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PP融资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2017-09-10邹唯玮

环球市场 2017年6期
关键词:PPP模式风险管理

邹唯玮

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将会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供给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主要依靠融资平台和土地收入,这种模式导致高额的地方债务,目前已难以为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后,PPP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

PPP(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联合提供公共服务)融资模式在解决我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不足的困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PP融资风险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公私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所产生的风险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承担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但是还存在着诸如对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运作中的风险问题及管理对策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1 PPP项目中存在的风险

由于PPP项目所涉及的周期长,各方面变数也较多,其中这种长周期带来了较大的市场风险,如市场因素中消费水平、消费政策、收入分配等变动都会带来市场需求的风险;投资建设阶段的原材料供应不及时、不可抗力事件等都会导致施工风险,项目过程中的参数变更、图纸更换、设计更改等也会导致成本激增及技术风险,这些会造成PPP项目的建设风险。后续运营中如果运营环境变更、管理人员素质不够,还有若同期其他项目投资建设导致本项目无法维持垄断的地位,都会造成项目的预期收益减少和PPP项目运营风险。由于PPP项目的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融资过程中如果出现资金不到位、利率调整、外汇管制等将导致融资风险,如果项目参与方无法及时履行其职责,为项目提供信用保证,政府没有按照合同履行其应付的职责,政府失信等,这些会带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国政府和企业将在境外开展PPP模式的合作,这就带来更大的政治风险,包括双方政府的政权及领导人变更、战争、项目被国有化的风险,有些项目则迟迟无法获得相关的授权和特许经营证书。

2 PPP模式项目风险管理

2.1 建立融资风险因果反馈图

目前对PPP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风险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国PPP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发展不成熟,在专家资源以及有关融资信息的获取方面为研究带来了阻碍。风险核对表法是将过去工程项目的可能风险因素列成表格,作为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因素识别的依据,并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判断出可能发生的风险。核对表法具有简单、容易掌握的优点,是风险管理经验和专家集体智慧的结合,权威性强,可信度高。随着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项目融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一些项目融资专家和金融机构从以往此类业务活动中总结出来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先利用项目融资风险核对表识别出来一般项目的融资风险因素,然后结合PPP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具有的特征,结合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文献研究法整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以提高风险识别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2.2 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通过系统了解和分析与项目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认清项目融资活动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和可能发生的各种损失,诊断出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的行为。一般而言,PPP融资模式下的项目风险识别主要是通过专家调查法、检查表法、流程图法、SWOT分析、故障树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敏感性分析、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法等方法,由于PPP项目比较复杂,一般也不能简单用一个方法予以识别,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具体方法的优劣势,结合历史项目中的风险和项目的特点,予以分析和识别,并选择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2.3 做好项目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的中心环节,能否准确地评价融资风险水平关系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与否。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考虑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PPP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风险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结合重庆涪陵至丰都高速公路案例进行仿真分析,系统地评价了PPP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融资风险。系统动力学方法不仅考虑了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影响,而且可以表现出随着时间变化,融资过程中各类风险的变化趋势,并可以得到具体风险数值,为后续的融资风险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此模型的实际运用可以帮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参与者认识到融资中存在的风险,有目的地加强融资风险的监控,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为PPP模式下城市基礎设施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4 完善市场建设,为企业风险管理

提供更多工具由于PPP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较大,需要较大的融资规模,这就需要国家放宽相应的政策,通过完善的风险控制让养老金、商业银行等也参与到PPP项目融资中,同时发展保险企业,让保险机制和再保险机制可以为PPP项目提供风险转移的工具。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也将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方式,同时为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提供基础,企业可以将PPP项目中后续运营的现金流较为稳定的项目予以证券化,一方面为后续的项目建设提供资金,降低融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将后续运营的收入固定化,降低运营风险,这样可以充分降低PPP项目的风险。

PPP项目建设将会在未来得到大力的支持和发展,我国也将在各个基础设施领域、公共服务等采取PPP的方法实现公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政府、民营资本和国民经济,需要进行关注,但是目前PPP项目风险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对此本文立足于此,提出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和鑫.基于PPP模式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2]宋永杰.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4.

[3]王慧莎.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研究[D].中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PPP模式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PPP模式下养老地产融资风险分担博弈分析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