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艇运动的体能训练探析

2017-09-12吕长松��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1期
关键词:体能赛艇训练

吕长松��

摘 要:赛艇运动作为一项水上竞技运动,需要运动员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还要具有强大的体能。近年来,我国赛艇开始成为重点发展的运动项目,势头迅猛,但成绩与欧美国家整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而赛艇项目这样传统的力量耐力结合的运动项目,体能是其成绩提升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根据赛艇运动特性探析了其体能训练,借此为赛艇运动员带来成绩上的提升。

关键词:赛艇;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1.094

赛艇运动在我国最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赛艇运动员的体能情况很不容乐观,这对其运动成绩的提升是重重阻碍。在赛艇的体能训练研究中,毫无疑问的是当前努力的方向就是进一步提高我国赛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深度挖掘他们的竞技潜能。伴随现代运动理论基础的不断完善,结合赛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情况,以及同国内外运动训练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体能训练是对赛艇运动员比赛的一项重要保障,只有在不断使运动员接受合理的体能训练,才能确保其在赛艇比赛中的基本需求,结合对赛艇运动员身体各环节能力上的需求供应分析,即可安排其相应的体能训练计划。

1 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

在赛艇项目中,体能可以理解为运动员在比赛状态下还能够最大程度上的调动各部位身体机能,克服疲倦的比赛状态并以最佳效果结束比赛的能力。大众普遍接受赛艇运动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主的项目,在赛艇远距离过程中,可以等同运动员体能水平指标的主要功能体系是能量供应体系和循环体系,循环体系主要是指呼吸体系和心血管体系的良好运作。同样情况下,赛艇运动员的神经体系疲劳度也能间接影响其爆发力,力量等。因此,对决定运动员体能的四大生理体系即能量供应体系、呼吸体系、心血管体系和神经肌肉系体系采取正确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赛艇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和体能素质,进而提高赛艇成绩水平。

从能量代谢的特性来剖析,赛艇运动属于体能类,要求在最大程度条件下高乳酸的无氧糖酵解以及有氧供能的运动类别,对速度和耐力产生了很大要求。不同赛距赛艇运动能量代谢侧重点不同,但总体来说赛艇运动还是以有氧耐力能力为自身基础,足够优秀的体能基础是成绩领先的前提。

赛艇运动尽管主要是有氧运动,但是无氧运动的不可替代性也不能够受到忽视。无氧运动是身体机能在含氧量极低的状况下所进行的一系列运动,运动之后会激发血乳酸大量产生,在一定情况下会到达一个高峰值。运动时因为氧气的吸入量太低,达到高峰值时便会引发一定的潜能。赛艇运动中成绩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最大摄氧量之间密切的关系。在赛艇比赛中,无氧功能是无法长时间持续的,大多数乳酸在运动的开端就在逐渐堆积,紧接着乳酸量就会到达高峰值并始终持续在一个较高点,基于此,运动员必须能够在该种无氧的状况下忍受住体内高乳酸持续不间断直到结束运动。对于赛艇中增强肌肉力量以及体能耐力能够起到很大作用的非无氧运动莫属,赛艇无氧要求高强度高负荷的无氧持续并且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无氧的符合强度越大,乳酸值也就跟着越高,对赛艇运动员所产生的能量就能够越多,运动成绩也就越好。我们在全力增强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时,更要提升运动员的有氧呼吸水平,有氧能够与无氧结合到一定境界,必定能够使赛艇运动员到达更高的层次。

2 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总结

2.1 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应保持统一

对于现代赛艇运动员来说,体能训练就是要有训练量以及训练强度相互促进与增强。根据比赛时间长而制定训练量,根据比赛中可能出现的负荷状态而制定训练强度,从而要求在比赛过程中赛艇运动员可以承受长时间的运动,又能接受高强度的刺激,所以在平常体能训练中就必须提早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即使这样的开端势必会对赛艇指导提出一定的难题,但是只要坚持下去,赛艇技术水平就能够提升。

2.2 力量训练是基础和保障

赛艇运动员技能技术和力量素质相辅相成,力量训练有助于提升赛艇专项技术和速度,在赛艇技术训练全程中要不断保持。在运动员的角度看来,力量训练是绝对的基础,一定要自始至终的训练,在赛艇训练中不断穿插训练。

2.3 速度训练是重中之重

速度训练必须引起赛艇运动员足够的重视,同时教练员要不断强调并提升对运动员的速度训练,让运动员始终在高速的训练中,在比赛上才能提前适应发挥全部的实力。速度是赛艇比赛的最终目标,自始至终都是如此。因此赛艇比赛对速度的要求细分下来就是赛艇的每一次划桨的动作都要以最快速且最有力为目标。

2.4 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有效结合

由于赛艇比赛的特性,赛艇运动员的技术以及不同时期的训练内容,在进行合理调动二者比例,将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有效结合在一起,赛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战术水平就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2.5 体能计划必须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现在赛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以年为周期进行训练,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安排,并在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考核,对训练内容和手段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系统的在每一年基础上不断创新训练规划。

