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Z25-1S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017-09-12刘跃忠吕国胜陈维余吴清辉

石油化工应用 2017年8期
关键词:增油液流渗透率

刘跃忠,吕国胜,陈维余,吴清辉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秦皇岛32-6作业公司,天津 300459;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0)

BZ25-1S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刘跃忠1,吕国胜1,陈维余2,吴清辉2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秦皇岛32-6作业公司,天津 300459;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0)

为分析深部液流转向在BZ25-1S油田的适应性,应用关联分析法从地质油藏、生产动态、堵剂体系、施工工艺四个方面分析近年来现场累计应用的深部液流效果情况。总结出深部液流转向效果影响因素有油藏地质因素有水井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沉积微相;生产动态因素有产量(调前产液、累计产液);施工因素有爬坡压力等因素是影响深部液流转向效果主要因素,为措施选井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和现场实施提供了经验。

深部液流转向;BZ25-1S油田;影响因素

调剖作为油田中后期一种成熟的主要稳油控水技术,已研制出了许多高性能的堵剂[1-7]及措施决策与效果评价方法[8-11]。因每个油田油藏条件、储层物性的差异性,措施效果不尽相同[12,13]。为观察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在QHD32-6油田的适应性,利用关联分析法从地质油藏、生产动态、调堵体系、施工参数四个方面对油田近5年深部液流转向措施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各种影响因素对效果的影响程度,为措施选井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和现场实施指导。

1 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简介

主要是利用多种堵剂体系的协同效应(ZXT-01依靠控制工艺参数,优先进入高渗透层深部,在孔喉、裂缝形成不可流动的高强度三维网状体,实现对高渗透层带的有效封堵,迫使后续工作液转向。同时ZXT-02具有良好的蠕动作用,进入中低渗透层,能实现“暂堵-变形通过-暂堵-变形通过”把中低渗透未波及到的参与油驱替出来,很好的实现同步调驱目的-堵剂和水“分工合作”),采用多段塞交叉注入工艺技术,实现扩大波及体积与驱油效率目的,提高措施效果。

2 深部液流转向应用整体情况

油田从2014年开展深部液流转向矿场应用,截至2016年12月底,共计应用8井次,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截至2016年12月底,措施累计增油33093m3,降水75 260 m3,应用效果统计(见表1)。

表1 应用效果统计表

3 影响因素分析

为研究深部液流转向措施效果应用因素,以增油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关联多因素法从地质油藏、生产动态、堵剂体系、施工工艺等四个方面对深部液流转向井进行效果分析。

3.1 地质油藏因素

地质油藏因素对于措施效果是不可控因素,研究表明,油藏因素直接制约措施效果好坏及药剂选择。主要从油水井厚度、水驱控制程度、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沉积相等因素分析。

3.1.1 厚度/水驱控制程度 厚度从注入井厚度以及油井层厚度分析与增油关系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厚度与效果统计结果表

结果表明,油水井厚度及水驱控制程度与措施效果没有明显关联关系。主要是因为调剖,主要是改善与均衡各层吸水,厚度与水驱控制程度不能直接反应剖面,体现后续水驱效率高低。

3.1.2 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 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直接反应油层非均质性程度,非均质性越严重,说明层间/层内矛盾越突出,越需要治理,治理的好坏直接表明后续水驱流向与波及效率,进而反应措施效果。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4的井组效果好。主要是因为级差越大,堵剂越容易进高渗透层,封堵水流优势通道,改善层间/层内矛盾。

3.1.3 沉积相 从明下段沉积砂体图可见,砂体分流河道发育,河道比较窄。措施井组油水井所在砂体位置处于不同河道,在砂体河道较宽,砂体走向稳定且大部分油水井在同一个河道内的井组,增油效果较好。

3.2 生产动态因素

生产动态因素对于措施效果是不可控因素。主要从井网完善程度、油水井产量分析。

3.2.1 井网完善程度 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井网越完善,措施效果越好。井网完善程度与效果分析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受益油井数大于5的井组效果较好。

3.2.2 油水井产量 油水井产量与效果统计结果(见表5)。

表3 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与效果统计结果表

表4 井网完善程度与效果统计结果表

结果表明,油井的调前产液和累计产液为主要影响因素;水井的注水量和注入压力没有明显的关联性。调前产液≥1 000 m3和累计产液≥200×104m3的井组效果好,主要是因为油井产能高,地层能量相对充足。

3.3 堵剂体系因素

堵剂体系是可控因素,研究表明,堵剂体系与地层匹配与否,堵剂的进入地层能力、能否滞留地层及长期稳定,改善水相渗透性能,对措施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主要从堵剂用量及处理半径、体系性能、段塞组合方式等方面分析。

