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交通发展的思考

2017-09-09谭玉龙曾文创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交通规划新型城镇化小城镇

谭玉龙+曾文创

摘 要:小城镇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构建完善的城镇交通体系。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对交通发展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小城镇交通特征,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交通发展规划思路,提出加强对外交通、集约内部交通以及慢行交通策略。

关键词:小城镇;交通规划;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5-0222-02

1 引言

新型城镇化急需科学的综合交通规划,以保障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有的综合交通规划方法主要是针对大城市,对小城镇未必适用。针对此,本文根据新型城镇深刻内涵,分析小城镇的交通发展特征,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交通的策略和措施。

2 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

2.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2 新型城镇化对交通发展的新要求

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是集约绿色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市民化全面发展。交通是城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驱动力之一,具有较强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因此交通规划建设应根据新型城镇化目标和要求,结合小城镇的特点,及时调整发展目标和策略。

(1)加強对外交通联系,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要求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因此,镇级交通应以市域交通网络为依托,加强镇级交通干道与市域交通网络衔接,改善小城镇对外交通条件,积极融入市域及区域协调发展。(2)建立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模式,实现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城镇。新型城镇化要求产业城镇在强化产业功能的同时,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形成产城互动,逐步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镇级交通应在机动化得到发展的同时,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优化慢行交通的出行环境,形成以绿色、低碳交通为主体,个体机动化为补充,多模式的交通方式结构。(3)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要求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要大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的差距。为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服务需要延伸到村落,满足村民对外的出行需求。

3 小城镇空间布局与交通特征分析

(1)产业集聚和辐射同步发展,对外客货运交通需求大幅增长。随着区域产业聚集和辐射,专业镇沿干线道路形成组团式的工业园区布局,规模效益进一步增强。对外客货运交通需求大幅增长,干线道路对外客运需求与内部通勤交通混杂,交通秩序混乱。(2)中心功能逐步增强,向心交通需求加强。以综合商业体为核心的服务业逐渐在城镇中心兴起和发展,办公、住宅、文化、体育等也不断在中心区升级和聚集,中心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吸引了外围产业园区、工业组团的的产业工人到中心区消费、居住,打破了原有零星小商业消费格局,向心交通需求不断增强。(3)村居和工业混合发展,电动自行车发展迅速。自然村庄零星分布,并且混杂乡镇企业,产业工人进入村庄租赁居住,电动自行车增长迅速。随着工业组团式的发展,零星混杂在各村落的乡镇企业将逐渐转移和消退,而村庄更加回归本原,向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4 小城镇交通发展策略

(1)加强城镇的对外交通衔接,加快城镇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落实市综合交通规划中重大基础设施,形成面向市域乃至区域的高快速路网交通网,积极参与区域竞争和镇区联动发展。加强城镇的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城镇交通直接影响到城镇在区域中的地位、投资环境。如果不能正确地利用对外交通设施,则会阻碍城镇的进一步发展。(2)加强道路与用地的协调,引领城镇向集约化转型。科学地规划城镇用地布局和路网结构,使功能布局、人口分布、出行需求、物流走向与路网系统相一致,达到道路利用的最大化和交通需求源分布的最优化配置。均衡土地利用开发的强度,缓解因规划功能不合理造成的出行距离总量增大、局部道路负荷过重问题,保证城镇发展、路网系统与交通体系的有机协调。(3)加强慢行交通建设,实现安全、公平、绿色发展。通过交通发展理念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建设体系完备、功能完善、服务均等的高品质慢行交通体系,营造安全、高效、便捷的非机动车系统和舒适宜人的步行设施与环境。

5 案例分析—东凤镇交通发展

5.1 交通发展特点

特点1:与周边地区产业集群效益明显,货运需求比例高。

产业集群效益不断发挥,G105国道交通流量从2012年4512pcu/h增长到2015年6456pcu/h,流量翻一番,并且货车折算成标准车比例高达50%。G105国道已经饱和,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需求。产业集群效益继续强化,要求对外交通效率进一步提升。

