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RFID技术在山东理工大学逸夫图书馆服务应用的可行性

2017-09-14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张丽宁

电子世界 2017年17期
关键词:山东理工大学逸夫盘点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张丽宁

浅谈RFID技术在山东理工大学逸夫图书馆服务应用的可行性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张丽宁

国内自从开始使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挑战,也促使图书馆服务功能与业务模式发生了新的变革。本文通过介绍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图书馆的智能化应用,说明了山东理工大学逸夫图书馆新馆自2007年开馆以来,已经形成了大开放格局、藏、借、阅、咨询等集中化服务的管理模式,非常适应RFID技术应用要求,实现图书资源服务管理的创新模式已成为可能。

RFID技术;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服务管理

引言

2003年8月国际图联大会(IFLA)大会第一次设立“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的使用”讨论主题[1],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张厚生和王启云于2004年1月发表的《图书馆的无线技术-RFID应用》[2]是我国图书馆首次探讨RFID的应用专业论文,标志着RFID正式进入我国图书馆界的视野。以篇名“RFID”和“图书馆”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精确”检索,共检索到从1994年到2015年间相关文章600余篇,论及RFID技术的有30余篇。

2006年2月,集美大学的诚毅学院图书馆综合书库正式开放[3],成为我国首个应用RFID、实现智能馆藏管理系统的图书馆,标志着我国图书馆正式走入RFID的实践探索阶段。2006年7月,深圳图书馆(以下简称“深图”)全面使用RFID系统[4],成为我国首个应用RFID的公共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继西雅图公共图书馆之后拥有第二大规模RFID系统的图书馆[5]。因率先全面采用RFID,深图成为我国图书馆界RFID技术应用的典范,享誉国内外。截止到2015年底,国内仅超频用户就有160家图书馆实施了RFID技术,图书馆界从2004年国内的理论研究走上了图书馆实践RFID技术的创新发展的道路。

1. RFID技术的含义、原理及应用

1.1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含义

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是一项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也被称作电子标签技术。它作为一种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和标准化的基础,被列为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6]。RFID技术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敌我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1.2 RFID工作原理

RFID的工作装置一般由一对工作在同一频率下的主从无线电发射-应答器构成,即主方RFID读写器(无线电主发射-接收器)、从方RFID标签(无线电应答器)[7]两个部分;两者均含有天线,它们之间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具体实现过程是在RFID标签的存储器内写入被识别的特定信息,并且将RFID标签安装在被识别的物体上,按照需要将RFID标签中存储的信息传达给RFID读写器,即可完成特性物体的识别。RFID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1.3 RFID的多种应用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技术(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由于具有非接触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高速移动物体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 RFID技术涉及信息、制造、材料等诸多技术领域, RFID已被广泛运用到工业、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在近10多年里,RIFD技术已经规模化应用于高校图书馆馆藏及流通管理服务中。与以往的图书条码管理相比较,RFID技术的应用更方便读者查询、借阅和内部管理,为高校图书馆的大开放、大流通管理模式注入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 RFID在图书馆的智能化应用

2.1 简化借还流程

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后,以RFID标签取代条形码及磁条,借还书过程中减少了充消磁的麻烦。在使用传统条形码技术借还书时需要对每一本图书逐一扫描条形码,由于条形码识读器和操作手法的原因,经常会出现重复扫描和识别错误,致使工作人员重复劳动;采用FRID技术后,可以一次识别多本图书,同一位读者的多本图书可以一次识别处理完成,借还程序大大缩短,简化了解还手续。

2.2 图书定位迅速

协助寻找不在架位或乱架的图书,利用无线电的感应,使正在阅读的图书或乱架现象一清二楚,非常适合解决我馆的大开放环境造成的借和阅之间的矛盾。使用智能盘点推车可以将图书与层架标进行关联,实现图书的定位,RFID技术与OPAC系统的完美融合,在高校图书馆原有的OPAC系统中增加了定位与导航功能,能够为读者提供图书的层架标及3D定位图,读者可通过查询页面中图书的详细架位信息,为读者提供详细的线路指示图,RFID技术用可视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便捷服务,定位导航功能为读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读者查找的准确性[8]。

2.3 盘点工作准确

图书定位RFID技术以其非接触式、灵敏度高、快速读取多个标签等优点被应用于图书盘点中,通过智能盘点推车的手持读写设备对在架图书进行批量扫描,能够进行在架图书的盘点、错架图书的排架、无馆藏信息图书的添加、未注册图书的注册、未定位图书的定位,在盘点过程中还可以及时更换脱落标签,重新注册信息不一致的图书,及时修改信息有误的图书。盘点工作,前期要制定详细的盘点方案,保证通畅的网络环境与明确的人员分工,不仅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架、乱架、丢失、馆藏地错误等情况,也为开展深层次的文献资源统计分析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2.4 实现自助借还

