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巴南区石漠化治理初探

2017-09-09赵荣隆赵荣林

南方农业·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巴南区石漠化治理

赵荣隆 赵荣林

摘 要 探讨重庆市巴南区石漠化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主要包括石漠化的主要危害及成因分析,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石漠化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巴南区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8.060

巴南区位于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属重庆市近郊区,幅员面积18.25万hm2,其中,岩溶地区主要分布于巴南区东部和中部地区,总面积5 983.4 hm2,地貌以低山丘陵和岩溶丘陵为主,母岩以纯石灰岩和白云岩居多,土壤多为黄色石灰土。石化漠化土地面积1 751.2 hm2,占岩溶地区面积的29.3%(其中轻度石漠化33.8 hm2,中度石漠化682.7 hm2,强度石漠化1 013.1 hm2,极强度石漠化21.6 hm2);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568.1 hm2,占总面积的9.5%;非石漠化土地面积3 664.1 hm2,占总面积的61.2%。这些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境内南泉、姜家、麻柳嘴、双河口和丰盛等镇。

1 石漠化的主要危害

1.1 土地石化,耕地破坏,生产力降低

巴南地区很多区乡地方都陷入了人增、耕进、林退、水土流失、岩石裸露、石漠化的恶劣生存环境中,原有的土层逐渐变薄,土体结构被严重破坏,土壤暴露出层次缺失、肥力下降和养分不足的严峻问题。石漠化不断加剧情况下将导致土壤表面石化而无法耕种,在一些石漠化区域,严重的石化已侵袭村民部分的土地,只剩下石灰岩上的一层薄土。

1.2 旱涝灾害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了人地矛盾突出、石漠化愈加严重,加之环境污染、植被败坏,导致水源涵养能力差,致使每年进入冬春季节,岩溶山区许多井、泉干枯,河溪径流量减少,不少自然水源枯竭,造成农业灌溉用水紧缺,甚至使人畜饮水变得困难,很多村民不得不采取传统的挑水、担水方式从几公里以外获取水源。

2 石漠化的成因

2.1 自然因素

相比于非岩溶区,岩溶地区富含更多的石灰岩或白云岩等,这种岩石大多由沉积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成,因此更易淋溶流失,而成土效用慢,流失速度高于成土速度下最终仅残留部分难溶解的物质而形成土壤,根本无法满足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实际上,巴南地区岩层分布正是这种易溶蚀的纯石灰岩和白云岩居,这为岩溶石漠化的发育提供了岩性基础。并且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峦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呈低山、丘陵、河谷相间排列状,背斜低山形成利于石漠化的发育的“一山二岭一槽”“一山三岭二槽”或“一山一岭”地貌。此外,全境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暖春旱,夏长秋短,年平均气温为18.7 ℃,年均降水量不到1 200 mm,5—7月间雨季降雨强度大,暴雨常破坏地表植被,扰动土壤,为岩溶石漠化提供动力条件。

2.2 人为因素

近年来,巴南地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为了生存和发展,日益频繁的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了人地矛盾突出。山区居住的人们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形成“人增—耕进—林退—岩石出露—土壤侵蚀—石漠化”恶性循环[1],主要表现为:南泉、姜家、麻柳嘴、双河口和丰盛等镇受地理环境影响,山高谷深,土地贫瘠,山地面积占比过高,农业人口大部分生活在这些山区,由于没有更多的平地用于开垦,人们只能开垦坡地来增加粮食产量,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抑制了石山和半石山的生态恢复,促进了石漠化的形成,地表逐渐裸露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

3 推进石漠化防治措施与建议

3.1 因地制宜,多部门、多措施集中治理

根据全区石漠化地区的综合情况,实行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对当前裸露区坚持保水保土原则,实施封山育林;对于覆盖区与埋藏区以预防治理为主,重点把握水土资源可持续地综合利用方针。岩溶区主要表现出缺植被、土和水等突出问题,因此需要联合国土资源、林业、科技、农业和水利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改造重建,在原有单一经济开发模式下融合社会技术、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措施以流域为单位同步落实环境保护治理,甚至跨流域实行综合治理。

3.2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进行示范和推广

根据巴南区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特点,进一步巩固完善,包括自然恢复的治理成果,总结产业带动恢复如东温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南温泉森林旅游的多功能发展,姜家溶洞开发等方面有效做法。在不同岩溶地区选择典型示范点,把工作做深做透,摸索总结成功治理模式与经验,使其具有真正的典型性,再在一般示范点铺开,最后综合集成,推广到类似岩溶地区。试点推广仍坚守保水保土、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的基本原则,为解决人畜基本饮水困难问题开展富民增收工作,加强的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当地实际打造良性循环的生态资源产业。

3.3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岩溶地区土壤瘠薄、持水性差,生产效益低下,而人口不断上涨,反而陷入了不断开荒、石漠化程度加剧的恶性循环[2]。为此,需要调整传统农业结构,改变种粮为主的传统观念,结合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特征,挑选适合岩溶土地生长的多年生经济作物,打造地方特色商品,形成规模化产业,带动劳动力的转移,循序渐进地实现主粮不够到基本温饱再到有钱花转变,保护土壤,恢复生态环境平衡。

3.4 多方面为岩溶地区生态重建创造条件

加强宣传教育,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人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石漠化的重要因素,岩溶地区单位耕地面积人口密度高、耕地生產力极低,无法满足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质、能量供给,在没有资金和科技投入的情况下,只有靠扩充耕地面积来维持生存,结果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中。所以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预防,防止人类不合理的利用甚至破坏环境[3],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从根源上减缓生态环境的压力。

3.5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倾斜

加强人才、技术和资金引进,提供必要的政策优惠,加快岩溶地区生态平修复,巴南区目前仍属农业大区,贫困山区居多,当地财力薄弱,为此必须对加大资金投入,给予优惠政策,吸引外地生产项目和环保项目,为巴南区石漠化治理和林业事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管理指导和资金便利。

4 结语

石漠化土地环境严重制约人类生存发展,但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除了自然因素基础外,更多原因归咎于人类自身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反而激化了人地矛盾。为此,综合防治土地石漠化取决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加强协调、积极配合,加强基层林业科技人员及农民的环保宣传,提高石漠化危害意识,促进全民参与推进石漠化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肖华,熊康宁,张浩,等.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1):330-334.

[2]熊康宁,李晋,龙明忠.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特征与关键问题[J].地理学报,2012(7):878-888.

[3]熊康宁,陈起伟.基于生态综合治理的石漠化演变规律与趋势讨论[J].中国岩溶,2010(3):267-273.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巴南区石漠化治理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强化湿地公园资源管理 实现保护开发利用并重
“孪生风云”之石漠化与贫困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暑假乐开花
湖南将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