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的检验价值探究

2017-09-12张胜莹

关键词:微量肾小球白蛋白

张胜莹

【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通过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具体应用。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健康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将根据高血压病情再分为I期、Ⅱ期和Ⅲ期,并通过散射比浊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上均有所提升,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上升,其中,I期患者的尿α1微球蛋白高于对照组,Ⅱ期和Ⅲ期患者在各项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对高血压肾损伤诊断具有积极效用,有利于提高阳性率检测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微量蛋白;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高血压肾损伤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2..02

高血压具有多种并发症,其中,肾损害较为严重,其早期预防和后续治疗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具体而言,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就诊时多为中晚期,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对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指标的跟进,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健康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将根据高血压病情再分为I期、Ⅱ期和Ⅲ期,每组2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48.2±4.9)岁,病程3~21年,平均病程(7.9±1.6)年。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通过散射比浊法进行对比分析,对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进行测定。与此同时,所有患者均需要停止降压药物的使用,不进行重体力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检测之前需要于8点后禁食,并在第二天早上将滞留尿液排空后取清洁的中段尿液进行收集,尿量在5~10 m之间,选择离心10 min以及3000 r/min。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对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觀察组患者在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上均有所提升,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上升,其中,I期患者的尿ɑ1微球蛋白高于对照组,Ⅱ期和Ⅲ期患者在各项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现阶段,对肾损害检查主要是通过尿常规进行的,即对蛋白质检查呈阴性,且尿素氮与血肌酐均在正常值的范围内。据相关资料显示,对于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患者而言,表现为以尿微量白蛋白为主的近曲小管功能性障碍[1]。通过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够提高对肾损伤情况的鉴别,以及提早的预防和治疗。与此同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好的优势,是现阶段常用的手段之一。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发病机制而言,仍不明确,其影响因素较多。而原发性高血压受到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出现了肾脏病变等严重问题,即在肾脏穿刺检测结果中显示,当患者病情超过四个月的时候,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高,且可由于高血压引发肾入球小动脉与叶间小动脉出现节段性的样变[2]。此时,则会导致患者血管自我调节能力变成,甚至会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红的异常。在临床检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按照肾损伤的部位将其分类,即肾小管性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小球性尿微量白蛋白。而尿转铁蛋白水平对早期肾小球的损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用。与此同时,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转铁蛋白均属于负电荷,且尿转铁蛋白电荷量通常低于尿转铁蛋白[3]。在具体实验方面,高血压肾小球损伤中,尿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除此之外,尿α1微球蛋白主要是对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反映,当患者肾小管受损时,尿α1微球蛋白显著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在高血压肾损伤的情况例,肾小管的损伤通常早于肾小球。

综上所述,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对高血压肾损伤诊断具有积极效用,有利于提高阳性率检测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 荔,林 飞.探析血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1):101-103.

[2] 廉玉兰.探究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7(16):220-223.

[3] 李文耀.血α1、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D].吉林大学.2016(4).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量肾小球白蛋白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分析仪预处理器在微量氧检测中的改进应用
微量泵补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