3.3.1 体系用量及处理半径 研究表明,体系用量越和处理半径越大,封堵能力强,措施有效期长,增油效果好。BZ25-1S油田调剖体系用量及处理半径与增油效果统计结果(见表6)。

结果表明,矿场应用结果与研究结果一致,处理半径大于28 m的井组,增油效果相对较好。

3.3.2 体系段塞组合 分析强度组合方式及各个强度占比情况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见表7)。总体上中低强度占比大(大于50%),井效果稍好,驱替体系较少的井效果略差。

表6 体系用量及处理半径与效果统计结果表

3.4 施工工艺因素

注入压力与排量是控制堵剂注入过程的两个主要参数,监测和调整压力与排量能够有效控制堵剂进入地层情况,使其进入目标地层区域。施工参数与效果统计结果(见表8)。

结果表明,施工过程爬坡压力是影响措施效果的主要因素,施工排量与措施效果未有明显关联性。施工爬坡压力控制合适,堵剂更易向地层深部运移,封堵高渗透层,爬坡压力过高,则对非目的层段易造成伤害,爬坡压力过低,难于有效封堵高渗透层,爬坡压力幅度适中(1 MPa~3 MPa)且凝胶初期爬坡压力缓慢(≤2 MPa)的井效果整体较好。

表7 体系组合方式与效果统计结果表

表8 施工工艺因素影响结果统计表

4 结论

(1)通过总结分析,给出了深部液流转向选井和体系合理范围值(见表9)。

表9 敏感因素合理界限值表

表9 敏感因素合理界限值表(续表)

(2)深部液流转向技术2014年至2016年,在BZ25-1S油田共计应用8井次,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截至2016年12月底,措施累计增油33 093 m3,降水 75 260 m3。

[1]殷艳玲,张贵才.化学堵水调剖剂综述[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6):64-66.

[2]刘翔鹗.我国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石油科技论坛,2004,23(1):41-47.

[3]赵晓非,杨明全,章磊,等.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5,23(5):75-79.

[4]何佳,贾碧霞,徐海涛,等.调剖堵水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青海石油,2011,29(3):59-63.

[5]赵娟,康晓东,张健.国内油田调剖技术研究进展[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2,40(10):66-71.

[6]许姗姗,李虹,王天助,等.高温高矿化度油藏可动凝胶的研制及性能评价[J].重庆科技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12,14(2):112-114.

[7]唐孝芬,杨立民,刘玉章,等.新型无机凝胶涂层深部液流转向剂[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1):76-81.

[8]马涛,王强,王海波,等.深部调剖体系研究及应用现状[J].应用化工,2011,40(7):1271-1274.

[9]李宜坤,赵福麟,刘一江.区块整体调剖的压力指数决策技术[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2):39-42.

[10]冯其红,陈月明,姜汉桥,等.模糊数学在区块整体调剖选井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3):76-79.

[11]刘英才,彭苏萍,郑家朋,等.边水驱油藏调剖技术[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3):61-63.

[12]汪洪,乔方,于春涛.影响调剖效果因素的分析[J].钻采工艺,2008,31(增刊):65-67.

[13]周元龙,姜汉桥,刘晓英,王川,李光明.大港油田不同类型油藏调剖效果主控因素分析[J].钻采工艺,2013,(5):38-41.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deep fluid diversion in BZ25-1S oilfield

LIU Yuezhong1,LV Guosheng1,CHEN Weiyu2,WU Qinghui2
(1.CNOOC China Limited QHD 32-6 Operating Company,Tianjin 300459,China;2.CNOOC Drilling&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Tianjin 300450,China)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adaptability of deep fluid diversion in BZ25-1S oilfield,the effect of 8 wells in the field in recent years was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geological reservoir,production dynamics,plugging agent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Summed up the deep fluid diversion effect factors of reservoir geological factors have well permeability difference,sedimentary microfacies.The dynamic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clude pre-production fluid and cumulative liquid production,construction factors are climbing pressure.It provides an empirical basis for the follow-up work.

deep fluid diversion;BZ25-1S oilfield;influence factor

TE331.3

A

1673-5285(2017)08-0054-05

10.3969/j.issn.1673-5285.2017.08.013

2017-06-26

刘跃忠,男(1975-),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产动态和油藏规划及提高采收率,邮箱:liuyzh2@cnooc.com.cn。

猜你喜欢

增油液流渗透率
子长老草湾区7247井组调剖驱油技术研究
高含水油井自转向酸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煤阶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划分及渗透率变化
压裂作业效果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措施技术经济界限
不同渗透率岩芯孔径分布与可动流体研究
SAGD井微压裂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高渗透率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失步振荡的影响
美国PNNL研制出新型液流电池
H2-Fe3+/Fe2+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初步研究
水驱增油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