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独父母的心灵自救

2017-09-12马志国

家庭用药 2017年9期
关键词:佛陀妇人痛苦

马志国

心理案例:沉重的丧子之痛

我的儿子23岁,刚刚参加工作。孩子非常好,懂事、仁义。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却突然离我而去了,再也回不来了……

那是一个周一。儿子闹发烧,就去看医生,做了常规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别的症状,就拿了点药。孩子请假在家休息,我们照常上班。两三天过去了,儿子烧还是不退。周四早晨,我们就决定再去看医生。可是万万没想到,正准备上车的时候,儿子却突然跌倒,当时到医院抢救,就已经不行了。

让我痛苦的是,儿子突然这样走了,我总是过不来劲儿。每天回家,不敢进儿子的房间,可又总要进去看看,为儿子拉拉窗帘,扫扫床铺。就这样,每天眼前总是儿子的影子。现在,看到不管多大的孩子,都会想起儿子这样大时候的样子。那天梦中又看到了儿子,我抱住了他,可是他却没有了踪影……

真不好意思。事情过后,我已经不再流泪了,我早就对自己说了,来您这里更不能流泪。可还是禁不住……

心理解析:最难走过的心路历程

研究发现,丧子之痛的悲痛程度,比其他丧亲之痛严重得多。有58%丧失子女的父母表示,他们觉得自己活着都没有意义了;77%丧失子女的父母表示,子女的死亡甚至让自己丧失了生命目标。

有研究认为这个过程要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得知噩耗后头3个月。这是最艰难的时刻,当事人还处于震惊和极度痛苦之中,不愿承认孩子已经不在了。第二阶段:6个月之后。丧子的悲伤和空虚会让自己难以忍受,当事人怀疑自己是否能走出这种痛苦。第三阶段:1年以后。第一个忌日会令人非常恐惧,当事人害怕自己会再一次经历丧子的痛苦。第四阶段:3年以后。当事人已经学会接受死亡,但孤独感和怀念之情仍会不时涌上心头。第五阶段:5年以后。还会怀念过世的孩子,还会有丧失感,但是,已经能够在生活中继续前进了。

也有研究认为这个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震惊与逃避,表现为否认、麻木、失控、歇斯底里等。持续数小时至数周,甚至数月。第二阶段:面对与瓦解,表现为哀伤、失落、内疚、退缩、无助、抑郁、绝望,不断追忆有关的往事,把逝者理想化,思维不清晰,有自杀的念头等。持续数月至一两年。第三阶段:接纳与重整,表现为接纳变故,重建自信,积极面对新生活。持续数月、数年,甚至一生。

心理对策:走向阳光的心灵自救之路

不管阶段怎样划分,有一点是肯定的,失独父母只要顽强自救,必能走出一条心灵自救之路,必能让自己的心灵早日得救,早日走向阳光。

第一步,宣泄消极情感。

孩子的离去,父母经受着巨大的精神打击,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这时候,畅快地流泪痛哭和尽情地倾诉,可以使已超载的极度痛苦和悲哀得到宣泄,从而解除过量的心理负荷,收到良性的心理效应,使人保持心理平衡,对人的心理起着一种有效的保护作用。可以说,悲伤的泪水是很好的心灵“安慰剂”。

第二步,增进夫妻交流。

人的自我心理救助,都需要来自社会支持系统的心理援助。夫妻,可以说是其中最有力的因素。困境面前,最需要夫妻之间的相互扶助。特别是失独父母,积极协调夫妻关系,彼此多一份沟通,多一份关照,就彼此多一份慰藉,多一份安宁。

第三步,接纳自我状态。

面临失独之痛,您也许会担心一旦承认自己的悲伤,就会被悲伤所击倒。事实恰好相反,我们不仅要接受这个客观现实,还要接受这个现实带来的心理创伤。所以,要接纳目前消极的自我心态:悲伤,知道我很悲伤;痛苦,知道我很痛苦;难受,知道我很难受。任何的对抗都是徒劳的,而且会加剧消极的内心体验。

