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呼唤清正廉洁

2017-09-14邱彦昌

大社会 2017年7期
关键词:清正廉洁腐败精准

◎邱彦昌

扶贫呼唤清正廉洁

◎邱彦昌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

当前,精准脱贫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真金白银不断增加。在一些人眼中,这些惠农补贴、扶贫资金成了“唐僧肉”,于是将贪腐的黑手伸向了贫困户的“救命钱”、“活命钱”。

扶贫腐败严重影响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容易引发党群、干群矛盾,进而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清廉扶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

扶贫呼唤清正廉洁!

扶贫“硕鼠” 肆无忌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发生在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于胆敢向扶贫款物伸手、从群众口中夺食的问题绝不姑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有的搞雁过拔毛,挖空心思虚报冒领、克扣甚至侵占惠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有的在救济、补助上搞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

从六次全会提出“以严明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到七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从去年和今年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对治理群众身边腐败的屡屡强调,都体现了党中央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确保党的好政策落到实处的坚定决心。

2016年以来,中央纪委紧紧围绕扶贫政策执行、扶贫项目安排、扶贫资金落实和扶贫公共服务等环节出现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问题,开展了多轮次、滚动式重点督办。据统计,2016年,全国查处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6193件、20083人。

扶贫“鼠患”,触目惊心,往往是抓一个带一串、端一窝带一片,整体沦陷,形成“窝案”。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就曾发生特大扶贫系列腐败案,扶贫款“扶倒”了巴彦淖尔市及五原县等8个两级(市、县)扶贫办的10名扶贫官员,涉案总金额830万元。媒体称,该案“首次揭开了扶贫领域的犯罪黑幕”。“扶贫款就像开渠放水,中间经过流淌渗透,到了地头水也快没了。”自治区一位扶贫协会副会长说。

贵州省玉屏县扶贫办“一窝鼠”:27个人的单位竟有11人贪腐,包括2名原任领导、6名现任领导和3名中层业务骨干,前后跨度长达4年。而同是贵州省的沿河县窝案串案,从分管副县长到县扶贫办再到乡镇扶贫办8人涉案,县扶贫办班子成员“全军覆没”。

扶贫腐败还表现在无中生有、骗取冒领、欺上瞒下、截留挪用、强占掠夺、贪污私分、假公济私、优亲厚友、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方面。

扶贫腐败严重侵害了群众切身利益,啃食了群众“获得感”,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深恶痛绝。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作为一名扶贫干部,面对扶贫资金的时候,首先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搞清楚“责任”、“担当”、“清廉”等思想问题,始终坚守法律红线决不可触碰、道德底线决不可逾越的原则,做到情系扶贫、勤政扶贫、清廉扶贫。贪污扶贫资金的干部,是法不容情不允,其他干部要引以为戒,不能把扶贫资金当成自家财产,如果这样,最终会被扶贫资金绊倒,警钟应长鸣,教训应长记。

“瞎折腾”屡禁不绝

俗话说得好:不怕穷,就怕越穷越折腾。贫困县之所以贫困,一方面可能是受穷山恶水的自然条件制约,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地方政府的“瞎折腾”不无关系。

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竟然花掉500万元,将重369吨的被当地人称为“神石”的“甘州石”,从古浪峡搬到9公里外的金三角广场。受到媒体“人要瞎折腾、石头也疯狂”质疑后,该县委宣传部给出了一个极为漂亮的回应:搬运巨石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甘州石”。瞎折腾到这个份上,还真叫人无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扶贫开发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应该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扶贫开发依然存在不足,比如,工作不实不准、指导服务不到位。一些基层干部低估了潜在的各种风险,在没有充分研究市场、技术、管理、气候等因素的情况下,没有进行科学规划,仓促上马扶贫项目,加之相应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往往导致项目失败,造成损失浪费。

河北省阜平县2013年确定了“三年大见成效、五年稳定脱贫、八年建成小康”的奋斗目标。为此,政府引入农业开发公司,农户通过村委会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实施土地平整和高效农业开发。然而,农业开发试点前景不明,脱贫计划难实现。

2013年10月,阜平县政府与阜平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约开发核桃基地,选取王林口乡马沙沟等四个村子进行试点土地平整、荒山集中开发。四年过去了,村民不仅没有看到满山的核桃树,而且上千亩成片枣林在土地平整中被毁,当初政府和农业开发公司制定的蓝图难以实现。

当时建设了配套的水利设施,山下的河沟里打了多眼机井,山上建起了几十个蓄水池,多条管道从山下机井铺设到山上蓄水池,工程耗资巨大。但不知为何,这项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并没有成功引水上山,最后也成了烂尾。

2016年,村民辛苦一年栽下的两千亩核桃树有的已经两米多高,有的已经开始结果。就在村民满怀希望等待丰收的时候,施工队伍再次上山,村民辛苦一年的希望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化为泡影。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阜平县自从被国土资源部纳入土地“占补平衡”试点后,平整出的土地指标可以在河北省内土地市场公开交易,为政府带来巨额财政收入,政府为了增加土地面积,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也同样可以产生绝对的“瞎折腾”。