特点2:由工业城镇向产城融合的小城市发展,公交需求不断增长。

近年来东凤镇大力发展房地产,商业服务逐渐繁荣,从旧城区向东横向发展,形成凤翔大道、兴华路商圈。东凤镇产业工人对城市服务品质的要求提高,工厂周边的小商业服务已不能满足品质的需求,对镇中心、小榄、顺德、甚至主城区的公交需求提高。

特点3:廊道轴向发展,有利于交通组织。

东凤镇长条形的地理形状和城镇发展演变,逐渐形成凤翔大道、兴华中路发展轴,未来有沿东海路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高轴线的土地混合程度,有利于交通组织和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endprint

5.2 发展目标

东凤镇是全国小家电制造基地,未来将打造成为产业结构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兴现代化工业城镇。根据东凤镇城镇发展定位,交通发展总体目标应在市综合交通体系下,衔接与铆合区域和市域交通设施布局,为产业货物运输形成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格局,逐步建立与产业城镇用地相协调的道路系统,构建高效、公平、低碳、多种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的城镇交通体系,支撑城镇扩容提质,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村居对外出行条件,图1。

5.3 交通发展策略

策略一:加强与周边镇区的路网衔接,推动市域跨镇合作。在中山市综合交通体系的指导下,进一步梳理对外快速通道和联系周边城镇及高速出入口等区域交通设施的快速通道,形成由广中江高速、新沙水公路、加二线、广珠西线高速、东阜公路、G105组成“三横三纵”的高快速路网格局,并加强道路和节点衔接,实现东凤镇与区域交通设施、周边镇区的便捷联系,积极融入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圈。

策略二:构建与用地相適应的城市路网结构,提升道路交通承载能力。东凤镇规划为“两园四区”的用地布局,分别有同乐工业园、和穗工业园、永益居住片区、同安居住区、镇中心区以及农业观光区,形成凤翔大道、东阜公路、沿江商务等发展轴线。东凤镇道路网规划应强化组团间的交通联系,以组团布局为基础,构建骨架路网,理顺各组团间的连接通道。在高快速路系统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形成“两环两横两纵”的城市主干路网结构。一环由同乐工业大道—赤峰路—金怡路—东富路—同安大道组成;二环由凤翔大道—升平路—金怡南路—东富路—东阜公路组成。两横为和穗大道和同乐三路,两纵为东海路和同吉路。

另外东凤镇内的用地规划较整合,应针对不同的组团规划,差别化的构建交通网络。工业区应注重主次干道的规划,并考虑慢行出行的需求;居住区可适当加密支路网的规划,建立完善的道路循环系统;农业区当注重对于现有农田的保护,减少对农田的分隔和占用。

策略三:大力发展公交系统,引导城市布局优化。全方位实施公交优先,大幅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创新公交发展模式,推动公交整合,积极引入中小巴公交方式,适应东凤相对分散的城市形态、道路交通系统及居民短距离的出行特征要求。尽快构建东凤镇骨干公交体系,提高公交服务品质。加快公交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交运营条件。

策略四:营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分析东凤镇慢行交通系统现状,结合东凤镇道路系统规划及城市交通特点,构建与城镇发展相适应,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安全、高效、便捷的非机动车系统和舒适宜人的步行设施与环境,推动东凤镇慢行交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满足居民慢行交通出行需求,形成“安全、便捷、连续、舒适”的出行环境,提升东凤镇居民生活质量和品质。

6 结语

本文通过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城镇交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小城镇的用地布局和小城镇交通特征,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策略,并以东凤为例,践行交通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双喜,刘如迪,李德龙.山东省小城镇交通规划现状与改进措施[J]. 2013.2(21):39-42.

[2]汤铭潭,张全.我国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的优化基础[J].2005.3(13):49-52.

[3]荣朝和.推进综合交通规划的方法创新[J].综合运输,2010,01:1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通规划新型城镇化小城镇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交通规划课程考试改革探索与实践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