第四步,停止自我责备。

孩子过世后,人总难免有很多追悔和自责。不错,没有人能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但是,每一位父母把儿女养育成人,是最好的尽职尽责,就是好父母,不该再受到责备,也不该自责。其实,追悔和自责的背后,更深的自我心态是执着,是自己执着亲子之情,是自己心里放不下亲情。所以,面对孩子过世,最终的自救是不再执着,是慢慢放下。

第五步,重新认识生死。

相传,有一个妇人死了可爱的儿子。当她悲痛欲绝的时候,有人指点她找佛陀,看看能否起死回生。于是,她满怀希望去拜访佛陀。佛陀望着哀痛欲绝的妇人,慈祥地说:“有一种草叫做吉祥草,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妇人听了欣喜若狂:“请问佛陀,哪里有吉祥草呢?”“这种吉祥草生长在没有死过人的家里,赶快去找吧。”佛陀指示她。妇人于是昼夜奔波去求吉祥草。但是,找遍家家户户却没有一户不曾死过人的人家。妇人突然悟到:有生就有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重新认识了生死,看透了无常,我们就会领悟,重要的是活好每一天,活好当下。这样,对生者,对死者,都是最好的选择。

第六步,重新学习独立。

说句狠话,我们每一位父母对孩子的爱,多少都有一种情执,一种我执,一种自我欲望的执着,一种自我中心的执着。有一种爱叫放手,孩子和我们同在一个世界,我们也该多一些放手。孩子已经去了“天国”,我们为什么不放手给孩子一份祝福呢?为什么要没完没了地惊扰孩子的灵魂?

爱孩子不应该是占有,爱孩子就应该放手。放手孩子,学会独立,学会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是每位父母必须要承担的。

第七步,为逝者着想。

如果真爱孩子,父母必须为过世的孩子着想。孩子已经过世了,还怎么为孩子着想?这就有一个问题了:您信不信人死后还有灵魂?

如果您不信,那就是说孩子过世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么,您没完没了的悲伤啊,痛苦啊,纠结啊,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遭遇的损失。这与丢失一大笔钱而痛不欲生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您信,那就是说孩子过世了还什么都知道,而您没完没了的悲伤啊,痛苦啊,纠结啊,只会给孩子的灵魂造成伤害。

所以,不管您信不信人死后还有灵魂,都该为孩子着想,祝福孩子在通往“天国”之路上走好。这就需要把悲苦化作温暖的爱,安顿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

第八步,为生者着想。

一位失独母亲这样拯救自己:今天我对自己说,我要好好活着,为了父母,为了和我共患难的丈夫。这是一位对生活有深爱的女性。正是这种深爱,让她更懂得怎样面对生活,懂得怎样让爱在生活中延续。

一个名叫“希望”的女童,因病过世了。父母为了延续她的生命,也为了救助他人,自愿将孩子的肝脏和肾脏捐献给两个陌生的生命。这是一种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是一种爱的升华,是一种爱的延续。还有的父母以过世孩子的名义布施,为社会为他人为孩子们伸出温暖的手。

第九步,走向新的生活。

最后,为了心灵的自救,应该竭尽全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人或事上去。注意力转移了,心灵就最终得救了。转移注意力的最好办法,是积极走向新的生活,甚至是迫使自己开始新的生活。这样,紧凑忙碌的生活就会取代痛苦和悲伤。

如果还有工作在身的,就早一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成就感有助于替代悲伤感。如果已经退休了,就积极参加社会或團体活动。比如,积极参加到晨练的队伍中,适当参与街道或社区的活动,主动增进人际交往,和亲朋好友一起共度时光。

如此,既充实又忙碌的新生活,会让自己的心灵早一天走向阳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佛陀妇人痛苦
分担痛苦
春·遇见
最后的说法
养身与养心
犬人
犬 人
最美的佛陀
暴力和痛苦
2009中国CEO痛苦榜
高僧与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