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都市近郊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开发措施研究

2017-09-08牛自成李晓杨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需求目的地

牛自成+李晓杨

摘要:当前,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日益膨胀,而城市空间资源与环境资源供给十分有限。迫切需要建立近郊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笔者以宣城市为例,基于宣城市资源要素实际情况分析,提出了以乡村型休闲旅游为基础,生态体验性休闲旅游为先导,文化休闲旅游为核心的总体发展方向,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需求;近郊;文化休闲;目的地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逐渐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与创新驱动,同时,在以服务产业为核心的地方政策推动下,以休闲旅游产业作为提升消费的新趋势,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这也是当前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满足城市居民日益需求的迫切需要。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城市消费需求出现大规模爆发,迫切需要能够满足休闲旅游消费的场所、产品和服务。从供给角度而言,大都市内部空间对于休闲旅游消费的前瞻性供给十分有限,尤其是空间资源十分紧张,而宣城市毗邻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大城市,时间距离基本在3小时以内车程,空间距离基本在300公里以内。宣城市地处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优越的城市自然人文环境和地理位置,成为周边大都市居民日常休闲旅游消费的首选。宣城市应以此为契机,发展文化休闲旅游,把宣城市打造成为江浙沪等大城市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

2.研究意义

近年来,江浙沪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居民休闲需求愈发强烈,居民文化体验与休闲相结合将成为广大城市居民消费的新趋势,居民越来越青睐具有文化、创意、体验项目内容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基于此背景下,探讨大都市近郊区文化休闲旅游区的开发模式,对于促进大都市近郊区文化休闲旅游区的规划提升、产品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将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宣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索新发展理念下旅游开发模式,对于探索全域旅游规划模式和方法,具有先导性的理论探索价值,同时,希望形成系统的基于全域旅游理念的发展模式,为地区周边城市提供可行的样本和案例。

二、相关概念界定

1.文化休闲

本文所指文化休闲主要是一切有文化内涵、文化元素和文化氛围的休闲形式,包括基于文化载体的休闲活动、传统休闲活动赋予文化元素和内涵以及营造文化氛围的休闲活动形式。

2.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是指具有自身独特旅游属性的功能,并可以提供游客满足自身旅游需求的区域。从吸引物的类别和旅游的目的地来看,可以分为观光目的地、休闲目的地、宗教朝拜目的地等等。本文所指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是指以提供文化体验休闲为主要功能,并能够吸引游客前往满足自身旅游休闲需求的一种目的地类型。

3.大都市近郊

大都市近郊是一个相对的空间概念,近年来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空间距离范围。本文所指的大都市近郊是指距离市中心交通距离在3小时内的范围郊区。

4.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在规定地域内,以优先发展旅游业为主导,通过各种措施和政策支持,对区域内旅游资源、关联产业、生态资源、服务设施、政策机制、居民和工作人员素质等全面优化和提升。最终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整合、各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区域资源共享,旅游业发展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外学者较早开展关于城市近郊旅游研究,不同学者研究出发点也不同。Clawson(1966)针对大都市游憩,提出三种模式:即空间利用者指向地域、中间地域和资源指向地域。Davis(1994)等指出,政府规划政策制定、实施会受到旅游目的地居民对环境要求的影响。

国内学者开展城市近郊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晚,起初研究主要区域旅游和专题旅游为主要内容。杨冠雄(1985)以京津唐为研究出发点,提出了城市近郊休闲旅游与国内旅游发展的关系。马勇(1996)等以实体城市为对象,多角度围绕城市近郊旅游开展研究。吴必虎(2001)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提出了超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概念,同时也标志着城市近郊旅游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开始出现。李仁杰(2010)多角度对北京市及周边旅游区进行分类,开展研究。

四、宣城市文化休闲旅游开发设计具体措施

在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下,宣城市各级政府积极探索,积极鼓励地方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坚持做到差异化、特色化。通过企业精细化管理,塑造更多的地方知名品牌。宣城市政府通过不断发展旅游产业来完善城市功能,也为提升宣城市品质提供有力的支撑。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必须做好科学合理规划,坚持建立全域旅游发展的协同机制。

