早开花、生长,产品也能提早上市。拿大樱桃来说,可以比大连早上市20多天。这样合作社不仅能早早地抢占市场,而且还能卖到不错的价格。如今反季节产品,已经成为合作社的一大销售亮点。

当年,胡占军到朔州后,正是发现这个地方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土地比较平坦,部分村庄水利设施不错,比较适合果蔬的生长,才选择了在这里发展种植基地。

此外,在合作社种植基地附近就有养殖场,可以为合作社提供大量的有机肥,这成为合作社种植绿色蔬菜的另一个天然优势。

成立合作社带领成员一起发展

胡占军于1999年在红旗牧场建起了蔬菜育苗基地。他说,当时上沙塄河乡的情况是:大部分水浇地种的都是玉米,大田、大棚蔬菜种植几乎为零,即使有一些老百姓种了蔬菜,但种植技术也非常落后,品种的选择和市场需求根本不协调,当地蔬菜供应几乎全靠外调,这里的土地流转价格也比较便宜。

胡占军在上沙塄河村试点,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当地农户从大田种植粮食转变为大棚种植蔬菜,由于这些农民没有蔬菜种植经验,他带着技术员从整地到栽植再到田间管理,手把手地教,最后按市场价格把老百姓的辣椒全部回收。

一开始种植的就是青椒。种了几年后,他逐渐发现光靠种青椒不行,满足不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于是,他开始尝试着引进不同的蔬菜和水果品种,包括黄瓜、西红柿、黑土豆、小杭椒、朝天椒、樱桃等,还引进了先进的西瓜品种墨童、帅童、蜜童等。这些新品种有的是直接从其他地区引进的,有的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还有的是从别的地方二次引进的。慢慢地,种植基地的品种逐渐丰富起来,不仅有很多蔬菜品种,还有了诸多的水果品种。

随着引进品种的增多,胡占军感到越来越需要与农户合作发展。2009年,他带领上沙塄河村100多户村民组建了晟源蔬菜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未来发展面临人才难题

在发展的过程中,胡占军逐渐发现了这里发展反季节产品的优势。对于种植出的反季节绿色产品,合作社主要销到省外的高端市场;而应季的蔬菜、水果,则更多地在本地销售。这些绿色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目前已打入北京、上海、杭州、温州、广州、长沙、石家庄、太原等地的大型市场,合作社的年销售收入达到了2000万元。

山西省朔城区上沙塄河村晟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占军在仔细查看大棚樱桃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当地土地租金也水涨船高,达到了500元/亩—600元/亩,当初农户种菜的全部收入也就200元/亩左右,如今仅租金就是当初收入的两倍,收入大幅提高。

2010年,胡占军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被授予“全国新农村建设模范人物”;2013年,被山西省农业厅、省农林水工会委员会授予“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建设劳动竞赛先进工作者标兵”;201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胡占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等。2015年,胡占军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胡占军说,未来合作社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计划引入乡村新型产业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借助这个模式,合作社可以发展拓展训练、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

谈到合作社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胡占军说,最大的问题是人才问题。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但由于工作环境、收入等方面的限制,让大学生到合作社踏踏实实工作,非常不容易。

在合作社基地大棚的一头立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朔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服务示范基地。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朔州市委、市政府选派部分大学生村官到合作社的基地培训锻炼学习,通过大学生村官这一纽带,进一步辐射带动朔州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运用。

胡占军则希望,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到他的基地来工作,或与合作社合作发展,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合作社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也能让大学生有发展的空间。

猜你喜欢

野猪养猪贫困户
萌萌的小野猪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养猪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智慧的野猪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