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腾”会长求变“三部曲”

2017-09-14叶子

大社会 2017年7期
关键词:国光计量会员

◎叶子

“折腾”会长求变“三部曲”

◎叶子

陈国光当选广东计量协会会长2年,便以“折腾”出了名。他“折腾”出了名堂,“折腾”出了效益,更是“折腾”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前景。

陈国光的“折腾”,可以用求变“三部曲”来概括。

第一部曲:从“小事”抓起

陈国光从组织会员单位开展羽毛球比赛、摄影比赛、青年联谊活动等“小事”抓起,改变了协会原本松散的状况。不过,刚开始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会长应该想大事、抓大事、做大事。可陈国光则认为,“小事”里藏着大智慧,“无论是管理协会还是经营企业,都应该从‘小事’抓起。‘小事’不屑做,大事又做不来,眼高手低,这样的协会恐怕离僵尸就不远了。”

“原先当会员时,我感觉协会的活动比较少,自然感到与协会的关系不那么亲密。”在陈国光看来,一个协会要健康发展、充满活力,除了有好的制度、公平的环境,还得有优秀的协会文化把同行业中的众多兄弟单位凝聚起来,形成合力。

陈国光抓“小事”有声有色,抓大事也毫不含糊。2015年,他新官上任三把火,按照协会章程及规章制度,第一把火就清退掉100多个多年无故不缴纳会费的会员。有人劝他,你就睁只眼闭只眼吧,担心一下子清理这么多会员,会影响协会的生存发展。但陈国光不为所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订立了规章制度,就得照章办事;既然入了会,就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协会要发展,就必须按照制度办事,没有特殊的会员。”

陈国光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协会是公平的,对待会员是一视同仁的。“300多个会员,100多个不交会费照样享受会员待遇,那其他缴纳了会费的会员心里会怎么想?肯定不舒服啦,这不公平嘛。”当兵出身的陈国光,无论是当协会会长还是做企业老板,公平公正,是他一贯的追求。

陈国光在抓“小事”、做大事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协会的“日常事”:为本行业中的企业提供各种有关经营方面的服务,包括咨询服务、员工培训服务、市场调研服务、信息服务等。他说,协会和会员单位的关系就像水和鱼,协会应该通过优质的服务,拉近协会与会员之间的距离,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为协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

召开电能表生产企业研讨会,邀请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会员单位,围绕“CMC添加第二名称对电能表行业的市场不匹配影响”展开研讨、交流;制订会员回访计划,定期拜访会员单位;协助基层计量技术机构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在去年帮扶惠东县质计所的基础上,今年协会将协助基层计量技术机构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准备进一步对贫困县区基层计量技术机构进行帮扶……协会不断丰富服务会员的内容,并指定专人负责会员的日常沟通、业务咨询等工作。

动一动,精神百倍。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协会工作注入新活力、新能量,协会的作风和面貌随之发生悄然变化。原来开会没人愿意参加,现在却是济济一堂;原来担心会员流失,现在则是争相入会。换届以来,新申请加入协会的单位会员数超过100家,仅今年上半年就有20多家企业申请成为新会员。

“对于一个协会来说,大事要做,“小事”也不能丢,但做好“日常事”才是根本,如此,协会才会有凝聚力,才会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实现良性循环。”陈国光说,“我们协会去年提出15项实施项目,最后超额完成。今年则提出19个项目。”他认为,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协会的生命在于活动,缺乏活动的协会,将会成为一潭死水。

折腾获新生。2016年,计量协会获得广东省专业类社会团体评估最高等级——5A等级,成为广东省质监系统中首家获得“5A等级”的全省性专业类协(学)会;荣获“2016年度优秀社会组织”称号。此外,协会主办的“答题闯关”计量知识竞赛荣获“2016年度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优秀项目”称号,会长陈国光荣获“2016年度优秀社会组织会长”称号,秘书长鲁苇荣获“2016年度优秀社会组织秘书长”称号。

第二部曲:力促“三个改变”

陈国光当初被推选为计量协会会长时,家里人并不支持,原因是他说话耿直,容易得罪人。

有一年,一家认证机构到广州召开用户使用反馈会议,当时身为广州市高铁计量检测维修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陈国光应邀参加。会上,前面两个发言单位都是说些感谢之类的虚话、客套话、违心话,轮到陈国光发言时,他噼里啪啦就是一顿批评,细数对方服务的瑕疵。有了他的带头,后面发言的人也敢于表达真实的想法了。“我心里坦荡荡,因为我讲的是真话、实话,真心实意为了行业发展。”回忆起当时在会上“放炮”的情形,这位被公认为“最敢说话”的人,显得很平静很自然。

也许是性格使然,陈国光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清退掉了100多个无故不缴纳会费的会员,而第二把火则驱散了协会的沉沉暮气。他为协会把脉,打出“改变观念、改变思维、改变方法”的“三个改变”组合拳。

“协会从原来的官方性质转型为非官方后,我们不能只抱着传统的‘等靠要’心态,而是要积极思考如何发展。”他认为,转型之后,协会最重要的是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

“理论水平高,实操能力差”是计量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通病。“学生在学校里只学理论,初到企业,企业也不敢放手让他们去实操,因为仪器实在太昂贵了。可人才是计量机构发展的关键,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行业发展。”陈国光急行业之所急,想市场之所需,主导成立了培训中心,并将其定位为“职业技能培训、产品展销、科普教育三位一体的平台”,目标在于为企业培养人才,为行业补上短板,这也是他在中国计量大学设立“广州高铁计量奖学金”的初衷。