1.全域规划,旅游引领

坚持将旅游元素融入各项旅游发展规划体系之中,景点的视觉美感、资源的协调发展以及地方的发展服务理念应通过适度、合理的阐述而对外进行宣传。重视全域规划,使地方旅游资源、文化休闲服务设施、特色服务内容通过科学合理规划而展现出来。城市的宜游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特色和品位要不断增强。目前宣城市各县、区十分重视全域规划,积极编制《片区发展概念性规划》,各乡镇、旅游示范村也在编制相关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应充分融入旅游元素并征求旅游部门意见,将旅游规划融入各项规划当中,以便在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学、宜游水平的同时,不断完善全域旅游城市的各项配套功能。

2.集约生态,合理布局

宣城市旅游业发展要充分利用自身生态优势,依托地方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文房四宝文化特色,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要从战略上加以重视,要加强对地方生态环境管理、整治与保护,同时要多方位多角度提供技术扶持。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发展经济与规划旅游项目时,在可行的情况下,将各项污染系数降到最低。在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景区内土木建设的规模,在配套旅游服务设施时,尽量做到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性,避免破坏景观环境。同时,地方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地方居民能夠自发、自觉保护地方生态环境,同时能够积极监督游客日常行为。endprint

3.突出特色,保持本真

宣城市各县、区旅游业的发展要结合当地民俗文化,打造徽民俗文化体验游。随着外来游客的进入,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势必对原有民俗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积极的、文明的文化会引导当地居民摒弃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居民素质会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一些消极的思想和颓废的生活方式会破坏当地居民纯朴的生活方式。外来游客的进驻,往往使当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会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文化和习俗、效仿外来文化,最终只会丧失自己特有文化的民族性和传统性,也就失去了其吸引旅游者的独特魅力。另外,随着地方民俗文化的商品化,民俗文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本真性。因此,当地政府在发展当地旅游的同时,应加强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尽可能保证民俗文化的本真性。

4.旅游导向,差异发展

不断丰富农业经济的文化性,实现休闲产业和农业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首先明确全域化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模式概念,充分实现山水园林、农业、科技、文化、旅游的消费价值。其次,做好产业融合、资源融合、政策融合,通过多方努力,尽可能实现多方位资源配置。加大发展全域旅游宣传和政策支持,鼓励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并引导其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和优势成为旅游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時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要真正将宣城市造成为一个全域旅游目的地,完善“大旅游”产业链体系,强化旅游与文化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休闲采摘文化、古镇文化资源、文房四宝文化。

5.塑造品牌,不断升级

近年来,宣城市虽然在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领域取得良好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然而,就整体发展水平而言,与周边黄山、池州旅游发展相比,宣城市旅游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品牌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市场优势,尚处于高品牌,低市场的状态,与高质量旅游资源和品牌不相符合。目前宣城市各县、区应着力加强旅游产品的升级力度,通过各种措施大力对外宣传。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地区的可进入性,真正将区域资源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形成“品牌——市场——大品牌——大市场”的良性循环。

结论

本文以全域旅游理念为研究出发点,以大都市近郊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在全新理念下近郊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模式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提出近郊型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开发的具体措施。全域旅游在是我国目前还是一个新事物,对其内涵理解学术界尚处于探索阶段。而各地由于资源特色限制,大都市近郊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类型多样,其开发模式的设计涉及众多因素,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资料所限,尚存在诸多待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1]Clawson,M.,&Knetsch,L.J.The 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Baltimore:John"s Hopkins Press,1966.

[2]Davis,J.,&Nelson,A.,Dueker,K.The new ?Burbs:The exurb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lanning polic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94,60(1):45-59.

[3]杨冠雄.京津唐地区旅游资源分区开发设想[J].经济地理,1985,5(1):50-55.

[4]马勇,董观志.武汉大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1996,16(2): 99-104

[5]李仁杰.北京环城游憩地类型结构与自然要素的关系[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2):103-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需求目的地
世界七大生态旅游目的地
向目的地进发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动物可笑堂
按主要原产地和目的地划分的商品进出口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