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7-09-12赵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5期
关键词:超声造影

赵红

【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常规超声检查无法确诊的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检查, 统计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显示, 低回声44例, 高回声28例, 等回声5例, 混合回声3例。经过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结果相符为血管瘤41例, 非均匀性脂肪肝10例,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7例, 炎性假瘤7例, 自发性血肿4例, 腺瘤3例, 炎性病灶3例, 脂肪肝合并恶性肿瘤3例, 诊断准确率为97.50%(78/80);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相符为血管瘤27例, 非均匀性脂肪肝6例,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 诊断准确率为43.75%(35/80);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具有重要诊斷价值, 对于部分缺少特异性表现的病例, 则须再进行活检穿刺来诊断。

【关键词】 超声造影;脂肪肝背景;肝内局灶性病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37

脂肪肝是常见的肝脏弥漫性病变。在我国, 脂肪肝已成为除病毒性肝炎外第二大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肝病[1]。通常情况下, 脂肪肝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 多因体检而查出。作为最常规的体检项目超声检查已成为早诊断脂肪肝的重要手段, 但其对于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却有一定局限性。目前, 临床医学在诊断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时多采用超声造影。本文也通过对2013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来本院体检的80例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患者的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3月期间于本院体检科进行超声检查的患者中常规超声检查无法确诊的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患者80例, 其中, 男52例, 女28例, 年龄22~73岁, 平均年龄(45.9±11.4)岁, 受检患者中最大病灶直径范围1.0~7.5 cm, 平均最大病灶直径(3.1±1.7)cm。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①常规超声检查时, 首次出现肝内局灶性病变;②均患有脂肪肝;③常规超声无法确诊;④经穿刺活检、手术或临床随访追踪确认病灶性质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以往检查或本次常规超声检查确诊患者;②确诊为B或C型肝炎者, 且肿瘤标记物呈阳性患者;③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④有肝内局灶性病变者, 且胸、腹水原因不明患者。

1. 3 方法 仪器采用海斯凯尔FibroTouch-M超声诊断仪(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超声成像探头:探头频率3.0 MHz, 误差±10%;最大探测深度≥160 mm;侧向分辨力:≤3 mm(深度≤80 mm)、≤4 mm(80 mm<深度≤130 mm);

轴向分辨力≤2 mm(深度≤80 mm);盲区≤5 mm;纤维扫描探头:探头前端直径≤10 mm;探头频率2.5 MHz, 误差±10%;硬度检测范围:4.8~70.0 kPa, 硬度测量误差±20%;探测深度的范围≥7 cm。让患者空腹8~12 h, 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观察肝脏全面, 再观察病灶最佳切面。造影前, 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病灶形态、边界、大小、彩色多普勒超声情况及内部回声特点, 接着进行造影。选用SonoVue(Bracco公司)为造影剂, 稀释5 ml 0.9%的氯化钠溶液, 轻摇至溶液混合均匀后抽取2.4 ml, 快速在

5 s内一次性经上指静脉推入患者体内, 接着再注射5 ml 0.9%的氯化钠溶液[3]。观察肝脏病灶及周围肝实质造影图像, 并快速扫查全肝。其中, 造影过程分3个时相:动脉相(15~25 s)、

门脉相(45~90 s)、延迟相(>90 s), 扫查后, 将图像存储于仪器数字媒体内。

1. 4 病灶良恶性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病灶在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三个时期的增强时间、形态和消退时间等增强特点, 并对比周围肝组织增强情况, 以此判定病灶的良恶性质和类型, 具体细分如下:恶性肝内局灶性病变:动脉相增强, 门脉相、延迟相增强消退, 回声低于周围组织。良性肝内局灶性病变:①动脉相增强或不增强, 门脉相、延迟相持续增强, 回声高于、等于周围组织;②各时期均未增强或各时期增强与肝组织同步[4]。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显示, 低回声44例, 高回声28例, 等回声5例, 混合回声3例。经过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结果相符为血管瘤41例, 非均匀性脂肪肝10例,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7例, 炎性假瘤7例, 自发性血肿4例, 腺瘤3例, 炎性病灶3例, 脂肪肝合并恶性肿瘤3例, 诊断准确率为97.50%(78/80);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相符为血管瘤27例, 非均匀性脂肪肝6例,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 诊断准确率为43.75%(35/80);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超声造影又称声学造影, 是利用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 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5-9]。随着仪器性能的改进和新型声学造影剂的出现, 超声造影已能有效的增强心肌、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的二维超声影像和血流多普勒信号, 已成为超声诊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有学者将其看作是继二维超声、多普勒和彩色血流成像之后的第三次革命[10]。目前, 临床已开始接受低机械指数的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占位的诊断价值,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7.50%(78/80), 显著高于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43.75%(35/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也证实了以上观点。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效果较准确, 而对于部分缺少特异性表现的病例, 则须再进行活检穿刺来诊断。

综上所述, 超声造影对于脂肪肝背景下的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知力, 唐杰, 罗渝昆, 等.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当代医学, 2008, 1(21):81-85.

[2] 杨志杰, 秦昕, 李晓侠, 等.肝脏局灶性病变合并脂肪肝的超声造影临床研究.临床荟萃, 2012, 27(8):714-716.

[3] 袁帆, 傅绢, 林启平.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吉林医学, 2012, 33(19):4070-4072.

[4] 秦胜亚.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淮海医药, 2014, 32(2):201-204.

[5] 张伟, 艾熙, 易惠明. 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单个低回声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4): 453-455.

[6] 董继武. 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造影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2):254-255.

[7] 赵文玉, 任全刚, 肖占森.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北京医学, 2016, 38(11):1254-1255.

[8] 徐静.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进展. 医学信息, 2015, 28(7):351-352.

[9] 刘成芳, 王胜华, 郭婧熙. 超声造影诊断肝良性局灶性病变的价值研究. 肝脏, 2016, 21(10):863-867.

[10] 汤颖, 刘彦君, 温瑜鹏, 等.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肝脏, 2016, 21(10):827-830.

[收稿日期:2017-05-19]endprint

猜你喜欢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对比研究
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典型模式分析及临床价值评价
超声腔内造影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
158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