基于对协会的信赖,很多厂商大胆地把价值几十万的仪器送过来供培训使用。由于培训中心师资强、收费低、又能实操,每一期学员都人满为患,有时不得不劝退一些晚来的报名者。因其性价比高,有企业表示,以后就把刚入职的员工直接送到培训中心深造后再上岗。陈国光透露,“我还计划在培训证上书标明培训老师的名字,如果企业反映某个员工实操不过关,一看就知道是谁教的,以此来鞭策老师的工作。”

走出去,是“三个改变”组合拳的重要一环。为此,协会主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做好计量检定员资格核准工作;参与“5•20世界计量日”主题宣传活动,所开展的“+”关注、识计量,摇一摇、抢红包活动,浏览量约189262人次,大大提升了计量宣传的效果;开展“计量进校园”、“计量进社区”科普活动,已走进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等4个校园和广州番禺番奥社区等2个社区;通过提供经费、计量专家等方式,支持高校成立“计量科普社”,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学习计量、了解计量、走进计量的平台;首次以协办单位参与“计量筑梦、我爱北京”夏令营活动,挑选会员子女代表参加。

为进一步宣传计量、普及计量,协会不惜投入100多万元,举办以“计量——跟你我他有关的科学”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答题闯关活动,营造“人人重视计量、人人创造计量、人人享受计量”的社会氛围,加快构筑起优质、安全、环保、健康的“以计量保质量的大堤”。这项活动从去年5月开始,至今仍在进行中。截至2017年7月31日,参与人数已超20万人次,粉丝遍布大陆、台湾、澳门等地。

陈国光在抓好 “小事”、大事、“日常事”的同时,不忘初心,带领协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活动,每年都会向会员及社会公众发出《扶贫济困捐款倡议书》。2015、2016连续2年,他都亲赴广东省质监系统扶贫点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每年定向捐赠扶贫资金。

“三个改变”组合拳打出了协会的精气神,打出了协会的高效益。2016年,协会营业收入同比增加近30%,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创历年之最,全年同比增幅有望超过50%。

第三部曲:引导行业转型升级

2017年,谷歌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引爆人工智能话题。

2016年8月,在广州也进行了一场国内计量仪表校验领域首次人机大战。一方是3名最多有11年从业经验的王牌计量检定员,另一方是历经3年研发出来的机器人“晶晶”,双方在广州市供电局举办的人机大战现场展开激烈对决,结果机器人3:0完胜。有人惊呼,人工智能将取代人工。对此,陈国光并不意外、也不排斥,他是抱着开放的态度迎接行业发展新趋势。“机器赢人非常正常,因为机器集聚了众人智慧,这是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对此次活动的评价,实则也包含了对行业发展的看法。”陈国光说,“自动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计量行业要敞开怀抱,迎接挑战,不能固步自封,我们计量人首先是做好准备,促进‘传统计量’向‘智慧计量’转型,再迈向自动化。”

所谓“智慧计量”,就是以数据为驱动、以需求为导向的计量。它的目的是建立新型的计量体系,通过测量数据发现规律,指导决策和监控,实现以人为本的测量。眼下,陈国光带领协会正在创建“智慧计量”智库,瞄准国内熟悉、了解“智慧计量”的专家和学者,邀请他们入库为有需要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智慧计量”改造方案。在构建“协会塔台,专家唱戏,企业行业受益”的“智慧计量”智库中,协会全力以赴,但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彰显了协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目前已邀请到20多位高端专家参与进来。

陈国光的忧患意识与其自身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1997年,他辞职出来自己开公司;1999年,公司开始自主研发产品,并有2项技术在全国行业中获得第一。2002年,他研发出来的绝能电阻表因当时没有国家标准而无法生产,为此,他跑了很多政府部门,接触最多的是计量部门,并由此对计量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成立了广州市第一家计量行业的民营企业。从半路出家到行业专家,用他的话说,是被“忽悠”出来的。在一次购买机器时被忽悠后,“我害怕再被忽悠,一发狠找来计量行业的所有书籍钻研,看过的标准、规程规范等书籍都超1.5米高了。”陈国光笑着用手比划说,这下谁也忽悠不了我了。

担任会长后,他自然而然的把这种忧患意识带到协会来。“企业发展战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存亡,行业的发展战略关系到行业的方向与未来。”陈国光提醒自己。

“不过经营协会和经营企业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企业是老板说了算,可以用个人的意志推行自己的理念,但协会不行,协会是一个平台,会长不能一言堂,要学会妥协。企业体现个人的意志多些,协会则要更多体现集体的意志。”在担任协会会长后,陈国光学会把企业经营理念融进到协会管理中,把妥协带到企业管理中,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6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到广州市高铁计量检测维修有限公司调研,对陈国光特别寄语,希望其在两个不同岗位都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董事长要坚持诚信为本、坚持科技创新,将企业做大做强;作为会长,要起到先锋带头作用,为广东计量事业做出贡献。

“准确把握、主动适应计量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才能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协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协会的未来,陈国光成竹在胸,提前布局。毋庸置疑的是,他还将继续“折腾”下去,这让我们看到了计量协会美好的前景。

(封面摄影:正视视觉工作室-Kelvin)

猜你喜欢

国光计量会员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会员专区
叫桃的女人
会员天地
寻找一个叫桃的女人
会员天地
会员名片
中国计量出版社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