3 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分析

3.1 有氧耐力训练

赛艇运动中体能训练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有氧耐力训练,而长距离、持续的训练方法便是体能训练中最为基本的方法跟原则。心肺耐力是赛艇运动中主要的有氧耐力训练。由于在训练过程中,赛艇运动员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划桨以保持船体正常前进,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和持续肌肉做功形式对机体构成巨大氧耗,从而对赛艇运动员起到加强心肺耐力的要求。目前心肺耐力训练以长跑、长时间技术或长时间一定强度要求劃、长时间划船机训练为主,这些方式都采用了中等强度负荷长时间持续运动的形式对心肺耐力加以刺激,对于心血管系统能力的提升非常的有帮助。endprint

3.2 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训练是赛艇运动体能训练的重中之重,身体力量水平是各项机能的基本保障,是赛艇运动员在各项目比赛中各运动环节中结合自身所有能力所展示出来的身体素质水平。力量素质训练的加强是保证运动中自身本质力量的来源根基,只有不断的强化自身的个人手指、手臂、曲张、腰腹、腿部等各个方面的力量素质,才能够确保赛艇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体能持久性。力量素质训练是赛艇运动员自身具备的速度、爆发力的基本保障,因此,赛艇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在赛艇运动员全年训练任务中必须始终贯穿,必须全面系统的进行。

3.3 专项速度训练

速度素质是赛艇运动的精髓。赛艇运动员只具备耐力和力量是远远不能够赢得胜利的,他们必须做到是不断提升他们专项速度训练,即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划到尽可能长的距离。赛艇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要全速起航,过程中百分百力量划桨,并能够在最后冲刺过程再加速冲刺划。在日常练习中,教练员就必须对运动员强调提高速度的练习,对他们的训练增加速度的任务,使赛艇运动员在平时就能习惯高速的运动,并逐渐过渡到比赛中提前适应并掌握,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更快的成绩。

3.4 柔韧协调训练

赛艇运动员的灵活性不仅能够决定运动的效率,也能够影响到身体各肌肉力量系统的发挥,可见柔韧协调训练在赛艇训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运动员的肩、髋、踝关节由于赛艇项目的要求,要具备良好的柔韧性以应对在专项比赛中由于风和浪以及其他赛艇的变化对运动员每一个划桨细节的影响,优秀的柔韧協调能力能使运动员具备足够快的反应能力和足够高的协调能力。柔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必须结合赛艇运动的特点展开,是对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恢复性训练,在每次体能训练结束之后,安排运动员进行适当柔韧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也适当加入柔韧协调练习,使赛艇运动员的肌纤维能够得到恢复,并能够使运动员的新陈代谢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柔韧协调能力能够判断运动员的赛艇技术动作的基本水平,也能够参与锻炼赛艇运动员的体能综合能力。

3.5 心理素质训练

赛艇运动员除了体能训练上还应注意精神疲倦状态和体能消耗过多下精确解决赛程中各种不良状况的能力。不仅要在训练中要对赛艇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更是要以赛代练,教练员协助在比赛中总结反思,不断增强运动员本身心理素质能力。优秀的赛艇运动员必须具有应对在多日连续比赛的后乘,体能消耗过多和身体精神疲倦的状况下,依然能够集中精力,调整身体状态,精确解决外界问题的能力。

4 结论

赛艇的体能训练需要稳定性,在赛艇项目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运动员有一个基本的身体条件支持,不会有任何身体上的突发状况,努力安排好身体机能的各个方面投身于最好的赛艇运动状态中去。身为赛艇教练员和运动员,不管在哪个方面,一定要依据运动员自身体特性挑选最佳体能训练方法。如今赛艇项目体能训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为以有氧代谢能力为根底,在有氧代谢能力提提升的同一时刻提升无氧代谢能力,有氧和无氧相互转化的同时,身体躯干中各环节务必按照相应的次序和时机配合作用,结束一连串的赛艇动作。通过对赛艇运动体能训练的初步探析研究,充分认识赛艇运动员的不足之处,并找到方法加以改进。与时俱进的训练方法,最强的身体素质以及最好的体能,都能够帮助赛艇运动员跟教练员探寻出一条更好的关于赛艇项目的研究道路。

通过对赛艇运动的体能训练特点和方法的分析,能够确定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对于教练员和赛艇运动员,只有足够重视体能训练,掌握适宜的体能训练方法,才能在日常训练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为自身成绩的突破打下基础。一句话来说,赛艇运动在体能上的消耗非常大,体能上的优势对比也会非常明显,所以特别需要加强对赛艇运动员体能上的加强训练。同时,在平常赛艇练习中还应不断提升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不仅要使运动员得到足够的体能训练,更要让他们树立自己的信心,凭此来增强赛艇运动员比赛适应能力以及成绩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卫星,彭延春.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

[2]郭树涛.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3]赵永刚.试论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有氧训练[J]. 科教文汇(下旬 刊),2015.

[4]吴兆祥.奥林匹克运动[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5]孙怡宁.赛艇测试与反馈的训练系统[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

[6]张蓓,曹景伟.中国赛艇项目训练创新认识与实践过程分析[J]. 湖南体育学院学报,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能赛艇训练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