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2017-09-13成韵杨旭垠杨睿童画

检察风云 2017年14期
关键词:黄浦区检察官办案

成韵++杨旭垠++杨睿++童画

以往,对检察官的管理与一般公务人员无二,办案以外的行政工作总要占去他们不少精力。所有的奖惩、待遇也都依靠行政职务的晋升,这条职业通道狭窄而单一。

检察改革的“上海方案”以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开局,将划入“员额”的检察官置于单独管理序列。从检察官的遴选标准制定到精英化的培养路线设计,从办案效率与品质的提升到司法公信力的内外监督,检察官的司法职业特性正逐渐明朗,专注办案才是日常。办案与不办案之间,职责开始泾渭分明。紧随其后的则是,整个上海检察系统对人才培养开启了各具特色的分类模式。

“嗨,我是你的导师”

“给你找位导师”是静安区院奉行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新人培养法。这种师徒间的传承包含多个维度,既领新人入门,也通过言传身教向新人展示司法职业精神的要义,并映射到每一个案件中。事实证明,这套方法能帮助新人迅速成长,也能培养检察官之间的默契与友谊。

这点,陈洁婷深有感悟。从复旦毕业后,陈洁婷进入静安区检察院成为一名检察官助理,同时收获的还有一位导师,时任侦监科副科长的一级检察官周子简。

成为学徒的第一天,陈洁婷就被周子简带到一块小黑板前,仔仔细细感受着他的讲解,比如什么叫做侦查监督工作的“一体两翼”,以及接下去要怎么做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一番详细的解说让还未适应角色转换的陈洁婷,瞬间有了方向感,忐忑与迷茫也渐渐消散。

“那种从心里没底到有底的变化,很多检察院新人都经历过。而我很幸运,有了一位相伴成长的导师。”在陈洁婷的职业成长中,这名导师也始终相随,对“罪与非罪、捕与不捕”的困惑有他授业解惑,案件由简入难的压力骤升也有他从旁教引、疏导。

检察官的职业道路并不好走,陈洁婷却走得很稳,如今已是一名公认的优秀检察官,还因致力于改善办案中发现的民生问题,并经常用生动的故事向社会以案释法,妥妥地成为上海检察系统的一名“网红”。

在静安区院,像周子简与陈洁婷这样的导师学徒还有很多。对新人检察官而言,这种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非常贴心,也为他们的职业成长道路扫去许多障碍和杂念,在检察改革以后,这点显得尤为突出。

检察改革启动后,对检察官专业化成长的培养前所未有地引发关注,为打造一支高精尖的检察人才队伍,静安区院设计了许多方案,这项“教学相长”的工作从带教方案到临案实践,兼具专业化与个性化,并逐步形成拜师结对、择优结业和督导检查三项机制,至今已有67名学员顺利“出师”,部分学员在全国及市级各类赛事中屡屡获奖。

感知社会脉动,不做“高岭之花”

检察改革以来,检察官中的青年干警比例日益增大,这一情况在嘉定区院尤为明显。35周岁以下青年超过全院人数的六成,而且绝大多数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检察院的社会新鲜人。他们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缺乏对社情民意的了解,更不熟悉群众工作,也不懂得怎样与老百姓打交道。

“读书时间长、工作时间短,办公室坐得时间长、马路街头站得时间短。”青年检察官小许的精辟总结,可能也代表了广大上海检察系统青年检察官的心声。

2016年6月,嘉定区院在区内众芳社区设立“青年检察官社会实践基地”,计划用五年时间为十批青年检察官打造一条专属通道,“检察官不是高岭之花,通过这次社区式下沉,这些年轻的孩子会对这个社会感知更深,机会难得。”基地项目负责人说。

公诉科金融检察办案组青年陈秋贤,今年年初刚成为入额检察官,她有幸成为第一批参加锻炼的青年干部,被分配在众芳社区下属的远香二坊居委会锻炼学习。她眼中的居委会工作十分全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中面临的基层矛盾集中,不过也有利于锻炼我们的多项才能。”