廉洁扶贫是预防腐败、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不贪不占、不雁过拔毛,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并不代表就做到了廉洁扶贫。只有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浪费、不折腾,才能算是真正做到了廉洁扶贫。

在扶贫开发上不浪费、不折腾,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六个精准”的要求,认真思考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最需要什么,科学规划扶贫项目,精打细算地用好每一分钱,做到该用的钱一分也不少、不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花,把每一分钱都用在贫困群众身上,让每一分钱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的扶贫才是群众最迫切希望看到的扶贫。

脱贫攻坚呼唤更多的“李扶贫”

阜城县是河北省扶贫重点县,全县33万总人口中,农村贫困人口就占了18万。2002年,县扶贫办挂牌成立,李双星成为第一任扶贫办主任。十几年来,他一心为民拔“穷根”,被评为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当地老百姓都亲切称他“李扶贫”。

当时,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盼致富、缺资金、少技术、没门路”。他遍访全县贫困村,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种植结构,为全县152个村寻找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

“春季种植西瓜、秋季种植樱桃西红柿”的间作模式,是“李扶贫”引领农民创新出的致富新路子。一亩大棚的纯收入由以前的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0000多元。对那些不适合发展大棚瓜菜的乡村,他带领农民又创新出黄桃大豆间作种植模式,并引进罐头加工项目,形成了生产加工产业链。古城镇古城村600亩土地经过流转后,套种上了黄桃和非转基因大豆。一亩地能种70多棵黄桃,加上非转基因大豆,每亩地增加了几千元的收入。

到目前,阜城县大棚瓜菜已发展到23.6万亩,销售收入超过18亿元,成为全省知名的绿色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并被确定为“国家级蔬菜生产重点县”。

阜城镇三里铺村用两年时间在全村70%耕地上建起了冬暖大棚和春秋棚,使这个过去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穷村变成户均4万元的富裕村。

许家铺村曾经是阜城县远近闻名的“光棍村”,过去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喝稀饭,拉牛套,合乡并镇都不要;穷的多,富的少,招商没人理,引资办不到。”从2002年起,通过发展种植大棚西瓜,乡亲们逐渐过上了好日子,年人均收入由不足800元增加到15000元,村民们建起了新居,实现了整体搬迁,村里十几个光棍也找上了媳妇。乡亲们又编了一段新的顺口溜赞扬“李扶贫”:“瓜农是机动车,他是加油站;没钱买票先上车,没钱借鸡先下蛋;扶贫扶出新民居,地绿楼高天蔚蓝。”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阜城县老百姓信赖“李扶贫”,不仅是因为他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还在于他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人格魅力。为节约办公经费,他精打细算,能节俭的尽量节俭,不该花的坚决不花。外出到北京、天津、石家庄、山东寿光等地联系项目、跑销路,都是当天去当天回,有时要到凌晨3、4点才能赶回来,就是为了省钱。为给妻子看病,他欠了不少债。在腐败已经影响到党的形象、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的当下,“李扶贫”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实属难能可贵。

脱贫攻坚呼唤更多的“李扶贫”,就是呼唤清正廉洁,如此,群众才有盼头,脱贫攻坚才有希望。

为扶贫领域撑起清正廉洁的天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由于扶贫对象量大面广、资金使用环节多、监管机制不完善、扶贫信息不公开不对称等多种原因,扶贫资金常常成为“蝇贪”“蚁贪”蚕食的对象。为扶贫领域撑起清正廉洁的天,以廉洁扶贫助推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加强教育,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持续推进“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群众路线”等宣传教育,培养党员干部“一丝一粟,我之名节”的节操意识。

二是要扎紧制度的笼子,形成不能腐的制度约束。“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约束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扎紧扶贫人员申报审核、扶贫项目落实、扶贫资金发放等各个环节的“笼子”。

三是要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扶贫腐败问题一经发现,坚决做到“零容忍”,精准发力、严查快办,释放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形成“春雷一击,震撼四野”的强大震慑。

四是要制订科学规范有效的防控措施,探索建立切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对每一笔扶贫资金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台账清,去向明”,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截留挪用。

五是要引入第三方服务监管扶贫资金项目,在“快”上着力、在“严”上发力、在“准” 上给力,有效增强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扶贫项目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以下一番“绣花”功夫要求脱贫攻坚工作,旨在强调开展扶贫工作全过程都要用心、精细、准确。扶贫之精准,除了工作推进的作用对象、具体措施、方式方法等细节之处的精准之外,亦不能忽略监管的精准。“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必须彻底斩断伸向扶贫的黑手,用清清白白、干干净净之手,绣出清正廉洁、群众富裕之花。

猜你喜欢

清正廉洁腐败精准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清正廉洁得民心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清正廉洁作表率”评论之一
本色做人,初心为政——“清正廉洁作表率”之二
陕西亮剑高校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趣味“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