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探讨

2017-09-15张勇胜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7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专项素质

张勇胜

(惠州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高校田径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探讨

张勇胜

(惠州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高校田径运动队的举办和发展,与我国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专项技术训练作为高校田径运动队日常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就目前的高校田径运动队而言,其队员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均存在较大差异,普遍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专项技术训练,运动成绩水平平均处于2级左右。因此,从专项技术训练要点入手,提高关键技术的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高校田径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为进一步掌握惠州学院体育学院田径运动队中10名短跑项目运动员(其中男生5名,女生5名)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实际情况,科学改良高校短跑运动专项技术训练,笔者通过10s原地高抬腿测试、反应速度测试、后抛铅球测试、30m行进间跑测试、150m跑测试、300m跑测试等10项身体素质测试,对运动员的实际身体素质进行了综合测试,并将测试数据带入逐步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可知,30m行进间跑和150m跑绝对速度指标对于短跑运动员的专业素质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为进一步确定30m行进间跑绝对速度具体的影响因素,笔者对实验进行了相应地调整,并再一次进行了回归计算,由此得知杠铃半蹲训练对运动员的专业素质影响最大。综合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就短跑运动员而言,其速度主要受腿部爆发力影响,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应重点加强跳跃训练和负重蹬跳训练,以促进运动员腿部伸肌群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训练内容安排:经过相应的试验分析后,对原有的高校短跑训练方式进行调整,分为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两部分内容进行。其中身体素质训练主要包括30m行进间跑、立定跳远、杠铃半蹲、挺举、150m跑以及立定三级跳远等项目;专项技术训练则主要由腿部折叠训练、前身扒地训练、后蹬训练以及摆臂训练等项目组成。

训练时间安排: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按照1:1的比例进行安排。运动员素质训练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每周训练4~5次,训练周期为6个月,每次训练持续2小时。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良训练之后,10名运动员参加了运动会的短跑比赛,由比赛成绩可以看出,10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专业素质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经过t检验,属于高度显性差异,P<0.01,具体内容如表1和表2所示。根据运动员训练前后的成绩对比,可以初步得出结论:高校短跑训练改良后,突出了训练重点,抓住了专项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而有效提高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专业素质水平,达到了较为理想的训练效果

2.1 大小腿折叠前摆技术分析

2.1.1 大小腿折叠过程中,折叠程度越大,腿部传动惯量缩短越多,步频增加越明显

分析对比优秀短跑运动员和一般短跑运动员的中跑技术动作可以得出,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足与地面蹬离之后,小腿会快速向大腿折叠且折叠程度较大,如短跑名将刘易斯的最大折叠角度可达到29°。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当小腿向大腿发生折叠,且折叠较大时,在摆动腿的前摆过程中,其转动惯量将变小。从物理学的角度也可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如将摆动腿前摆视为一圆周运动,则可对其运动轨迹建立一定的物理量关系。物理学动量矩定理公式如下所示:

表1 运动员强化训练前后成绩对比一览表

表2 运动员受训前后专项素质显著性检验表 n=10

式中L表示动量矩; J表示转动惯量;ω表示角速度。当运动员的腿与地面蹬离后,运动员不受外力影响,即外力为零。根据L=Jω可得L=mR2ω,式中L和m均为定值,若外力为零,则有R数值最小,ω数值越大,摆动腿前摆的角速度越大。

2.1.2 大腿与小腿的折叠程度越大,则两腿间的剪绞速率越快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人在运动过程中,一侧腿支撑所用时间仅占整体复步时间的22%左右,而腾空时间占据70%左右的大比例份额。因此,如何通过相应的专项技术减少运动腾空时间,是提高运动员短跑成绩的关键。就人的走步行为而言,其本质是一种上下交互的相向运动,当一侧腿做前摆运动时,另一侧腿必然会做后伸运动,而手臂动作与腿部动作相反。由此可得,摆动腿的大腿和小腿折叠程度越大,则摆动腿具有的角速度越大,随着摆动速度的不断加快,另一侧腿的后伸动作也会不断加快。人在走路或跑步时具有交互抑制的特征,因此在左腿屈曲过程中,右腿必然会伸直,即摆动腿增大就会影响另一侧腿增大。在了解折叠腿运动的实际影响及重要性后,就需要对具体的折叠方法进行探讨。

2.1.3 折叠腿的技巧方法分析

规范的折叠腿操作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后蹬操作后,及时、积极、主动、迅速地控制足跟向臀部做出靠拢动作,通过这样的技术动作,控制缩短足的移动路线,进而达到缩短腾空时间的目的。由解剖学相关理论可知,在屈曲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由股三头肌、关膜肌、半腱肌和小腿三头肌构成原动肌。因此,为提高运动员的折叠腿技巧,加速动作频率,应在实际训练中重点强化运动员股后肌群的负重训练。

2.2 科学掌握下压扒地动作

对于短跑运动员而言,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主要分为空气阻力和运动前蹬动作带来的制动力两类,其中空气阻力不受人为因素控制不予讨论,故而前蹬动作导致的制动力是短跑运动员面临的主要阻力。通过相应的技术技巧控制降低这一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减少制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尽量缩短足的运动落地点,即尽量靠近与身体重心垂直射影点的直线距离;(2)大腿下压动作应迅速,小腿需以膝关节为轴,做屈曲后扒地动作;(3)落地时足掌着地,利用踝关节的缓冲效果,可降低运动产生的制动力。

2.3 后蹬技术改进分析

在短跑比赛的历史中,德国短跑选手哈里是首个将短跑成绩缩短至10s的运动员,并取得了第17届奥运会的百米项目冠军。对哈里的运动过程进行高速影片分析可以发现,哈里在跑步过程中,其后腿并没有像人们正常理解的那样充分伸直,而是在膝关节位置存在一定的弯曲。由生物力学相关理论可知,股后三弦肌是大小腿折叠动作主要的原动肌,其为双关节肌,股骨与肌肉平行。膝关节处于伸直状态,则肌肉伸直时不具有力效应,在膝关节保留一定的屈度则有利于小腿向大腿处折叠。

2.4 技术规范与训练强度的矛盾解决措施

短跑属于高极限强度运动,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运动强度与中枢神经细胞兴奋强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前者高后者也会随之增高。随着神经兴奋度的不断增高,神经区的扩散越明显,从而导致运动员出现多余动作增多等问题,不利于技术规范性的掌握。因此,在实际训练中,应设置不同强度变化的训练模式,以解决技术规范与训练强度的矛盾问题,促进运动员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3 结 语

高校运动队的组建和发展,对于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短跑项目而言,其本身是一项高强度项目,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有着较高且严苛的要求。因此,高校在组织队员进行训练时,应注意协调身体素质训练和专业素质训练,重点突出专项技术训练,以帮助队员快速掌握一定的短跑运动技巧,并通过科学的变速训练,提高训练强度,巩固训练技巧,促进队员身体素质和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 1 ]崔建强.短跑途中跑中下肢带肌群的作用分析[ 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9).

[ 2 ]王宁.短跑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相结合的训练方法研究[ J ].统计与管理,2014(10).

[ 3 ]董妍.提高青少年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探讨[ J ].成功(教育),2013(4).

[ 4 ]陈向鸿,李欣,付健.浅谈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J ].当代体育科技,2011(3).

[ 5 ]聂丹,余进波.高校田径体能类项群运动员赛前小周期训练计划探讨[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5).

G822.1

A

1674-151X(2017)07-064-02

投稿日期:2017-05-05

张勇胜(1984~),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专项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
体育锻炼也重要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