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导向的《审计学》课程教改研究

2017-09-12刘荣莉��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1期
关键词:需求导向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刘荣莉��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审计是门跨学科的专业,《审计学》更是融合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多门学科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我国人才队伍中,审计类人才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审计人才有效的保证了社会市场经济的秩序稳定。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所从事的专业中的一种专门性人才,而审计专业就是一项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导向,探讨了《审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需求导向;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1.078

1 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的范围逐渐扩大,过去会计工作只是负责简单的核算、做账、监督等职能,而现如今对于会计人才的职能则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会计人才具有全面的专业能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会计专业中审计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隨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审计学教学课堂已经无法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审计学课堂教学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审计人才。

现如今,用人单位对会计类毕业生的录用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用人单位甚至不愿意录用应届毕业生。原因是因为会计工作是一项应用性特别强的工作,只有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基础,才有可能胜任这个职位,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都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和从事经验,所以企业宁愿录用一些没有较高文凭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而不选择录入应届毕业生。这一现实问题充分体现了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应用性的要求,因此,作为会计类中的审计学应该清晰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审计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应该以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为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而也能为国家输送大量的应用型审计人才。

2 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 教学模式过于单调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院校中的审计学课堂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说教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解灌输为主。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途径,但是由于审计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单单采用讲解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则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由于课堂内容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另外,由于审计学的理论知识非常抽象,如果教师一味的通过讲解来灌输学生的掌握知识,那么学习效果则会适得其反,其不仅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审计学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方法传统落后,考核方式也过于单调。审计学的主要考核方式就是以期末试卷为主,在学习期间很少进行成绩考核,所以这种单调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对审计学课堂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果不佳,所以期末考试不能相对准确的衡量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课程教学不够贴近社会实际

审计学课程主要介绍的就是财务报表审计,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审计的发展历程和执业准则、职业道德;第二部分是审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第三部分是各交易循环审计。各部分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但审计最终目的是围绕出具审计报告这个工作成果而进行的。所以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是教材过于理论化,不够贴近社会实际,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讲解,缺乏实践环节。由于课程教学不够贴近社会实际,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所以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很难达到社会需求的人才水平要求。

2.3 师资队伍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识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院校中的审计专业教师都是相关专业毕业的硕士生或者博士生,虽然这些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毕业后直接进入课堂的,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所以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也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由于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实践教学的经验,所以他们也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以理论知识培养为主。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而也就缺乏理论知识转向实践操作的能力。

2.4 学校缺乏实践应用能力考核

虽然有些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增加了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学习效果考核中,却缺乏了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在审计教学成果考核中大部分学校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书面考核,严重忽视了实践操作的考核,很多学校以理论讲授居多,而轻视实践教学,有些即使有审计软件,还是难以将实践操作做到位,其原因是学校的教学观念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将理论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学校不是没有实践教学,而是依然缺乏配套的措施,教师缺乏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则无法准确的衡量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使得学生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实践教学的掌握程度。

3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导向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 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来看,大部分院校中审计学课程教学普遍都是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显然这种方法无法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也不利于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审计人才。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现实问题,积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学生能够成为应用型人才,进而为经济社会提供服务。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针对审计学中的知识理论,通过以现实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为教学基础,进行讲解分析,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由于审计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再加上审计学的实践性非常强,所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也能促进学生在案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另外,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是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工作案例,通过对真实工作案例的分析了解,也能帮助学生对日后实践工作有一定的积累。为了更好的实施案例教学法,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建立起审计案例库,案例类型应该贴近所要教学的内容,并且要尽可能选择新的案例。其次,教师要有效的将案例渗透在知识讲解中,帮助学生通过真实案例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教师要充分的利用真实案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程。endprint

(2)模拟训练法。模拟训练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审计学而言,通过模拟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模拟训练法就是指对现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模拟训练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适应日后的工作。教师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建立其一套完整的账本,其中包括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各个工作环节,然后,给每一个学生分配不同的工作职责,要求完成相应工作岗位的审计任务。另外,教师要经常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比如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模拟训练,通过模拟不同业务循环的审计流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意识

审计相对于其他英语、语文等学科来说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比如英语、语文学科,只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就可以学好相关课程,而审计在具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说白了审计就是一门实践课。因此,审计学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实践操作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自身应该正确的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充实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比如教师在课余实践可以到企业、单位中积累实际实践经验,将积累的经验融入教学内容中。

另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师资队伍进行实践教学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会中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实践教学方法,以供其他教师借鉴参考,进而也可以激发其他教师的实践教学意识。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具有审计工作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不仅可以充实师资队伍,其实践教学方法也可以影响更多教师,进而使得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意识得到提高。审计课程教学只有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审计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审计人才。

3.3 加强实践应用能力考核

教师在加强了实践教学后,还要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通过考核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巩固。因此,教师应该打破传统单一的理论知识考试模式,将审计应用能力作为学生学业考核的内容之一。教师具体可以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比如在学习理論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小考,其小考成绩将作为学生学业审计应用能力考核的参考指标。这种随堂考核的模式不仅可以准确衡量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保证学生的学业考核公平公正。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对应用型审计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各大院校都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础,对审计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应用型审计人才。由于审计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所以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审计人才。另外,学校应该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进而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燕. 浅谈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教学改革[J]. 财经界(学术版),2015,(01):216217.

[2]陶慧芳.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教学改革探讨[J]. 科技创业月刊,2015,(03):6869.

[3]史雅洁. 《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导向[J]. 现代商贸工业,2015,(16):155157.

[4]马云平,许延明,王迪. 浅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 中外企业家,2013,(09):219+247.

[5]黄秋菊. 基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审计学》课程教学创新探究[J]. 会计师,2016,(10):4647.

[6]陈桢. 关于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现代国企研究,2016,(20):107108.

[7]苏亚莉,郭晓旋,周永腊. 基于应用导向的本科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374376.

[8]谢志明,易玄. 《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3):276277.endprint

猜你喜欢

需求导向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审计学》课程教改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的编制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需求导向分析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