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公仆的清廉榜样
——纪录片《项南》观后感

2017-09-11程辉

红土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民公仆清正廉洁福州

程辉

人民公仆的清廉榜样
——纪录片《项南》观后感

程辉

对于很多福建人而言,项南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省委书记,他的锐意改革与清正廉明,为福建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日前,在龙岩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五集纪录片——《项南》,生动再现一位省委书记清正廉明、造福百姓的感人情怀。项南一生敬畏人民,勤政为民,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格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项南同志赴任福建时,原本省委已经准备安排几位主要领导同志到火车站迎接他,可是项南不喜欢迎来送往的官方场面。为了避免尴尬,他特地耍了一个“花招”,在到任前,他让秘书鲁恩琦给省委办公厅事先打了一个电话,“谎称”自己会晚到一天,秘书先到。如此一来,省委几位主要领导也就没有安排到福州火车站迎接了。当省委办公厅负责人过英群去接项南秘书时,惊奇发现接到的却是项南本人。过英群在纪录片《项南》第一集开场回忆了这个细节,此事让他记忆犹新。作为一名从闽西大山里走出的农家孩子,项南以如此婉拒众人列队迎接的方式,重返已离开43个春秋的故乡,开启了在福建的改革岁月。

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与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商讨福建改革开放大计

项南生活非常简朴,经常穿一身布衣,一双布鞋。他的办公室、家中的桌椅都十分陈旧,有的还是修修补补将就使用。项南对子女要求严格。项南的女儿项小米来福州休产假,他坚决不让办公厅派车迎接,大堆行李是秘书用自行车驮回的,小米则带着刚满月的孩子去挤公共汽车。项南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没有子女在外国留学的,老大因他所学专业被单位看中而准备选送出国,回家和项南商量。项南说,不要去了。孩子问他什么道理,他说:“因为我是你的爸爸,这一条就是道理。”

项南的老家是连城县朋口乡文坊村,他主政福建期间,没有给连城批过一分钱。1983年,文坊村群众还在点煤油灯。为了让村里拉上电线,装上电灯,当时的村党支部副书记项新文满怀希望去福州找项南求助,项南不但拒绝帮忙,还批评了他一顿:“你找错人啦。你得去找朋口的书记,逐级反映问题。”他还批评项新文舍近求远,不该浪费到福州的路费。

项南的勤俭节约在福建是出了名的。他下基层调研总是为基层干部群众着想,每次下乡都是轻车简从,时常与随行人员和当地领导一起乘坐中巴车,边走、边看、边听汇报。每到一地,项南都让身边工作人员交代下去,接待不可超过标准、不能随意加菜,吃饭不喝酒,不吃大鱼大肉,只要以素菜为主的“四菜一汤”,能吃饱就行。他还与地方负责同志“约法三章”:一、不允许当地领导到边界迎接;二、不允许摆设宴席;三、不允许送土特产和礼品。这个规定到他离开福建时也没有打破过。

项南到连城,只吃地瓜稀饭,外加青菜、豆腐等家常菜。他生怕地方政府超标准接待,不时加以提醒。1983年,项南逗留朋口乡政府时,就特意嘱咐午餐只许上豆腐、青菜、地瓜和米饭,声明“多一样就不在这里吃饭”。

项南一生坚持真理,百折不挠,光明磊落,清正廉洁,宽容大度,生活节俭朴素,不搞特殊,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本色;他严格要求子女和亲属,处处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位共产党人、一位人民公仆的真实榜样。

学习项南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亲民爱民、清正廉洁的赤子情怀。要从项南同志的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从项南同志人格风范中获取榜样力量,牢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权力观,始终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不断增强党性修养,转变工作作风,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项南精神,进一步打造提升“红土清风”品牌,努力让红土更红、清风更清,为加快建设富有特色的新龙岩不懈奋斗。

当今中国迫切需要项南老书记那种改革创新、刚正廉明的精神。相信随着纪录片《项南》的播出,一定能引起好的强烈反响,为闽西社会带来积极正面的精神能量。

(作者单位:龙岩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税务局)

猜你喜欢

人民公仆清正廉洁福州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清正廉洁得民心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清正廉洁作表率”评论之一
本色做人,初心为政——“清正廉洁作表率”之二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讲廉洁 重家风 构建公司清正廉洁的为业环境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 做新时代人民公仆
寻味福州
马克思政府观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