在居委会主任的支持下,陈秋贤开启了一名检察官的社区讲座之旅。

为了能使讲座的内容更接地气,她会经常询问居民们的想法——“您和家人曾碰到过哪些法律问题?现在还有这个困惑吗?您希望得到什么帮助?”当她发现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还是钱袋子时,便作了系列金融投资风险防范的演讲,通过真实的案例,提醒居民“哪些是投资理财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并导引大家理性投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应景的主题,务实的指引,她的讲座引发了空前好评。

双主角意识,行政人员一样重要

除了检察官外,在检察院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改革设定无法入额,便只能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不久的将来,这群人将彻底告别检察官的身份,拥有新的统一头衔“司法行政人员”。

2015年,小林剛从北大毕业,作为黄浦区院第一批分类招录的新人,她被分配到办公室从事情况信息工作。她未来的职业方向已经确定,一份行政综合工作。

“你是北大高材生,就在检察院做一份行政工作,甘心吗?”工作以来,不时有人向她抛出这个问题。但她从来没有一次回避过,“行政工作并不简单,也需要专业化和效能感,何况要服务好一支优秀的检察官队伍,我们也要一样优秀才行。”

“去行政化”作为检察改革的一大核心特征,为入额检察官剔除了专业化办案以外的各项行政负累,但对司法行政人员来说,别人的减法却成了他们的加法,工作量与要求齐飞,压力实在不小,也会有人觉得委屈:这“服务”与“被服务”,差别还挺大。

为了转变一些认知,加固并提升司法行政人员队伍建设,让他们意识到,司法行政人员对检察工作同样重要,也能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代表典范,黄浦区院专门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思想“补课”活动,也对综合部门发展给予了专门的路径设计。

前期,该院先对司法行政工作的专业类别进行分析、梳理,并通过分类定向招录,来强化司法行政队伍的人才建设。院里依据政治部、办公室、行装科等部门岗位的匹配性评估,聚焦中文、新闻、财务、图书档案管理等专业,并在招录计划中关注哲学、心理学、艺术设计等人文社会类学科,做到专业与岗位更加匹配。

“体验式”教学是黄浦区院的一项创新做法。基于司法行政人员大多缺乏法律基础,且将长期任职行政部门的特点展开,黄浦区院将过去的三个月业务部门实习制度调整为更加灵活的不定时个案跟班。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性的刑检案件,组织新进人员全程跟班,体验一线法律工作者的操作程序、思维方式,为做好行政服务工作特别是撰写信息、宣传打好感性基础。

培训要因人而异,使用环节也要兼顾司法行政队伍复合能力。以办公室为例,黄浦区院主打新进人员前期不定岗的做法,轮流安排到机要、保密等岗位上开展实习。如此既能培育细节和规范意识,另一方面也为后期岗位匹配做好准备,将行政业务基础打扎实。

在司法行政人才队伍的素能培育上,黄浦区院团总支也不时助攻一把,经常组织读书漂流和主持人比赛等活动,并安排司法行政人员扮演“组织者”的角色,提升其组织协调能力。今年初,该院两个综合部门分别被记集体三等功和获得嘉奖。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未来,我们会清晰看到,每一位检察官,每一位司法行政人员,都点缀着那片耀眼的司法星空。散开是漫天繁星,熠熠生辉,聚合则又是另一番夺目风景,如同炙热的阳光,将公平正义洒向每一处山河,温暖我们脚下的土地。

(感谢黄浦、静安、嘉定三家区院对本文的支持)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浦区检察官办案
小米粒去哪里
“检察官让我重获自由”
疫情防控与检察办案“两不误”——河北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无接触”办案
黄浦区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
虹口区发改委到黄浦区调研建筑节能工作
黄浦区积极推进2018年节能减排工作
双十一,单身检察官是怎样炼成的
抢钱的破绽
挽救『小男子汉』的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