读者自助借还RFID借还设备可识别校园一卡通,实现读者识别、图书识别、自助借阅、自助归还、自助续借,借阅查询等功能,读者自助借还系统和24小时自助还书系统实现了图书的智能管理,自助借还设备还能实现多本图书的操作。[9]

因此,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为图书馆提高了技术平台和服务特色,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实现了自助服务,延长了服务时间;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劳动量、拓展了图书馆的时空服务,为读者提供了高科技的借阅体验;馆内的图书盘点实现了快捷准确、为图书资源的有效管理利用和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RFID技术的引入改变了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业务管理模式,很多高校图书馆不断调整馆藏资源布局,以保证服务区域、服务资源、服务过程的全开放。

3. 逸夫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势在必行

3.1 建筑理念及馆藏结构适合应用RFID技术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于2007年底启用新建的逸夫图书馆,建筑面积3.8万m2,根据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入藏各类各专业文献,已经初步具有了自己的馆藏特色,形成了理、工、文相结合,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建筑、资源、材料、经管、文史、生物等多科藏书体系。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和学术机构,依托新馆的大平面、全开放、无障碍的建筑设计新理念,全开放管理模式,实行了藏、借、阅、咨询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已形成了环境舒适、馆藏文献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学科建设独具特色、运行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人性化的现代高校图书馆,成为师生学习的最佳场所。馆藏文献分别按照学科类别、文献类型和使用要求布局,各校区图书馆根据学科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已形成文字、声像、电子出版物、网上资源等多种载体的馆藏文献资源总体布局。逸夫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自助服务、智能化管理能使图书馆整体水平走向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3.2 RFID技术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自07年开馆以来,大开放的格局给读者带来的是自由便利的阅读体验,可以将所需资料在图书馆的任何楼层阅读区域翻阅而不用归还原来的位置,每天近一万名读者的阅读流量给工作人员带来了管理上剧增的工作量,每天定期将读者随手乱放的图书收集分类送往一楼流通,再由各区管理人员随时推回库区整理上架,读者人来人往,工作人员周而复始的重复收集和整理图书资料;经过几年人性化的读者引导工作,最近几年读者查阅图书资料有了一定地自觉性,但是在图书借阅高峰时期图书馆乱架现象依然严重。如何让更多的读者便利的查阅资料、自主借还、实现读者的24小时无障碍利用图书资料、提高山东理工大学逸夫图书馆在国内的知名度,引进更先进的RFID技术管理服务模式已成为了我校逸夫图书馆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3 图书馆智能化发展需要

我馆自90年代初开始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现采用的是汇文图书管理系统,在文献的采访、分编、流通、典藏、文献检索等各方面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先后引进了EI、SDOS、SPRINGERLINK、EBSCO数据库(ASE、BS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国内外网络数据库、同时还自行研发了跨库检索系统,逐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服务,需要由RFID技术管理和流通模式整合衔接,跟上图书馆界发展的脚步,解放图书馆工作者能够把精力从事到更高深的图书馆参考咨询和学科馆员工作中去。

4. 结论

山东理工大学逸夫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将大平面、全开放、无障碍与“一站式”的服务融为一体、并且拥有藏、阅、借、咨询等多服务的集成化管理模块,拥有唯一的大门禁系统。在开放、稳定、与发展的十年中,完善了逸夫图书馆运行中一些存在的问题,在最佳的空间物理条件和集成化服务的前提下,更加需要RFID技术为我校逸夫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注入创新、发展、提升的机遇和动力,让山东理工大学逸夫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创新走向智能化的新时代。

[1]IFLA.[EB/OL].[2016-1-10].http://www.ifla.org/about-rfid.

[2]张厚生[王云启.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56-58.

[3]上海阿法迪.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案例[DB/OL].[2016-1-17]. HTTP://success.Rfidworld.Com.cn/2006111622103679.htm.

[4]秦红.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分析现状[J].现代情报,2009,29(6): 130-132.

[5]辛苗.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J].现代情报,2007(1):161-163.

[6]许毅,陈建军.RFID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

[7]董曦京,刘博涵,陈攀.图书馆RFID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8]白云超.RFID自主借还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天津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9):39-40.

[9]柯强,刘小兵.RFID服务系统在图书馆大流通模式下引发的管理问题及探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1):55-59.

张丽宁(1968-),副研究馆员,现供职于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已发表论文十余篇。

Since the domestic use of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 i cation) technology, libraries have met innovation and challenges never seen before, which also impels libraries to conduct new revolutions on service and working pattern. After introducing the working theory and strengths of RFID, as well as its intelligent use in librar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formed centralized service management model of whole-opening pattern, save, borrow, reading ,consulting, etc. in the library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DUT) since the library’s establishment in 2007. The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library of SDUT is suitable for applying RFID, and realizing the innovative model of library resources service is possible.

RFID Technology;Library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ervice Management

猜你喜欢

山东理工大学逸夫盘点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阳光下的冰雪运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小学特色教育
睁眼瞎盘点
不寻常的“石头”——探访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夏雨
盘点各国网红猫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盘点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